融媒體中心記者:衛綱 攝影報道
通訊員:蔣陽陽
7月21日,融安縣潭頭鄉何洞村華旭養豬場迎來重要節點——6000余頭生豬順利出欄,即將發往廣西各地屠宰場。
7月21日,在融安縣潭頭鄉何洞村華旭養豬場,生豬出欄裝車待運。(蔣陽陽 攝)
面對當前震蕩下行的生豬市場,這家新希望集團代養場的負責人何其旭卻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這批生豬市值約1200萬元,我能獲得代養費約150萬元,市場漲跌的差價由公司承擔,我們代養戶不受影響。”
何其旭是一位曾帶過3年新兵的退伍老班長,他養豬的底氣源自獨特的委托養殖模式。代養戶只需提供欄舍和人力,豬仔、飼料、藥品等均由企業統一供應,生豬所有權歸屬公司,出欄時間和銷售價格也由企業決定。這種模式大大降低了養殖初期的資金投入和風險,合同約定的代養費穩定,不受市場波動影響。
7月21日,在融安縣潭頭鄉何洞村航拍的華旭養豬場全景。(蔣陽陽 攝)
7月21日,在融安縣潭頭鄉何洞村華旭養豬場,生豬出欄裝車啟動。(蔣陽陽 攝)
在華旭養豬場建設初期,新希望集團便派出專業團隊協助選址、設計并跟進施工。目前,場內實行全封閉管理,通過自動飼喂、智能環控等設備,僅20名飼養員就能高效管理核心育種場,生豬育肥成活率達95%。
面對7月中旬標豬均價跌破7元/斤,同比暴跌24%,何其旭的代養優勢愈發凸顯。他透露:“下一步計劃擴建存欄14000頭的養豬場,預計年出欄量達28000頭,產值約5600萬元,屆時能提供更多崗位帶動退伍軍人和脫貧戶就業。”
雖然無法進入養殖區拍攝,但通過監控畫面可見,場內種豬在智能設備保障下悠然進食。從退伍軍人到“代養能手”,何其旭用實踐證明:在傳統養殖業面臨價格周期挑戰時,依托龍頭企業資源的合作模式,正成為農戶規避風險、穩定增收的新路徑。
7月21日,在融安縣潭頭鄉何洞村華旭養豬場,生豬出欄裝車待運。(蔣陽陽 攝)
值得一提的是,融安縣通過推廣“公司+農戶”代養模式,目前已實現全縣生豬存欄7萬頭,年出欄14萬頭的產業規模。這一數據背后,是融安縣正逐步形成“風險可控、收益穩定”的生豬產業集群,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本條微信為“融安縣融媒體中心”出品,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和署名!
值班總編:滕以洪值班校對:董桂臣
實習編輯:伍錫艷責任校對:龍 丹
責任監制:莫意春
爆料、投稿、合作、領獎、咨詢
聯系電話: 69600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