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甄小竹
每每坐在窗前聽雨,就覺得聽雨是人生中最為浪漫的事了,可以讓內心柔軟如淅淅瀝瀝落下的雨,思緒輕著,淺著,喜歡著。
宋代蔣捷的《虞美人》,最是詮釋了聽雨者的心,那種少年聽雨時的灑脫,懵懂無知的read.share.zhaixingchen.com.cn情懷,壯年聽雨時的漂泊與孤獨,而晚年聽雨時的蒼涼與無奈,盡在其中。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時在歌樓聽雨,紅燭映照朦朧羅帳。壯年時在客舟聽雨,江天遼闊云幕低垂,孤雁在西風中哀鳴。如今在www.share.zhaixingchen.com.cn僧廬聽雨,鬢發已斑白如星。悲歡離合已覺淡漠,任憑階前雨點滴落至天明。
全詞以“聽雨”為線索,按“少年、壯年、而今”的時間順序,將人生三個階段的場景串聯:歌樓的綺艷、客舟的漂泊、僧廬的孤寂。
每個階段的場景,不僅是時間的推進,更是空間的轉換,從繁華室內到江湖客船,再到清冷僧廬,形成“以時統空”的結構,濃縮了從年少輕狂到飽經滄桑的生命歷程,極具概括力。
我沒有詞人墨客的惆悵,也沒有那么多的憂傷與無奈,我只是坐在窗前,聽著風來時,帶來一場雨,就那么閑散地落在我的陽臺上。
少女時代,在江南水鄉聽雨,聽的是瓦檐落雨,那是最具有詩情畫意的雨,雨絲斜斜掠過,撞在瓦檐上www.blog.zhaixingchen.com.cn便碎成一片清響。先是零星幾點,"嗒、嗒"地敲著青灰瓦,像指尖輕叩玉盤,帶著試探的溫柔。
不多時,雨勢漸急,千萬條雨線織成白簾,齊刷刷撲向檐角,聲音陡然變得綿密。
"沙沙"是雨絲滑過瓦脊的私語,"噼啪"是雨珠砸在瓦片的脆響,還有順著瓦溝蜿蜒而下的水流,在檐邊聚成細瀑,"嘩嘩"地墜向地面,濺起一圈圈濕痕。
老瓦的弧度像被精心打磨過的琴弦,雨水在上面流淌時,竟似有高低音的錯落。
偶爾風勢一轉,雨珠斜斜打在檐下的木窗上,又添了幾分"咚咚"的悶響,與瓦上的脆聲交疊,織成一場天然的檐雨協奏曲。
那時的光陰,總是靜謐的,聽雨,也是簡單的,從不會覺得雨落下時,會讓人惆悵。
讀古詩,聽著風,聽著雨,只覺得萬物都是清新的,哪里來的那么多憂傷,那么多的難過呢。后來,懂得,人生只有經歷了苦痛,才會有痛徹心扉的感覺。
讀過“是誰無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才明了,很多時候,你我都是聽著雨聲強說愁罷了。
世間事,原本看得清淡了,一切就會順其自然了,沒有那么多的自怨自艾,有的只是在光陰里,讓自己的內心清明簡靜。
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蹉跎,人生的起落,陳年舊事逐漸模糊,那些能被記住的,必定是刻骨銘心的。
人生在世,總要在最美的年華,遇見一個人,就此淪陷,而后經過時間的過濾,還原自己內心的真純。
經年后再想起,可以認真地告訴自己,此生愛過,至少留存了回憶。或可嘆息一聲,風來了,帶來了雨,雨落了,就有柔軟與纏綿交錯,輕語,看,光陰靜安,我心終有歸處。
人到中年,卻依然癡情文字,感謝您的到訪閱讀,小竹期待與您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