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岳至寶
中岳廟宋代鎮庫鐵人
劉狻分享
中岳廟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岳。
中岳廟是歷代帝王祭祀中岳嵩山的場所,現如今為五岳之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組道教古建筑群。中岳廟的前身是太室祠,太室祠即太室山的祭禮場所。據《山海經》等載,太室山的祭祀場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創立。西漢時漢武帝登嵩山增修太室祠。此后,太室祠(也即中岳廟)規模逐漸擴大。中岳廟前的太室闕和石翁仲,即漢代原物。
中岳廟位于登封市區東太室山南麓,中岳廟共有7進11層建筑,依山勢而建,自南向北,漸次升高。廟中有殿、宮、樓、閣、亭、廊等建筑39座近400間,廟內有古代碑刻73品,漢代至金代古柏330多棵。
中岳廟宋代鎮庫鐵人
穿過中岳廟之崇圣門,位于中軸線兩側有古神庫和無字碑亭。均為清代建筑。古神庫原為放置祭器火池的地方。宋代重修中岳廟時,將可修復的破舊神像埋于地下,上方建房,稱為神庫。清代重修時,將其改建為四角攢尖頂無木磚亭。古神庫的四角,還立有四個鎮庫鐵人。位于中岳廟配天作鎮坊東北側。
一種說法,鐵質將軍用以守庫。登封縣中岳廟內古神庫四角有4個宋代鐵人,據資訊,大致稱三米許,實際上東南東北兩尊高265厘米,西南西北兩尊高252厘米,是守護神庫的神。
4尊宋代鐵人立像都塑造成武士裝束,姿態各不相同。其中西北角鐵人像的背部鑄有“忠武軍匠人董贍記,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八日。秦世安、秦順、王晟”,還有“登封縣押司釗琰,押司張簡,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八日”等銘文。
東南角鐵人像的左前胸靠近肩部處鑄有“忠武軍匠人董贍、時因、李誠、秦士安”等4人姓名,確切表明了鐵人的鑄造年月及鑄匠姓名。北宋時期忠武軍即今河南許昌市。
鐵人立像采用傳統的泥范法鑄造,其范縫在鐵人身上可明顯看到,每尊鐵人像的全身大約由60到70塊泥范組合而成,以上到下層層排列。
與東側宋代鐵人對稱的神道西側,當代仿制了四尊鐵人,因時間關系沒有拍攝。
四尊北宋鑄造的鐵人鑄造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比晉祠鐵人最早的年號早二十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