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優質中小學學位490萬個;卓越工程師專項試點首屆2100多名工程碩士順利畢業,其中67人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成功舉辦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大會規格、規模影響力均創歷史之最……
7月21日,2025年教育部年中推進會召開。會上,一項項工作的成績單公布,一次次奏響實干之年的奮進強音。
“改革發展的意味濃厚,實干的成效更加明顯。”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對上半年工作作出評價。
今年是《綱要》全面落地、三年行動計劃開局之年。半年來,教育部以試點帶動《綱要》和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部署兩批次六大類41項試點,深入七大片區召開調研座談會,一系列行動緊鑼密鼓推進……作為盤點成績、總結經驗、推動下半年工作的重要會議,今年的年中推進會創新模式,圍繞十大戰略任務、分11個板塊進行匯報交流,將“改革”的主題一以貫之。
改革,更注重集成。
會議聚焦的第一個板塊“塑造新時代立德樹人新格局”,就突出了改革“集成”的特點。
今年,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啟動,作為教育強國建設的“一號工程”,其實施集合了眾智眾力。思政司全面實施立德樹人機制綜合改革,社科司大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教材局實施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工程……13個司局、直屬單位聚焦同一改革目標作匯報,思政課吸引力、思政課教師培養、思政教材建設等難題如何解、如何做,路徑尤為清晰。
會議增設的診斷分析環節,再次為“集成”作注腳。
“當前教育強國建設輿論整體有新氣象,重點工作有共識。”通過梳理一年來媒體視角下教育強國建設和教育綜合改革進展及輿論期待,中國教育報刊社提供了評估分析報告。中國教科院、教育部教育質量評估中心等單位也分別從第三方立場,提供不同視角的診斷分析。“要加強試點經驗的系統集成與可復制可推廣性,要健全跟蹤反饋機制。”“要高度關注人口變化對教師結構影響,大中小一體化思考優化師資結構。”……一條條專業建議,匯入教育改革的“頭腦風暴”。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每一位參會者都有強烈感受:實干之年,改革匯聚磅礴之力,勢頭愈發高昂。
改革,更聚焦難題。
“辦強辦優基礎教育”,如何做大優質資源“蛋糕”?基教司擴大優質中小學學位供給,高中建設提速,為數字資源擴優;監管司完成首次全國科學教育工作診斷,全面摸清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家底”,指導各地進行整改提升……
“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如何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高教司優化專業結構,面向國家戰略、科技發展和科技需求,增設29種新專業;規劃司分類推進高校改革,持續加強高等教育資源配置……
“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如何確保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強勢開局?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累計服務學習者1012萬人次;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全面開展,讓人工智能課程成為全學段師生的公共課、人人的基礎課……
迎難而上,先行先試。在改革深水區,教育戰線早已形成共識:中流擊水,奮楫者進。
改革,更勇闖新路。
高等教育持續增強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扎實推進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打造校企地融合樞紐;職業教育確立“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的“新雙高理念”;學位法正式實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可通過重大裝備、儀器設備、軟件產品等實踐成果申請學位……
一個“新”、兩個“新”、三個“新”……半年來,新部署、新嘗試如燈盞,映照改革探索的“新”出路,讓改革的底氣更足、信心更足、力度更足。
半年之期,“改革”是關鍵詞,“實干”是主基調,教育強國建設展開新局面。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每一個扎實有力的半年,都將鋪就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基石。教育系統正以昂揚之姿,奮進在路上。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23日 第02版
作者:本報記者 林煥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