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將所學中醫健康養生理論用于實踐,2025年7月11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岐黃薪火傳,健康伴鄉行”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重慶市江北區偶爸康養樂園成功舉辦中醫藥健康促進活動。通過八段錦教學、艾灸文化展示、中醫保健講堂及實時直播科普,15名青年學子以專業技藝服務百余位長者,同步在抖音直播平臺吸引網友云端學習傳統養生智慧,實現線下服務與線上傳播的雙軌賦能。
(圖為抖音直播截圖 侯世芳供圖)
清晨九時,康養樂園的活動中心現場布置完成。團隊成員立于活動室中,以標準起勢拉開八段錦教學序幕。“雙掌托天理三焦——注意掌根發力,如托千鈞重物。”其動作剛柔相濟,白衣隨轉身劃出流暢弧線。二十余位銀發學員跟隨指令緩緩舒展肢體,當進行至“搖頭擺尾去心火”式時,趙峰側身分解動作要領:“腰椎為軸,頭頸與尾閭形成對拉之力。”七旬的吳婆婆練習后撫著腰背感慨:“這套老功夫經娃娃們點撥,筋骨活絡得像年輕十歲!”
(圖為實踐團成員帶領老人習練八段錦 楊明怡供圖)
艾草清香從東側理療區氤氳開來。團隊成員手持灸筒現場教學:“溫灸足三里,先辨‘離穴不離經’。”其指尖沿人體模型小腿外側劃出胃經走向,銅制灸筒懸停于脛骨旁三指高處,艾煙如細縷升騰。學生團隊在旁展示艾絨提純工藝,將三年陳艾葉置于石臼反復舂搗,篩出的金絨細如棉絮。“灸盒溫度恒定42℃最宜,”團隊成員用紅外測溫儀演示控溫技巧,“隔姜灸尤適虛寒體質。”圍觀老人紛紛記錄要點,陳大爺掏出手機拍供圖灸具:“回家就給老伴試試這個‘溫和灸’。”
(圖為團隊成員為老人進行艾灸 魏顯權供圖)
健康講堂內,投影屏展示出多種日常穴位按摩圖示。實踐團團隊成員執激光筆點按足底涌泉穴:“晨起搓熱此穴百次,如點燃生命火種。”屏幕上隨即展開二十四節氣養生圖譜,驚蟄疏肝、大暑祛濕等知識通過動畫演示。當講解高血壓日常保健時,陳教授獨創“五指按摩操”引發跟練熱潮:拇指按壓耳后降壓溝,食指揉太陽穴,中指推風池穴,無名指點內關,小指叩勞宮。老人們跟著團隊成員的講解主動學習按摩。
(圖為團隊成員講解中醫保健穴位 侯世芳供圖)
活動尾聲,康養樂園負責人向實踐團贈予特制艾草香囊。“青年用新方法喚醒傳統智慧,”她指著仍在直播的屏幕感嘆,“這些云端課程將惠及更多偏遠鄉村。”夕陽為銀杏葉鑲上金邊時,學子們將教學模型裝箱,直播頁面定格在“岐黃薪火,云端相傳”的標語上——這場跨越時空的健康接力,正在數字時代續寫新章。
通訊員:李欣奕
隊伍:岐黃薪火傳,健康伴鄉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