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購物的小伙伴們
肯定都聽說過“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定
如果對網購的商品不滿意
商品尺寸不合適或者質量有問題
消費者可以向商家申請無理由退貨
不過
是不是所有商品
都一定可以“七天無理由退貨”呢?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項規定~
“七天無理由退貨”怎么用?
有條件!
原則上只適用于遠程購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
案例
李女士在某電商平臺相中一款售價2000元的單人沙發,商品頁面標注該商品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李女士下單收貨后發現,實物與商家網頁展示的顏色、尺寸存在明顯差異,與自家裝修風格極不匹配,便決定退貨。次日向該店鋪申請七天無理由退貨,商家拒絕,理由是頁面已明確標注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李女士多次與客服溝通協商未果,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該店鋪承擔退貨退款責任。
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網絡購物消費者享有七天無理由退貨權。沙發作為普通家具既非法定例外商品,亦無證據顯示其拆封后會導致性質改變或價值貶損,商家未舉證證明該商品“根據性質不宜退貨”,且在李女士下單前亦未經其確認,故其單方標注對李女士不產生約束力。同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商家展示的沙發顏色、尺寸與實物明顯不符,導致李女士合同目的落空,已構成根本違約,李女士有權要求退貨。此外,商家以“商品頁面標注”作為排除七天無理由退貨的依據,實質為單方制定的格式條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條,商家未以顯著方式提示李女士確認“不支持退貨”條款,亦未就沙發“不宜退貨”的性質進行充分說明,故該條款不成為合同內容。綜上,商家應承擔退貨退款責任。
只適用于個人生活消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如果購買目的不是生活消費,那么既不受本法保護,也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
部分線下商家主動作出“七天無理由退貨”承諾
如今,線下購物的無理由退貨也在逐步推廣。消費者可以通過由市場監管總局支持指導、中國消費者協會開發的線下無理由退貨商家查詢平臺“消費查”,按地區、企業名稱、商品類別查詢哪些線下商家支持無理由退貨,購物時更加放心。
哪些商品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
明確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的商品
“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雖然名為“無理由”,但并非適用于所有商品和所有購物場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了四類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的商品:
1
消費者定作的;
2
鮮活易腐的;
3
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
4
交付的報紙、期刊。
有條件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的商品
以下特殊商品,商家在消費者購買時明確提醒“本商品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且消費者確認,則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否則商家不能拒絕退貨。
1
拆封后易導致商品性質改變、影響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的商品;
2
一經激活或者試用后價值貶損較大的商品;
3
臨近保質期的商品、有瑕疵的商品或者二手商品;
4
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不宜退貨的商品。
案例
2020年11月,王某在網絡購物平臺上購買了一臺全新的手機,并于簽收當日拆封激活。隨后,王某以手機屏幕有問題為由要求退貨,但店鋪以“拆封后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為由拒絕。王某認為店鋪未告知激活手機不享受七天無理由退貨,遂將該店鋪訴至法院。該店鋪則主張手機激活后不支持退貨是行業慣例,并在商品詳情頁和交易成功頁面顯著提示了相關規則。
法院認為,雖然手機激活后對其價值有較大影響,但銷售者需在商品銷售必經流程中設置顯著確認程序,才能免于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本案中,被告僅在交易成功頁面進行顯著告知,未在銷售必經流程中設置單次確認程序,故法院未采納其抗辯意見,判決支持王某的退貨退款請求。
想要“七天無理由退貨”?
以下要點請注意!
時間計算規則
“七天”是從簽收商品的第二天開始起算,消費者如需退貨,要注意別錯過申請退貨時間。
運費承擔
商品退回所產生的運費依法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與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因此,消費者下單前最好確認是否有運費險以及商家的退貨運費政策。
退貨時需要保持商品狀態完好
消費者退貨時,需要保持商品狀態完好,即商品能夠保持原有品質、功能,商品本身、配件、商標標識齊全,并且退貨商品的附贈品、發票也需一并退回。
大家買東西的時候
一定要仔細看清楚商家的提示
尤其是特殊商品
應確認清楚后再下單
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哦~
如果遇到退換貨糾紛
建議按以下步驟進行維權↓
1
先行協商:先與商家協商,爭取和解。
2
申請平臺介入:協商無果,可向電商平臺客服投訴,由平臺介入調解。
3
投訴舉報:仍無法解決,可撥打12345、12315,或通過全國12315平臺等渠道投訴舉報。
4
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
來源:深圳市場監管綜合深圳市消委會、深圳市龍華區消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