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精益化管理,搭建崗位交流互鑒平臺,陽城二號井“三大員上講臺”活動持續升溫。7月2日,綜采工區設備管理員馮奔奔以“五員合一”的專業素養和精細化管理實踐,帶來了一場干貨滿滿的設備管理專題宣講,以實際案例詮釋“以講促學、以責促行”的管理理念,為礦井精益化管理注入新動能。
“五員合一”顯擔當,設備管理精細化
“作為綜采設備管理員,需兼具‘考核員、維修員、材料員、培訓員’多重角色,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精準管控。” 宣講現場,馮奔奔以6302綜放工作面為樣本,亮出設備管理“硬核”臺賬。
該工作面540臺設備均建立“一機一檔”,從大型電氣設備到五小電器,每臺設備的生產廠家、技術參數、包機責任人均清晰可查,全部上傳至云礦山系統實現數字化追蹤。
在設備運維管理中,針對智能組合開關電阻值過大易導致啟車失敗的問題,他提出“預留應急備用回路”方案,通過快速插頭切換減少機電影響;面對DSJ120皮帶機,他制定“日試驗、十日檢”制度,明確剎車片磨損超5毫米必須更換,并儲備2根制動閘油缸A型膠管作為應急保障,以“毫米級”管控筑牢設備安全防線。
技術攻堅破難題,創新舉措提質效
他首創“采場條件適配法”,針對7月即將通過的巖漿巖斷層特殊地質條件,精準提報專用截巖型截齒,通過工況與配件的精準匹配,較常規截齒顯著降低損耗,以“靶向施策”實現材料消耗的精準管控。
針對山東海納高端智能泵站,他深入解析水處理系統技術參數,執行“預處理 + 精密過濾”雙系統運行標準,嚴格把控水質關鍵指標,通過精細化操作確保各項數據穩定達標。在轉載機管理中,他優化運行參數,將速度設定在合理區間,使輸送量滿足大負荷生產需求,同時實現能耗損耗的有效降低。
互動交流解疑惑,以學促干強本領
“面對緊日子,設備管理如何降本增效?”“新設備電控系統怎樣強化培訓?”宣講后的互動環節中,現場領導頻頻發問,馮奔奔以實戰經驗一一作答。針對勞動人事科提出的成本管控問題,他提出“雙精準”策略。“一是按設備實際損耗提報月度計劃,二是依采場條件提報針對性配件,如過斷層時提報高于矸石硬度的截齒,杜絕‘大鍋飯’式材料申領。”
生產技術科關注的新設備培訓難題,他分享“三位一體” 培訓模式。邀請廠家現場教學變頻一體機等新設備操作要點,建立“培訓 - 考核 - 實操”閉環機制,并與電控廠家建立線上溝通渠道,通過故障代碼實時分析提升應急處理效率。面對皮帶跑偏與制動邏輯問題,他以6302皮帶實測數據回應,“額定頻率17赫茲,減速停車31秒降至0赫茲,自動閘在21秒介入剎車,既避免變頻器過載,又防止皮帶失速。” 專業解答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體系化布局謀長遠,精益管理再啟程
“馮奔奔的宣講展現了設備管理員的‘工匠精神’,更是‘三大員’隊伍建設的標桿示范。”該礦領導在總結時強調,將持續深化“以講促學”長效機制,通過“三大員”常態化上講臺、案例研討、技能比武等形式,推動質量驗收、勞動定額等管理經驗融合應用,依托智能化手段構建具有礦井特色的精益管理模式。
從設備臺賬的數字化管控到采場配件的精準提報,從“三懂四會”技能培訓到成本管控的創新舉措,馮奔奔的宣講既是崗位實踐的經驗分享,更是陽城二號井以精益管理提質增效的生動縮影。隨著“三大員上講臺”活動持續推進,礦井正以“點”上突破帶動“面”上提升,讓精益理念滲透到生產各環節,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激活“管理引擎”。
(通訊員 劉鵾臣 任德寧 王傳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