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用AI教AI可行嗎?

0
分享至


圖源:pixabay

導讀:

如何在不同的工作場景中使用人工智能?這是當今時代的人們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

亞馬遜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崢認為,要更好地應用人工智能,理解其工作原理非常必要。然而,曾經設計過上海紐約大學計算機導論課程的他,也發現專業教材門檻過高,傳統的教學設計過于陳舊,人工智能的教與學亟需更新。

在過去半年,張崢做了一個小試驗,他與機器大模型合作共同設計了一門課:LLM4LLM,以問答的方式讓人工智能來做多層次的人工智能教學,希冀為人工智能的學習與普及開創一條新的路徑。

用AI教AI,這是可能的嗎?以下是張崢關于這門課的設計思路、實踐與思考。

張崢|撰文

2016年我還在上紐大,組織了一個跨學科研究項目,召集了一群神經科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主題是探索人腦和機器學習模型的異同。項目開始時,我向神經科學家們提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當我們看到一個蘋果時,怎么說出'這是一個蘋果'?大腦中發生了什么?有哪些回路在工作?"我以為這個問題幾個小時就能搞清楚。結果,他們討論了整整一個月,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大腦很復雜。我想說,這個我也知道啊。

人的復雜就在于,永遠講不清楚自己。

2025年,DeepSeek R1的發布完美搶鏡春節檔,將AI從技術圈的小眾話題推向了全民視野。街頭巷尾,茶余飯后,無人不談大模型:大模型到底是什么?有多厲害?

那么,今天的大模型強大到能說清楚自己嗎?

SAIXIANSHENG

AI領域局外人的困惑

AI時代降臨的速度之快、影響之深,讓大家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這個話題不僅在計算機領域熱議,認知科學、神經科學、人類學、歷史學、法律界、投資界等各個領域都在各自討論、爭論、舉辦研討會。

在這些場合和文章里,我經常能讀到耳熟能詳的AI詞匯,可是我的觀察是,很多不同領域的發言都建立在對AI了解不夠深入的基礎上。

我可以出幾道題:

·關于維度"人類用語言交流,大模型用低維向量……" ——12288(GPT-3的工作維度)是"低"維度嗎?

·關于預測"和我們人類不一樣,大模型的預訓練只是做下一個詞的預測而已,只是數據超級大……" ——next-token預測本質上在做什么?為什么如此重要?只是因為方便在大數據上訓練嗎?

·關于推理那些"推理"模型的飛躍,只是因為"蘿卜加大棒"的強化學習嗎?

·關于"混合專家"模型:"大模型像人類學習的一種方式是集成了多個專家在網絡中"——這里的"專家"是指什么?

這些問題并非故意刁難,十幾年前我從系統研究轉到機器學習時,第一個問題就困惑了我很久:我們難道不是生活在一個只有4個維度的時空世界里嗎?文本作為一個序列,難道不是一維的嗎?

我認為不同領域的專家在討論AI影響時,還是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AI通識。

SAIXIANSHENG

實踐者的盲區

如果說外界對于AI的理解不夠深入是因為跨行業的門檻太高、學習成本太高,AI從業者群體的問題則是另一回事。因為大模型能力的強大,很多工作實質性地變成了提示詞工程。而很多研究型的實習生,雖然能把Transformer的公式倒背如流,但對大模型中用了哪些模塊以及這些模塊的必要性經常說不清楚。

可惜的是,雖然到處都能找到關于大模型的論文、教材和科普材料,但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要么過于技術化,充滿數學公式和代碼細節,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要么過于淺顯,只停留在概念介紹層面,無法滿足真正想要深入理解的需求。在這兩個極端之間,似乎缺乏有彈性的中間地帶。

SAIXIANSHENG

用AI教AI的元實驗

普及AI通識是個新問題,卻也代表了AI時代教育的一般性問題: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學?

我和上紐大的計算機院長Nasir Memon教授很熟,經常喝酒聊天,教育改革是其中一個常聊的話題。上紐大的計算機導論課程是我在2014年加入時從頭設計的,據說很受歡迎,其中的機器學習部分內容因此也有十多年歷史,相當老舊。今年3月,Nasir挑戰我說:"暑期班還要教,你不滿意,有什么辦法?"

這促使我啟動了一個元實驗——用AI教AI。

“用AI教AI”,聽上去非常像一個遞歸陷阱——就像讓鏡子照鏡子一樣。但其可能性來自這一兩年我平時閱讀論文習慣的變化。

在前AI時代,一篇好文章的細讀要花不少時間,我的一個煩惱是會被技術細節困住。即便有些問題身邊的同事能解答,我也經常存疑跳過,原因有二:不想打擾別人,以及——說實話——不好意思暴露無知。

去年這個時間點AI還有大量幻覺問題,把文章扔進AI進行對話,經常會把人帶到溝里去。現在最新的模型幻覺問題顯著減少,可以深度討論、在提問中實時補充論文之外的必要知識,特別有用的論文再把原文讀一遍,效率非常高。

換句話說,“讓AI教AI”這個元實驗的可行性建立在兩個重要前提上:存在準確可靠的學術資料供AI參考,以及AI本身足夠靠譜不會胡說八道。

在這個前提下,用AI教學有明顯超越人類教師的優點:

·AI具有超強的適應性它可以根據學習者的背景調整解釋方式,提供不同深度的答案,舉出各種類比,實時回應困惑和問題。

·AI的教學無限耐心它不會因為反復提問而厭倦,不會因為問題簡單而不耐煩,也沒有任何情緒化反應,因此可以破解學習者"不好意思問"的心理障礙。

3.1設計理念

有了前面的分析和個人體驗,我開始著手設計這個"LLM4LLM"的課程。其中比較重要的設計理念是以下這些:

·多層次自適應能適應三類學習者:通識學習者(注重概念理解和直覺建立)、技術實踐者(需要看到代碼實現和工程細節)、理論研究者(關心數學基礎和前沿進展)。

·端到端除了教學內容,也要評估和反饋。通過pre-prompt設定期望,session prompt引導探索,post-prompt進行多維度評分,形成完整的學習循環,讓AI能夠感知學習效果并動態調整教學策略。

·第一性原理驅動從"為什么"開始,再講"是什么"、"怎么做"。思維方式的訓練要遠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啟發式教學模仿蘇格拉底對話風格,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和提問能力。但與傳統不同的是,我們鼓勵學生反向提問,打破師生界限,讓學習變成真正的雙向交流。

·走必要的捷徑不拘泥于大模型發展的歷史軌跡,從第一性原理重構敘事線條。歷史很有趣,但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習者建立正確的概念框架,而不是重走研究者踩過的坑。如果學習者想了解歷史,可以在對話中直接問,但這不應該成為課程設計的主框架。

·保持開放,支持動態自我更新AI領域變化太快,大模型的基礎研究仍在實時進行,我們要能實時收納新內容、更新錯誤,成為一門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活"的課程。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能吸納新的教學方式,關于這點我在后面討論課程局限時會專門分析。

3.2課程結構與內容概覽
整個課程采用漸進式設計,包含14個主題會話,圍繞從基礎預測到高級推理的3個核心模塊展開,系統涵蓋64個知識點——這些都是理解大型語言模型的關鍵概念,同時也是現代機器學習的部份分代表性理論基礎。大部分知識點都用三層學習架構,適配不同背景的學習者需求,并配備30+個交互式可視化工具,將抽象的技術概念轉化為直觀的學習體驗。 .

模塊內容架構

Module 1:詞預測與嵌入基礎(5個會話, 27個知識點)
核心問題為什么簡單的下一詞預測能夠產生如此強大的語言理解能力?

從最直觀的統計語言建模開始,引導學習者深入理解預測的本質機制。我們以易于理解的N-gram模型為起點,讓學習者直觀體驗基于詞表和詞頻的預測方法及其固有局限性,從而自然地引出神經網絡方法的必要性。這一模塊是理解大模型在向量空間工作原理的關鍵基礎——不深入理解詞嵌入(embedding)的概念和機制,就無法真正掌握大型語言模型的工作原理。通過逐步構建從離散符號到連續向量表示的認知橋梁,為后續的復雜架構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Module 2: Transformer架構與訓練(4個會話, 15個知識點
核心問題Transformer是怎么練成的?

這是課程的核心模塊。我們摒棄傳統的歷史發展路徑(RNN→LSTM→Attention),而是從用戶熟悉的關鍵詞搜索體驗出發,以"生成式搜索引擎"的概念作為理解Transformer的切入點。通過這個直觀的類比,我們系統闡釋Transformer架構中注意力機制和前饋網絡的設計邏輯,然后循序漸進地整合其他關鍵技術組件。這種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的教學方法,最終引導學習者完整構建出一個可運行的大型語言模型,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Module 3:推理與對齊(5個會話, 22個知識點
核心問題推理能力是如何從簡單預測中涌現的?強化學習在其中扮演什么關鍵角色?

聚焦于當前最前沿的研究話題:大模型如何從基礎的模式匹配演進為具備復雜推理能力的智能系統。深入探討強化學習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的核心作用機制,思考過程的"暗數據"的發掘在其中的關鍵作用,以及人類反饋如何指導模型行為的對齊過程。

知識點分層


每個知識點都標注了適用層次:(C) Core Concepts- 適合所有學習者的概念理解,(I) Implementation- 需要基礎編程背景(Python)的實現細節,(T) Theory- 數學和理論基礎。C類適配AI通識教育,先實踐(I)再理論(T)的順序是基于以下的考量:數學公式雖然深入、精準,但遠不如可以跑的代碼直觀,而且大模型編程的技術,可以倒逼理論型研究者不要只在公式里繞圈,而是要有動手做實驗的能力。

學習過程:簡單三步法

首先選擇一個前沿聊天機器人(我測試了Claude、GPT、Gemini、Grok,以及初步試用了DeepSeek),一個比較重要的要求是對長上下文的支持。然后采用結構化的三步教學流程:

·加載pre-prompt建立學習框架和AI教學規則;

·打開某個session prompt開始圍繞核心問題的引導式學習;

·最后加載post-prompt進行多維度的學習效果評估和下一步建議。

每個主題會話都是一個完整的學習單元,可以按自己的節奏進行,支持暫停續學和知識點間的自由跳轉。如果學習者只對某個知識點感興趣,也可以通過對話直接切入。

整個過程支持即時語言切換——無論何時,學習者都可以用中文、英文、日文等任何語言發出請求,AI會立即適配,真正實現無語言障礙的學習體驗。這個功能純屬意外發現。當時我正在向一位希臘教授演示,演示進行到一半,我突然好奇心發作:"Please teach this in Greek!" AI二話不說就切換了。那一刻我們倆都愣住了,然后笑著說,這大概是歷史上第一門真正的世界語課程

從哲學問題先開始

大家當然可以按模塊順序學習,但我設計了一個特別的“哲學書簽”路徑:先從最后一課(Session 3.4)開始,憑直覺回答那些關于AI智能、理解和意識的哲學問題,學完所有技術內容后再回到3.4,再討論一遍同樣的問題。這就像給自己對智能的認知做了個“before-after”對比——沒有標準答案,但有更深刻的思考。

以經典的“中文房間”問題為例:哲學家Searle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想象一個不懂中文的人被關在房間里,房間里有一本詳細的規則手冊,告訴他如何根據收到的中文字符來輸出相應的中文回復。從外面看,這個房間似乎'理解'中文,但房間里的人其實完全不知道這些符號的含義。Searle以此論證:僅僅按規則操作符號并不等于真正的理解,因此計算機也不可能真正理解語言。

但當你理解了LLM的工作原理后,可以用全新的視角審視這個問題:房間里不是一個無知的人在查規則表,而是有數十億個'小人'(神經元),它們傳遞、加工和轉換的不是無意義的符號,而是在向量空間中編碼了真實語義關系的詞匯表示。這種分布式的語義處理是否構成了一種新形式的'理解'?

也許你會發現,中文房間論證本身可能基于了過于簡化的假設。第一,它假設輸入的是離散的'字符'而非連續的語義表示;第二,它假設處理單元是單一的'人'而非分布式的神經網絡。當這兩個假設都不成立時,整個論證的基礎就變得可疑了。事實上,推翻這兩個隱蔽的假設使得?腦和類腦更接近而不是相反。

很多經典的哲學問題——從意識的本質到智能的定義——在學習完AI的工作原理之后,都值得重新審視。

3.3課程局限與改進方向
這個課程有幾個需要持續改進的方面,這些挑戰既體現了當前技術的局限,也給將來的AI教育提供了一些參考。

教學方法的挑戰蘇格拉底式的不斷提問雖然能激發深度思考,但也可能讓學習者感到疲憊和被"審問"的壓力,特別是對那些習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者。目前我們鼓勵學生注意節奏,不要每次學太多,更重要的是用主動反問來打破這種單向的質疑模式,但這種平衡仍需要更精細的調控。

更關鍵的是個性化教學適配的難度。一方面是層次差異難以彌合:某些核心概念(如embedding的高維語義空間)在純概念層面很難真正理解,不涉及代碼實現和數學推導就容易流于表面,但對于非技術背景的學習者,這些內容又可能過于復雜。另一方面是反饋整合機制的問題:AI目前的一個大問題是"諂媚"傾向,我做過一個測試:在整個學習會話中只說'你來告訴我',完全不參與思考,然后用post-prompt評估。結果AI大方地給了我及格分數。這讓我意識到,AI可能是世界上最好脾氣的老師,但也可能是很不靠譜的評估者。換句話說,如果無法有效識別真實的學習狀態并據此調整后續的教學策略,個性化學習就會完全失效。

單一形式的局限語言能力是人類能力中相當晚涌現出的能力,而就像科普作家、記者Ed Yong在“An Immense World”(《感官的巨大世界》)一書中提到的,人類在視覺能力上在動物界是可以稱王的。但是,即使用母語閱讀文字也會很快感到疲憊——若全部基于聊天機器人,閱讀純文字和代碼,時間一長還是很累。目前我們通過31+個靜態可視化工具來緩解這個問題,但這還遠遠不夠。短期內,我們需要更豐富的交互式媒體內容;長期來看,理想的解決方案是讓AI根據學習者的具體困難生成個性化的動態講解——當你對某個概念困惑時,AI能實時生成針對性的動畫演示,配上語音解說,隨時給你豎起一塊小黑板。

順便說一下,測試中有不少AI會熱情地說我給你畫個圖解釋一下吧——千萬別答應我在pre-prompt中已經明確要求優先使用現有的可視化資源,因為目前AI的繪畫水平基本上停留在'靈魂畫手'階段,看了只會更困惑。

驗證覆蓋的不足課程包含64個知識點和數千種可能的對話路徑,而目前的測試主要局限于設計者自己的體驗和少數試用者的反饋。這種"作者測試作品"的模式顯然不夠充分。理想的驗證方案應該包括:用零知識的大模型作為"學生模型",讓它與"教師模型"進行完整的學習對話,然后設計標準化測試來評估各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同時,AI領域的快速發展意味著內容需要持續更新——我們設計了一個讓LLM自主收集新研究并提出內容修改建議的機制,但這套動態更新系統還沒有經過實戰檢驗。

人類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這或許是最根本也最復雜的挑戰。"LLM4LLM"代表了教學模式光譜的一個極端:完全自主學習。但在現實中,更可能的情況是各種混合模式——教師可以使用全部或部分材料來設計傳統課程,讓學生先自學某些知識點再進行課堂討論,或者在傳統教學中穿插AI對話環節。我的直覺是,最有效的方式可能是將AI自學和人際討論結合起來。畢竟,我自己最有創意的想法往往來自與同事們的討論,這門課程本身的制作就很說明了這一點。

如何利用好AI來做課程改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問題是,當前的學術體系并不鼓勵教學創新。研究型教師的職業發展主要看研究成果,教學創新在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大概相當于餐廳里的裝飾品——有更好,沒有也不影響"主菜"。所以一旦課程設計完成,很少有人愿意投入精力持續改進教學方法。顯然,這是一個制度性挑戰。


3.4開發的故事
我們在“43天的開發周期中,在24個不同的日子里提交了代碼,平均每個活躍日進行6.4次提交,總共增加了19,419行代碼,刪除了9,014行,整體變更接近3萬行”(引號中數據由GPT的Codex工具調研完成),這還不包括30+個交互式可視化工具的開發工作。

這里的"我們",指的是我與Claude、GPT的協作。因為白天還有研究院的工作,我只能在晚上和周末加班,這樣強度的工作沒有AI工具的加持,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一般情況下我得設計完模塊和主題,以及知識點,相當于搭建好腳手架,然后讓Claude生成Prompt,在Claude和GPT上做測試,其中花時間最多的是建立學習框架和AI教學規則的Pre-prompt,如果不仔細調試的話,這些聊天機器人經常會不遵守知識點的順序,實際上我現在也不能保證它們不會橫跳(當然學生總是可以提示它回到知識點來)。

當然,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前面提到的測試覆蓋和驗證工作相對有限——一個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的,即使有AI助手。

正因如此,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貢獻。無論是內容完善、錯誤修正、新的可視化工具,還是測試反饋和教學實踐經驗分享,都將幫助這個項目變得更加完善。

SAIXIANSHENG

鏡像中的智能——AI教育中不可缺失的“I”

我認為

AI 的通識教育必須包括對 "I" ,也就是人類智能的部分,否則是不完整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課程還缺了一大半。

但是我認為這門課程設計時背后的三個基本原理——信息的分布式表示、注意力與模式檢索、目標導向的學習——不僅解釋了AI系統的運作機制,同時也反映了人類認知的基本方面。關于智能,我屬于“智能與基質無關派”(intelligence is substrate independent)——智能體要在一個復雜動態的世界中'卷',用硅基還是碳基來實現并不重要。

但是硅基智能(AI)從碳基智能(我們)的軌跡中學習,畢竟沒有走漫長的演化路線,結構不同并不意外。幾年前我強烈相信AI的打造必須要從類腦開始,現在基本放棄了這樣的信條,不過依然相信有借鑒的必要,只是必須有選擇性。

當我們用心理學家Kahneman的System 1和System 2框架來審視這個問題時,跨物種的對比變得格外有趣。人類的System 1(快速、直覺、自動的思維)對應著LLM的即時預測能力,而System 2(慢速、理性、需要努力的思維)則對應著推理模型的思維鏈條。兩者都在解決同樣的根本問題:如何在有限的計算資源下,既要快速響應環境,又要處理復雜的推理。

實現方式的差異同樣引人深思。比如腦科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的語言處理主要來自兩個腦區的協作(Broca區負責語法和語言產出,Wernicke區負責語義理解),而大模型則是通過重復執行attention-FFN塊來實現語言理解。然而,在這些截然不同的架構背后,我們卻發現了驚人的功能相似性——比如預測(腦科學中的predictive coding),比如注意力機制,這些根本模塊似乎是智能系統篩選相關信息的通用解決方案。

來源:賽先生

原標題:張崢:用AI教AI可行嗎?

編輯:涼漸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上任不足4個月,巡視組進駐后,吳揚落馬

上任不足4個月,巡視組進駐后,吳揚落馬

魯中晨報
2025-07-25 13:15:04
兩岸代表團爆發沖突,大陸人員受傷,國民黨大難臨頭卻附和民進黨

兩岸代表團爆發沖突,大陸人員受傷,國民黨大難臨頭卻附和民進黨

小陸搞笑日常
2025-07-25 18:58:30
廣東名嘴陳維聰分享自己出獄后的生活,花幾十萬帶家人出國旅行

廣東名嘴陳維聰分享自己出獄后的生活,花幾十萬帶家人出國旅行

TVB的四小花
2025-07-26 00:02:16
全是反轉!《掃毒風暴》大結局,是我今年看過最震撼的大結局!

全是反轉!《掃毒風暴》大結局,是我今年看過最震撼的大結局!

古木之草記
2025-07-25 22:11:59
兩大司令部被炸毀,柬軍敗局已定?中方及時開金口,送泰柬一句話

兩大司令部被炸毀,柬軍敗局已定?中方及時開金口,送泰柬一句話

影孖看世界
2025-07-25 22:31:43
宮魯鳴學著點!中國女籃蕩氣回腸,掀翻美國奪冠,這夜熬得太值了

宮魯鳴學著點!中國女籃蕩氣回腸,掀翻美國奪冠,這夜熬得太值了

格斗一點通
2025-07-26 03:40:09
得不到就毀掉?宗馥莉親叔叔太狠了,直接曝光宗馥莉的婚姻是真的

得不到就毀掉?宗馥莉親叔叔太狠了,直接曝光宗馥莉的婚姻是真的

鯨探所長
2025-07-23 07:55:29
母女遭出租車司機辱罵繞路甩客?交通執法部門:擬吊銷司機從業資格證

母女遭出租車司機辱罵繞路甩客?交通執法部門:擬吊銷司機從業資格證

澎湃新聞
2025-07-25 09:08:28
央視:印度全力申辦2036年奧運會,主要對手有卡塔爾、土耳其等國

央視:印度全力申辦2036年奧運會,主要對手有卡塔爾、土耳其等國

直播吧
2025-07-25 11:24:46
最后3天,沉默兩個月后,李嘉誠恐將賣國,中方出手將軍

最后3天,沉默兩個月后,李嘉誠恐將賣國,中方出手將軍

星辰夜語
2025-07-25 19:20:07
泰柬邊境交火升級:佩通坦罕見發聲,中國三部門連夜出手

泰柬邊境交火升級:佩通坦罕見發聲,中國三部門連夜出手

起喜電影
2025-07-26 03:20:27
陶喆再一次證明,娶妻要娶年紀小的,等你老了她還美得賞心悅目

陶喆再一次證明,娶妻要娶年紀小的,等你老了她還美得賞心悅目

情感大頭說說
2025-07-25 09:18:05
許婧與新老公同框!坐游艇出海游玩,38歲活成少女,手上婚戒亮了

許婧與新老公同框!坐游艇出海游玩,38歲活成少女,手上婚戒亮了

娛樂皮皮醬
2025-07-26 05:10:16
成群老人占店蹭空調,大喇叭驅趕無果,逼得老板開30度熱風攆人

成群老人占店蹭空調,大喇叭驅趕無果,逼得老板開30度熱風攆人

振華觀史
2025-07-25 17:27:09
洪森統治柬埔寨38年,給窮人帶來了什么樣的生活?

洪森統治柬埔寨38年,給窮人帶來了什么樣的生活?

現代小青青慕慕
2025-07-25 08:53:26
宿遷市紀委監委通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汪育才被查!

宿遷市紀委監委通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汪育才被查!

魯中晨報
2025-07-25 19:54:08
40度天女孩被困豪車內,環衛工砸爛車窗救人,車主:這車送你了

40度天女孩被困豪車內,環衛工砸爛車窗救人,車主:這車送你了

凱裕說故事
2025-07-24 17:02:55
多讀書還是有用啊!張碧晨自認唯一原唱,汪蘇瀧一招就終結紛爭!

多讀書還是有用啊!張碧晨自認唯一原唱,汪蘇瀧一招就終結紛爭!

青青子衿
2025-07-25 17:07:08
6名大學生溺亡事件更多細節披露 車間主任:校企都沒做過專項安全檢查

6名大學生溺亡事件更多細節披露 車間主任:校企都沒做過專項安全檢查

上游新聞
2025-07-25 14:32:26
砍18+7+6+4,火箭隊終獲2號位替補!手握雙向合同,或力壓謝潑德

砍18+7+6+4,火箭隊終獲2號位替補!手握雙向合同,或力壓謝潑德

熊哥愛籃球
2025-07-25 22:19:45
2025-07-26 05:59:00
中科院物理所 incentive-icons
中科院物理所
愛上物理,改變世界。
9211文章數 136264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科技要聞

36款熱門車高危智駕場景測試,“團滅”!

頭條要聞

8旬翁下葬前墓地被人埋死狗沿路埋鐵釘暗器 官方介入

頭條要聞

8旬翁下葬前墓地被人埋死狗沿路埋鐵釘暗器 官方介入

體育要聞

3年過去了,她還是歐洲杯上最酷的姐

娛樂要聞

汪蘇瀧不忍了 !張碧晨痛失《年輪》演唱權

財經要聞

劉煜輝:當下重要不是找確定性而是轉折點

汽車要聞

李斌一口氣講了近3個小時樂道L90 原因是為啥?

態度原創

本地
親子
時尚
教育
公開課

本地新聞

換個城市過夏天|風拂鹽湖,躲進格爾木的盛夏清涼

親子要聞

小宸哥歷險記之門外有人: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今年夏天一定要有這件衣服,好看又復古!

教育要聞

考生高考674分上民辦高校被罵!了解學校背景后,才知他有多明智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盛区| 安西县| 文化| 周至县| 文成县| 苏尼特左旗| 德格县| 突泉县| 墨竹工卡县| 开平市| 林西县| 福鼎市| 安福县| 平原县| 宁化县| 阳新县| 易门县| 普兰店市| 东光县| 奈曼旗| 阿克苏市| 西宁市| 阜康市| 武山县| 密山市| 木兰县| 任丘市| 什邡市| 和平县| 宜春市| 葵青区| 深州市| 鄯善县| 奎屯市| 个旧市| 浦北县| 巢湖市| 依兰县| 遵义县| 通江县| 新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