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的 H20 芯片恢復對華供貨了,但你可別以為這是啥好事,這是 H100 的 “閹割版”,算力砍到了20%左右,接口也被改得亂七八糟。更有意思的是,黃仁勛緊跟著就說 “庫存不多,賣完就沒”,這不就是明著告訴大家:我們是來清庫存的嘛。
為啥美國突然允許這款芯片賣到中國?說穿了,是咱們自己的芯片站起來了。華為的旗艦昇騰芯片性能已經能和 H100 掰手腕,還有不少國產芯片也達到了 H20 的水平。這時候英偉達跑來賣 “殘次品”,心思太明顯了:趁國產芯片剛冒頭,用庫存搶市場。
可市場就這么大,要是國內企業(yè)都去買 H20,華為、寒武紀這些辛辛苦苦搞研發(fā)的國產企業(yè)咋辦?華為海思為了 AI 芯片砸了幾百億,寒武紀為了湊研發(fā)錢還得去 IPO,龍芯中科早年更是靠著幾千萬經費,科研人員省吃儉用才堅持下來。他們熬了這么多年,眼看要結果了,哪能讓別人摘果子?
有人可能覺得 “買芯片看性價比就行”,但你別忘了英偉達之前干的事。2022 到 2023 年,他們在文件里寫得清清楚楚 “配合美國限制對華出口高性能芯片”,在咱們最需要技術支持的時候,咔嚓一下就斷了供應鏈。現(xiàn)在見咱們自己能造了,又揣著庫存跑來賺錢,哪有這么好的事?
更氣人的是,這 H20 性能降了,價格卻沒降多少。有企業(yè)說,這芯片賣得比有些國產芯片還貴。英偉達清自己的庫存,卻想讓咱們幾百億的國產替代投入打水漂。就像網友說的:“你禁我們的時候喊國家安全,我們加稅反制就成了市場干預?哪有這道理?”
咱們國家的 AI 行業(yè)正處在要爆發(fā)的節(jié)骨眼上,智能駕駛后臺、大模型訓練、云端服務、邊緣計算這些領域,國內企業(yè)已經開始用國產芯片試手了。這時候要是讓 H20 進來攪局,利用生態(tài)優(yōu)勢搶占市場,最先扛不住的肯定是國產芯片企業(yè)。
而且英偉達賣芯片從來不是單一操作,后面還跟著系統(tǒng)綁定、生態(tài)滲透 —— 你用了他的芯片,就得用他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寫代碼得按他的規(guī)矩來,時間長了就被綁死了,想換都換不掉。
面對這種情況,咱們國家已經放出了明確的反制信號。國安部很快就提醒大家:境外芯片可能有后門,外國人能遠程偷數(shù)據(jù)。其實就是給中企提醒,選國產,安全、省事,而且還是支持國家科研發(fā)展,選美國芯片,有風險,慎用。正是如此,一些外媒表示 “中國人已經不需要英偉達的庫存芯片了。”
這話沒說錯,咱們的 AI 芯片不僅能滿足自己用,還開始往國外賣了,比如沙特阿拉伯、法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企業(yè),已經開始采購國產AI芯片。性能、算法方面,中企已經趕上了英偉達,咱們缺的不是技術,是時間把生態(tài)做得更完善。
現(xiàn)在不少人建議對 H20 加征 100% 甚至 200% 的關稅,這真不是小題大做。你看美國自己,搞了個《芯片與科學法案》,砸錢補貼本土企業(yè);歐盟也給芯片產業(yè)發(fā)了幾百億歐元的補貼。他們都在用國家力量護著自己的企業(yè),咱們憑啥不能給華為、寒武紀這些企業(yè)留條活路?
有人說 “自由市場不該搞保護”,這話聽著有理,可看看過去的教訓就知道多天真。當年美國的 EDA 工具就是靠低價甚至免費送,把中國市場占了個精光;谷歌安卓也是免費給中國手機廠商用,到最后咱們的手機系統(tǒng)還得看人家臉色。一旦被壟斷,再想追回來難如登天,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現(xiàn)在寒武紀、海光這些企業(yè)正在往上沖,他們需要的是安穩(wěn)的成長環(huán)境,不是被 “洋庫存” 攪黃了前程。
華為能造出能和 H100 比美的芯片,背后是真金白銀的投入,是上千科學家沒日沒夜地干,還有無數(shù)中小 AI 企業(yè)在底層生態(tài)默默鋪路。這兩年咱們在芯片禁運里咬著牙挺過來了,從無到有建起了自己的算力系統(tǒng),現(xiàn)在總算看到點亮光,可不能被 H20 這一下給打回原形。
對此,大家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