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治區信息中心獲悉,《廣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以下簡稱《白皮書》)近日發布,結合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環境和形勢,系統梳理廣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總結廣西人工智能發展面臨的形勢挑戰,提出對策建議。數據顯示,2024年廣西存續人工智能相關企業2708家,較2023年增長32.55%,其中南寧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占全區比重達57.31%,顯示出較強的產業集聚效應。
《白皮書》顯示,近年來,廣西充分發揮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作用,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突出策略、整合場景,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其中,廣西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布局已形成以算力網絡為核心、融合通信樞紐和數據資源的支撐體系。算力基礎設施方面,廣西已建成以“桂林—柳州—南寧—欽州”為中軸,以南寧、柳州為雙核,14個設區市“一城一池”和30多個邊緣節點協同的算力網絡體系,構建了“同城1毫秒、全區5毫秒”的超低時延算力圈。在網絡設施方面,目前累計建成5G基站超14萬個,互聯網出口帶寬達6175萬兆,建成通達東盟的12條國際陸地光纜,全區光纜線路總長度達285.8萬公里。南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即將投入運營,結合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構建中國—東盟數據傳輸最短路徑,有力支撐中國—東盟數據跨境流動,為多語種大模型訓練提供數據基礎。
《白皮書》公布了部分廣西“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其中,涉及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的典型案例與南寧市民息息相關,如捷佳潤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口袋里的“24小時農業專家”AI產品——土諦AI,整合大數據與大模型技術,提供覆蓋土壤分析、栽培指導、氣候預測及市場動態解讀的全鏈條服務,為農業生產者在產前、產中、產后的關鍵階段提供科學決策支持;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上線AI醫生,為泌尿系統疾病患者提供全新問診體驗,是國內首個依托醫療專科大語言模型技術研發、擁有醫院自主知識產權的泌尿外科AI醫生。
《白皮書》還建議,廣西應立足實際場景需求匯聚相應的數據、發展匹配的算法;積極與東盟國家開展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加快推進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建設,集聚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企業和人才,吸引一批國內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和東盟國家人工智能企業到南寧設立研發中心,開展前沿技術研發與創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各場景的廣泛應用,加強人工智能產業鏈協同合作,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力爭在新領域新賽道迎頭趕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