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鋪展的千年文脈里,王羲之的筆墨早已化作中華文化的精神基因。2021 年,張雷民先生耗數年心力主編的《集王羲之書道德經》由河北美術出版社付梓,這本凝結著對書法藝術虔誠的著作,本是他贈予親友的雅玩,卻未料三年間竟成了逐利者篡改歷史的工具。當網絡上那些翻版書籍頂著 “新出土宋人集字”“臺北故宮藏王羲之真跡” 的幌子招搖撞騙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對知識產權的公然踐踏,更是對文明傳承的粗暴褻瀆。
書法藝術從來不是冰冷的墨跡堆砌,而是歷史語境與人文精神的活態延續。張雷民先生編纂此書,想必是懷著對 “書圣” 王羲之的敬畏之心,從浩如煙海的王氏法帖中精挑細選,將《道德經》的哲思與王氏書法的飄逸融為一體。這種創作本身就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是當代人對傳統的致敬與傳承。河北美術出版社的審慎出版,張雷民先生僅以書會友的淡泊,更顯這份文化事業的純粹 —— 它本應是靜靜流淌在愛好者案頭的清泉,而非被資本攪動的渾水。
然而,那些盜版商人卻用最卑劣的手段將這份純粹碾得粉碎。他們偷梁換柱,把當代學者的心血之作包裝成 “新出土文物”;他們偽造出處,讓子虛烏有的 “臺北故宮藏本” 堂而皇之登上電商頁面。為了牟取暴利,他們不僅盜版侵權,更不惜篡改歷史:將張雷民先生的當代編纂妄稱為 “宋人集字”,將民間交流的文化成果偽托為 “臺北故宮藏品”。這種行為,是對書法史的公然歪曲,是對文化傳承的惡意解構,更是對全社會歷史認知的蓄意污染。
歷史是文明的基石,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從甲骨文到簡帛,從碑刻到法帖,每一件文化遺存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每一次典籍整理都是文明的接力。張雷民先生編纂《集王羲之書道德經》,本質上是在延續這種接力 —— 讓王羲之的筆墨精神與《道德經》的哲學智慧在當代相遇。而那些盜版商人的所作所為,恰恰是在斬斷這根接力棒:他們用謊言消解文化傳承的嚴肅性,用暴利邏輯替代對歷史的敬畏,讓本應純凈的文化空間充斥著銅臭與虛假。
更令人痛心的是,這種篡改歷史的盜版行為,傷害的不僅是創作者的權益,更是整個社會的文化生態。當青少年在網絡上看到這些偽造的 “歷史典籍”,當愛好者誤信這些虛假的 “文物信息”,錯誤的歷史認知便會悄然蔓延。長此以往,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對一件書法作品的正確認知,更是對歷史真實性的基本信仰,對文化傳承的基本尊重。
文化打假,從來不是個人之事;捍衛歷史,更需全社會共擔責任。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譴責這種盜版侵權、篡改歷史的卑劣行徑,支持張雷民先生維護自身權益,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同時,每一位文化愛好者都應擦亮雙眼,拒絕購買盜版書籍,抵制虛假文化產品,讓那些以篡改歷史牟利的商人無處遁形。
筆墨千秋,歷史有痕。王羲之的筆鋒里藏著魏晉風度,《道德經》的字句中含著東方智慧,張雷民先生的編纂工作延續著這份文明的溫度。唯有守護好這份真實,捍衛好這份純粹,我們才能讓文化的長河清澈如許,讓歷史的根基堅如磐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