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粵A車主,天塌啦!!!
7月22日晚,廣州市公安局掛網發布了《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期間機動車臨時交通管理措施征求意見的公告》。
公告顯示,2025年11月6日至21日、12月5日至15日,每天早晨7點到晚上8點,廣州部分路段將對粵A小客車進行“單雙限行”。
而非粵A牌的,直接不給走了。
粵A牌的限行的范圍嘛,大致如下圖,幾乎包含了整個市中心,涉及區域有天河、海珠、越秀、荔灣、白云、黃埔等等。
在這個大閉環里,遍布著上班族的通勤動脈、醫院的急診通道、學校的接送路線......
毫無疑問,粵A車主們懵了!提出了好幾個問題!
第一,原本依賴開車上班通勤的人,怎么辦?
這個限行范圍幾乎囊括了廣州市區所有核心工作區域,從珠江新城到金融城到琶洲,這些CBD無一幸免。
對于每日驅車往返的上班族而言,這無異于一場出行災難。
想象一下,清晨匆忙出門,卻因車牌尾號與日期不符被攔在限行區外,這該多絕望。
打車出行或許是替代方案,但現實可能不盡如人意。
畢竟限行期間可用車輛銳減,網約車供應量大概率會斷崖式下跌。早高峰時段本就稀缺的出租車、網約車資源,屆時將變得更為搶手。
上班時間變得不可控,很多人的全勤獎可能要不保了。
于是有網友只能抱怨,干脆上班也限制單雙號好了。
第二,公共交通會更擁堵,牛馬上班的通勤體驗會變得很差!
前不久,廣州新開通的兩條地鐵線路投入運營,全城地鐵客流瞬間突破歷史峰值。
7月2日至7月15日,廣州地鐵已連續10個工作日單日客流量超千萬。
如果在全運會期間限行,那么大量游客涌入疊加本地通勤需求暴漲。
可以預見,車廂內人貼人的擁擠,站臺上排起長龍,將成為打工人們不得不面對的日常。
第三,憑什么只限粵A的小客車,電雞難道就不管了嗎?
這種質疑背后是強烈的相對剝奪感。在汽車被嚴格管制的背景下,不受限的電雞可能成為最大贏家。
網絡上有不少人在陰陽怪氣道:“屆時900萬電雞齊齊上路的壯觀場面,將成為廣州最獨特的風景線。”
當然,廣州不可能完全不管電雞,甚至會加強人力物理去管控電雞的出行秩序。
但現實是,截至2024年末,廣州電動自行車上牌總量達576萬輛,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數據來源:廣州交警)
日均騎行量更是高達903萬人次,同比增長8.9%,首次超過廣州地鐵日均888萬人次的客流量。(數據來源:2024年交通發展年度報告)
如此龐大的基數下,全運會期間,廣州是否有足夠的人力物力維持電動自行車出行秩序?
當汽車被限制上路,更多市民可能轉向電動自行車出行,現有電雞出行數量可能再創新高。
混亂行駛、違規載人、闖紅燈等亂象若在盛會期間集中爆發,將對城市形象造成何種影響?
其實面對“電雞”治理這個老大難問題,廣州不是毫無作為。
今年初,《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正式實施,首次對電動自行車管理做出詳細規定和處罰標準。
包括限速15公里、三次違規扣車、外賣小哥一周三次嚴重違法就限制派單等等。
前段時間,廣州對無牌、改裝電雞進行嚴抓,多個小區甚至全面禁止電動自行車進入。
但這些措施在接近600萬輛的龐大基數面前,顯得力不從心。
今年9月還將實施電動車最嚴的新國標。
要求最高設計車速不得超過25km/h,一旦超速將直接斷電。
對電氣回路、電池倉等關鍵部件的阻燃性能要求大幅提升;
塑料件總質量占比不得超過整車質量的5.5%;
新增多項防篡改設計要求,對非法改裝零容忍。
但新規落地面臨現實挑戰。畢竟已購車輛不會強制淘汰,消費者可根據意愿正常更換。
這意味著廣州街頭大量不合新規的電雞仍可繼續行駛。
目前廣州電動自行車數量已遠超小汽車,成為城市最主流的出行方式。
開車族更是對電雞的“無孔不入”深有體會。
人行道上,電雞與行人爭道;機動車道上,電雞在車流中穿梭。
更令人心驚的是,在一些快速路甚至環城高速上,都能見到電雞的身影。
高速行駛的汽車旁冷不丁冒出一輛電動自行車,這種場景足以讓司機嚇出冷汗,對雙方都構成巨大安全威脅。
△大貨車遍布的廣園快速路上有電雞騎行,圖源網絡
△環城高速上也有電雞騎行,圖源網絡
到底為什么汽車能很好的管控,但電雞卻不行呢?
核心在于準入門檻。
駕駛汽車需要經過嚴格培訓、考試獲取駕照,購車成本高,違規成本也高。
而電動自行車既不用考駕駛資格,購買成本也遠低于汽車,使用門檻極低。
這種低門檻導致電雞泛濫,增速過快亦使傳統人力管控方式難以應對。
更深層矛盾在于道路資源配置的歷史欠賬。
與其他一線城市相比,廣州由于歷史原因缺乏寬闊連貫的非機動車道。
數據顯示,廣州的非機動車道設置率只有32%,而北京是95%、上海是90%。(數據來源: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分析)
只能說,廣州治理電雞是一個很長遠的工作。
短時間內無論出多少新政,打多少補丁,關于電雞的困境,恐怕都難以扭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