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王瑋 發自北京 7月23日,杭州市聯合調查組發布《關于杭州市余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調查情況通報》。
通報稱,水樣中檢測出的硫醚類物質是一種有機硫化物,在水中較低濃度即可產生蒜味、沼澤味、腐臭味等異味。7月初以來,持續高溫晴熱,東苕溪仁和水廠取水口上游及周邊一些水體藻類快速繁殖。隨著前期降雨匯流,部分藻類及其降解產物(含硫醚類異嗅物質)匯集到仁和水廠取水口附近,并于7月16日凌晨進入取水口。綜合分析,此次供水嗅味異常是氣候、環境、水動力條件等多種因素疊加情況下導致的。
通報指出,關于市民群眾關心的自來水出現“發黃”“發渾”問題。根據調查分析,目前供水管道主要是鐵質管道,事情發生后余杭制水有限公司、余杭水務控股集團下屬供排水公司先后采取水源切換、供水調度和水管沖洗等措施,引發供水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水流速度突變,沖刷管壁導致銹層脫落產生“黃水”或“渾水”,部分進入供水水箱或用戶,一般放水一段時間后可恢復正常。目前,余杭區已組織完成受影響的2個街道49個村(社區)支管及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工作。如用戶發現仍有水質渾濁情況,可聯系所在村(社區),村(社區)將及時安排專業人員上門處理。
經調查,7月16日仁和水廠8時30分采樣的出廠水檢測結果顯示除“臭和味”指標異常外,總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均未檢出;切換水源后,13時30分出廠水水質指標顯示恢復正常,仁和水廠對“臭和味”指標加密為每2小時檢測頻次、結果均合格;7月17日,余杭區疾控中心對仁和水廠水源切換后出廠水樣本開展檢測,38項常規指標均合格;7月17日供水基本恢復正常以來,余杭區疾控中心對受影響的2個街道49個村(社區)開展末梢水(用戶水龍頭水)抽檢,指標均合格。
7月17日,杭州市疾控中心采集仁和水廠切換水源后的出廠水并進行水質全分析檢測和硫醚類物質檢測,結果顯示硫醚類物質未檢出,全分析檢測的指標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要求,其中:總大腸菌群未檢出,大腸埃希氏菌未檢出,菌落總數1CFU/mL(標準值≤100CFU/mL),渾濁度<0.5NTU(標準值≤1NTU),無異臭、無異味,游離氯0.56mg/L(標準值出廠水0.3-2mg/L)。
通報強調,事情發生后,供水行業主管部門已對全市33座城市供水廠全面開展檢查排查,出廠水質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后續將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加密水質檢測頻次,加強對硫醚類物質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參考指標的檢測,采取綜合治理措施,確保供水水質安全。
通報稱,根據市委部署,市紀委市監委成立調查組,對相關單位和人員存在的履職不力、失職失責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并依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依法對7名領導干部嚴肅問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