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爾硫?作為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的代表藥物,自1971年問世以來,始終在心血管治療領域占據不可撼動的地位,成為歷久彌新的經典藥物。那么,究竟是什么核心優勢讓地爾硫?歷經時代考驗,依然穩居不可替代之位?本文將從研發歷程、作用機制、循證證據及指南推薦等維度展開深度剖析。
心血管疾病治療困境:多種常用藥物的臨床局限性凸顯
當前,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種類繁多,但常用藥物在特定場景下仍存在顯著局限性,這些局限性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帶來潛在風險。
以β受體阻滯劑為例,作為心血管疾病治療的常用藥物之一,其在心原性休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或二度及以上房室傳導阻滯但未植入心臟起搏器、心率<50次/min、收縮壓<90 mmHg患者中均存在明確使用禁忌1。除上述禁忌癥外,β受體阻滯劑對代謝亦存在不利影響;研究顯示,與鈣拮抗劑等其他降壓藥物相比,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可使新發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28%2;在血脂代謝方面,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可升高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此外,臨床實踐還觀察到,β受體阻滯劑可能增加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3-4,并易導致患者出現乏力癥狀,這些不良反應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降低長期用藥的依從性。
硝酸甘油作為經典急救藥物,雖能緩解心絞痛,但其固有的藥理學特性使其快速產生耐藥性導致藥效顯著減弱5,因此,主要用于心絞痛的急救或短期緩解,難以滿足長期穩定控制心絞痛的需求。此外,其存在誘發低血壓風險,并且在特定病理狀態(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相關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不宜應用6。
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在降壓方面療效顯著,但在特定人群中也存在潛在不足。其強大的血管擴張效應可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心率加快,因此,對于已存在心動過速的患者需謹慎使用7。同時,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可導致毛細血管前/后張力失衡,引起毛細血管內高壓和液體外滲,進而引發外周水腫,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降壓療效產生不利影響8。此外,其在蛋白尿管理方面的作用相對不足,這使得在治療合并慢性腎臟病的心血管患者時,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難以實現腎臟保護的需求9。
綜上所述,這些常用心血管藥物在不同層面所面臨的臨床困境,凸顯了尋找更安全、有效的心血管治療藥物的緊迫性,也為地爾硫?的脫穎而出提供了契機。
源于“意外”,成于“經典”,地爾硫?核心機制鑄就多維度治療優勢
地爾硫?的研發始于20世紀60年代一次科學探索的“意外之美”。最初旨在開發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抗抑郁方向),卻在實驗中意外發現部分化合物具有顯著的冠脈擴張作用,其效果甚至超越當時的標準藥物罌粟堿,這一意外發現如同一道曙光,促使研究者果斷將研究方向轉向心血管領域。
在新的研究方向下,研究者圍繞1,5-苯并噻氮?骨架展開深入研究,通過三輪關鍵的結構優化(包括羥基酯化增強脂溶性、取代基調整提高鈣通道親和力、側鏈改造優化藥代動力學),最終在1971年成功上市了首個苯并噻氮?類鈣通道阻滯劑(CCB)——地爾硫?(專利US3562257),開啟了CCB治療心絞痛和高血壓的新紀元。這一研發歷程完美印證了“好藥物往往不是計劃中的成果,而是觀察后的選擇”。
正是基于這一獨特的研發路徑,賦予了地爾硫?多重臨床療效:其通過選擇性阻斷L型鈣通道,作用于心肌、冠脈血管、末梢血管的平滑肌以及房室結等部位的鈣離子通道,抑制鈣離子由細胞外向細胞內的跨膜內流,減少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但不改變血清鈣濃度。緩解和預防心肌、血管平滑肌細胞的收縮,具有擴張冠脈和末梢血管、改善心肌肥大及延長房室結傳導時間等作用,可有效治療高血壓、心絞痛、心律失常。
此外,地爾硫?還具有腎臟保護作用,通過降低尿蛋白和抑制炎癥反應,延緩慢性腎臟?。–KD)的進展。
從循證到指南,地爾硫?多維度硬核證據鏈直擊臨床痛點
地爾硫?憑借多維度的硬核證據鏈,精準直擊臨床治療痛點,并最終獲得權威指南的背書,成為解決臨床痛點的關鍵藥物。
在血壓與心率精準控制方面,地爾硫?表現卓越:
NORDIL研究10納入10,881例舒張壓≥100mmHg的患者,隨機分配至地爾硫?組(n=5410)、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組(n=5471)。研究表明,地爾硫?組、利尿劑組/β受體阻滯劑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效降低(降低20.3/18.7 vs 23.3/18.7 mmHg);同時,與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相比,地爾硫?組卒中風險顯著降低20%(RR=0.80, 95% CI 0.65–0.99, p=0.04);在安全性方面,地爾硫?組疲勞、呼吸困難和性功能障礙少,安全性佳。
此外,對于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地爾硫?與二氫吡啶類CCB聯合使用,可發揮協同降壓作用,提高血壓控制達標率11。同時,其還可作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篩查期的高血壓用藥,為這類特殊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12。
在控心率方面,一項納入了6項雙盲研究的薈萃分析(包括771例心絞痛合并高血壓的患者)顯示,地爾硫?可頻率依賴性降低心率——基線心率74-84次/分鐘及≥85次/分鐘時,降心率作用顯著強于對照組(安慰劑或不影響心率的藥物,如ACEI、利尿劑)(p=0.001);而基線心率≤74次/分鐘時,無顯著降心率作用。這表明其可頻率依賴性減少心動過速,且不增加心動過緩風險,為心率異?;颊咛峁┝税踩x擇13。
在冠心病心絞痛治療領域,地爾硫?同樣成績斐然:
一項單中心回顧性分析納入43例變異性心絞痛患者,給予地爾硫? 60mg/6h(疼痛持續者增至 90mg/6h),必要時加用硝酸異山梨酯。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的最初6個月和隨訪的平均19.6個月期間,患者心血管事件(即心肌梗死、猝死和因長時間心絞痛住院)顯著降低92%,心絞痛發生率降低94%14。
一項納入27項研究,涉及175634例患者的Meta分析進一步證實,CCBs可降低全因死亡風險;與安慰劑相比,其可降低心力衰竭發生風險;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相比,其能降低卒中風險,且不增加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主要心血管事件(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相關死亡,心力衰竭)的風險15。
此外,一項研究納入80例不穩定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硝酸甘油(n=40)治療,試驗組進行地爾硫?(n=40)治療,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地爾硫?組共發生2例低血壓,并發癥發生率為5%,顯著低于硝酸甘油組22.5%,表明地爾硫?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比硝酸甘油安全性更高16。
在腎臟獲益方面,地爾硫?也展現出強大的潛力:
一項前瞻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試驗,納入106例接受ACEI/ARB治療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且尿蛋白/肌酐(UPCr) >0.3 mg/g的患者,隨機分為地爾硫?組(ACEI/ARB+地爾硫?)(n=50)和安慰劑組(ACEI/ARB+安慰劑)(n=56)。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地爾硫?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顯著降低(p<0.05),表明其可延緩CKD進展,為合并腎臟疾病的心血管患者提供了更優的治療方案17。
權威指南背書,奠定核心地位:
基于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18明確推薦:非二氫吡啶類CCB用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心絞痛、心率增快、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CKD以及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篩查,可與二氫吡啶類CCB合用治療難治性高血壓。這一推薦進一步確立了地爾硫?在心血管治療中的核心地位。
總結
從 "意外發現" 到 "經典標桿",地爾硫?的 "長青" 并非偶然;其獨特的藥理機制賦予其兼具有效降壓、抗心絞痛、緩解痙攣、精準控制心率、控制心律失常以及潛在腎臟保護等多重功效,堪稱“六邊形戰士”,滿足了復雜心血管疾病的綜合管理需求。地爾硫?的經典價值與核心優勢在持續不斷的臨床實踐與循證醫學證據積累中得到反復驗證與深化,使其在心血管藥物治療領域始終占據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4,52(3):235-275.
2. 李新立.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3):211-213.
3. 王倩.中國循環雜志,2023,38(2):232-236.
4. Salonia A, et,al. Eur Urol. 2021 Sep;80(3):333-357.
5. 硝酸酯類藥物低反應性或耐藥人群的急診識別與處理中西醫專家共識組.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22, 31: 1174-1181.
6. 硝酸甘油片說明書. 1711436539714062024.pdf
7. 中華高血壓雜志(中英文),2024,32(07):603-700.
8. Liang L, et, al.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22 May;24(5):536-554.
9. Sakhuja A, et,al. Cleve Clin J Med. 2014 May;81(5):289-99.
10. Hansson L, et, al. Lancet. 2000 Jul 29;356(9227):359-65.
11. 吳雅芳,林金秀.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05):364-366.
12. Lee FT, et al. Surg Clin North Am.2019 Aug;99(4):731-745.
13. Boden WE, et, al. Clin Cardiol. 2001 Jan;24(1):73-9.
14. Schroeder JS,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83 Jun;1(6):1507-11.
15. 楊紅欽.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28期):34-34.
16. JCS Joint Working Group. Circ J. 2014;78(11):2779-801.
17. Pérez-Maraver M,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5 Oct;70(1):13-9.
18.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華高血壓雜志(中英文),2024,32(07):603-7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