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礦大發現,東大挖到寶了。
這兩天的一條新聞乍一看平平無奇,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發現了全球最深的砂巖型工業鈾礦化,這不就是挖著個礦嗎?但要是告訴你這事往深了說,能扯上核電站國際博弈甚至蘑菇彈的小秘密,你信不?
先給大伙透個底,現在咱們國家的核電站不管是在建的還是以后要運行的規模都得是全球第一。這就好比家里開了個超級大食堂,天天要消耗海量的食材核燃料,而核燃料的核心就是鈾。可這鈾門道深的很,自然界的鈾礦大多是貧農出身,普通鈾礦里鈾235的含量通常也就0.05%左右。
別嫌少,當年美國搞曼哈頓計劃造出小男孩和胖子那兩顆原子彈時找到的鈾礦才0.03%,擱現在看簡直就是喝西北風級別的。現在國際上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鈾含量能不能到0.05%是判斷這礦有沒有開采價值的及格線,也就是說低于這個數挖出來就是賠本買賣。
但就算挖到了及格的鈾礦,提煉出鈾來也不算完,因為核電站用的是特制口糧鈾235,風度3%左右的低濃縮鈾,要是風度飆到80%以上就成了高濃縮鈾,超過90%就是能造核武器的武器級材料了。這就好比釀酒,3度的米酒能解渴,90度的酒精可是能當燃料的狠角色。
問題就出在濃縮這一步,把鈾從0.05%濃縮到3%技術門檻已經夠高了,可要是有人手癢,多濃縮幾次弄到90%以上不就等于掌握了造蘑菇蛋的鑰匙。所以全世界對濃縮鈾技術盯得比自家保險柜還緊,除了五常其他國家想碰這技術門都沒有。
就說俄烏戰爭,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恨不得連貓和狗都不放過,可唯獨核電站用的低濃縮鈾該買還得買,為什么?因為這東西太重要,自己造不出來只能捏著鼻子認了。美國和澳大利亞搞的奧克斯聯盟,說白了就是在打擦邊球,美國賣給澳大利亞的核潛艇用的燃料風度高達90%,跟造原子彈的差不多。這玩意要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抽出來,分分鐘能搞出大事情。咱們當時就說這是核擴散,可不是空穴來風。
講了這么多背景,該說說新疆這個鈾礦的厲害之處了。過去咱們總被人說鈾礦家底薄,品質也不算頂尖,有點營養不良。可這次不一樣,在地下1820米發現工業鈾礦化,直接刷新了世界紀錄。這意味著啥?首先咱們的核電糧倉有了新保障,以后不管誰想在核燃料上卡咱們脖子,得先掂量掂量,中國自己就有硬貨。
更妙的是,這事還帶了個心理暗示,中亞地區本來就是鈾礦富礦區,跟他挨著的新疆能有這么深的礦,那周邊類似的地方呢?柴達木盆地其他沙漠腹地,說不定都藏著驚喜。這就像挖紅薯時從土里拉出一串,誰知道下面還埋著多少。
以前國際上總有人等著看咱們的笑話,覺得咱們核電規模大了,早晚得求著別人買鈾。現在新疆這礦一亮相,等于直接遞過去一句不好意思,自家有礦,心里不慌。當然了這礦現在只是礦化,離真正開采還有段距離,但哪怕只是個苗頭,意義也不一般。它證明咱們在深層鈾礦勘探上有了真本事,也讓那些想在核燃料上做文章的人多了層顧慮。
說到底能源安全這事,從來都不是小事。從當年美國靠0.03%的鈾礦造出原子彈,到現在咱們在1820米深的地下找到潛力股,背后都是國家實力的較量。這條看似普通的新聞,其實是給咱們的能源安全上了道保險。往后看,說不定還有更多驚喜藏在地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