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對于聯合國走過的歷程和在不同時期扮演的角色,世人評價或許不盡相同,但“聯合國不是萬能的,沒有聯合國卻是萬萬不能的”,這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80年來,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世界形勢風云變幻。聯合國通過不斷改革,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推動全球發展、促進和保護人權以及開展人道援助和國際法治方面作出巨大貢獻,成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國際組織。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聯合國正在開展前所未有的新一輪改革,以更有力地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中國作為聯合國改革的倡導者、支持者和貢獻者,為一個更加強大和有效的聯合國注入希望和動能。這一點,世界有目共睹。
改革貫穿聯合國80年發展歷程
回顧80年來的歷程,我們可以發現,改革始終是聯合國的主旋律之一。《聯合國憲章》規定了國家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確立了聯合國的基本架構。但國際關系是復雜和變化的,聯合國正是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才能與時俱進地適應世界變化,更好地為會員國服務,在維護憲章權威性的同時實現聯合國體系的有效性。
聯合國成立之后不久,世界就進入冷戰。這遠遠超出聯合國創立者們的設想。大國對抗取代大國協調,極大限制了聯合國發揮作用的空間,聯合國甚至也成為大國對抗的場所。在安理會經常失效和失能的情況下,聯合國創新性地實施維和行動,避免地區沖突的蔓延和升級。維和行動就是對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的一種改革和補充。其自身也在不斷改革,成為聯合國和平事業的重中之重。
聯合國1945年成立之初只有51個會員國,現在已擴大到193個。特別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量新獨立的國家加入聯合國,會員國在20年間增加了一倍多。聯合國對有關機構和相應議事規則及時進行改革。安理會成員國從11個增加到15個,經社理事會成員國從18個增加到27個,后又增加到54個,從而保證了聯合國這兩大主要機構的代表性。
冷戰結束后,大國關系逐漸重歸協調。聯合國采取一系列改革行動。加利和安南兩位秘書長就以大膽改革著稱。加利改革的核心和標志性成果是1992年的《和平綱領》,其中提出“締造和平”概念,重塑了和平行動并啟動安理會改革進程。安南改革更為激進,他在2005年《大自由》報告中首次確立聯合國的安全、發展和人權三大支柱,首次提出安理會改革的A、B兩個具體方案。安南時期設立聯合國建設和平委員會,以人權理事會取代人權委員會,設立常務副秘書長職位;提出“保護責任”“全球契約”“千年發展目標”等新理念、新倡議和新議程。這些改革對聯合國和整個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進入新世紀以來,聯合國依然持續進行改革。盡管安理會改革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但會員國主導的安理會改革政府間談判穩步推進。在安南改革的基礎上,聯合國改革取得諸多新的進展。圍繞可持續發展議程、氣候變化、性別平等等重要議題和議程,聯合國的和平與安全架構、發展系統和管理部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正在鋪開
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氣候變化和新興科技、地緣沖突和大國競爭……這些相互交織和疊加的危機與挑戰,讓世界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人類處于一個新的十字路口。身處百年變局中的聯合國能否再次承載80年前“我聯合國人民”的期待和要求,為世界帶來新的希望和更好的未來?面對當前國際局勢和世界格局的復雜變化,聯合國正在倡導和推動前所未有的改革,并呼吁國際社會立即行動起來。
2021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布《我們的共同議程》報告,開啟一系列政治和行政改革的序幕。該報告的核心是提出要重振包容性、網絡化和更有效的多邊主義以應對當前和未來的全球性挑戰。報告針對《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宣布的12項承諾,提出四項核心建議,即重續社會契約、著眼子孫后代、保護全球公域和提供全球公共產品、聯合國升級改造。聯合國還發布11份政策簡報,具體闡述數字契約、子孫后代、青年參與、國際金融架構、新和平綱領等報告或宣言提出并建議召開未來峰會進行討論的各項議程。其中政策簡報11(聯合國2.0)提出被稱為“變革五重奏”的創新、數據、數字化、前瞻性、行為科學,通過技能和文化的內部改革,建設一個能更好支持會員國的聯合國系統。
2024年,聯合國首次舉行以“未來”命名的峰會,并通過《未來契約》。這個由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代表世界各國人民通過的最高級別文件,承諾在可持續發展和發展籌資、國際和平與安全、科學技術和創新及數字合作、青年和子孫后代以及全球治理變革等領域采取56項行動。這一峰會和文件的重要性可與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及其通過的《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提并論,而且內容更加豐富、影響更為深遠。其中,《未來契約》在變革全球治理方面提出的19項行動,不僅將對現有集體安全機制和國際金融架構進行改革,還意味著聯合國這個全球機構在職能方面的重大治理轉向。
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秘書長古特雷斯今年提出“聯合國80周年倡議”,正式啟動對包括140個實體的聯合國全系統進行“效率和改進”“任務執行情況審查”及“結構和計劃調整”三方面工作流程的改革。面對前所未有的資源收縮和財政困難,聯合國將進行可能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和最強力度的機構改革。計劃中的改革包括設立共同行政平臺、整合行政任務、大幅削減預算、機構合并和搬遷、職位裁撤、人員裁減等。
總體來看,《我們的共同議程》《未來契約》和“聯合國80周年倡議”,構成聯合國改革的三大核心文件。其改革的理念和行動具有延續性和互補性。無論是會員國達成的《未來契約》還是秘書長提出的《我們的共同議程》和“聯合國80周年倡議”,都包含了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兩條主線,前者指導后者,后者服務于前者。
中國是聯合國改革堅定支持者
“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這是中方一以貫之的堅定立場,也是對聯合國地位、意義和價值的高度概括和肯定。只要是有利于加強聯合國權威性和有效性、有利于聯合國更好發揮作用的必要改革,中國都給予積極支持。
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在安理會改革問題上,中國的基本立場和主要政策明確且一貫,即切實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使中小國家有更多機會參與安理會決策。由于安理會改革涉及聯合國未來和全體會員國根本利益,中方主張維護聯大安理會改革政府間談判主渠道地位,就改革涉及的五大類問題,尋求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中國的立場和政策既基于常任理事國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身份,也出于對如何更好維護和加強安理會權威性和有效性的考慮。
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發展系統改革。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聯合國發展系統進行了大量和深度改革:重組發展系統架構,成立由各實體組成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集團,就全系統的發展事務提供戰略指導,與東道國制定和執行統一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合作框架》;建立發展協調辦公室,為發展系統落實全面政策審查提供技術和咨詢,管理、支持和監督駐地協調員系統;改革駐地協調員制度,使之更加獨立和專業。中國積極支持這些改革行動并在與聯合國發展系統開展務實合作方面作出示范;通過全球發展倡議對接和賦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通過“全球發展與南南合作基金”和“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等助力全球和地區發展,用實際行動支持聯合國發展系統改革。
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管理改革。聯合國機構的運轉和各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會員國的資金支持。中國的會費攤款比例從2000年的不到1%增長到2025年的超過20%,是所有會員國中增長最快的。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的維和攤款比例也高達18%左右。中國足額繳納會費和維和攤款,就是對聯合國管理改革最直接和實在的支持。聯合國成立80周年是管理改革的重要契機。中國支持“聯合國80周年倡議”框架下的改革措施,并期待通過改革,使職員的地區代表性更加平衡,機構的設置和地區分布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通過改革,使聯合國成為一個更有效履行使命職責、更有力推動多邊合作、能更好應對全球挑戰的全球機構。(作者是復旦大學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聯合國協會常務理事、聯合國和平大學特聘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