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慶日報
日前,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今年大慶市將重點推進“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修復、省級草原生態修復兩大草原修復項目,預計修復草原8萬余畝,持續在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利用上謀改革、出實招、促發展。
7月18日,站在大同區中重度鹽堿化草原治理示范項目現場,已經沒過膝蓋的羊草隨風搖擺,放眼望去綠浪滾滾。“專家對這片鹽堿地進行改良后,生產力翻了兩倍,植被覆蓋度由改良前的不到40%,現在達到75%以上。目前,公司正在對這片改良草地進行管護,確保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大同區綠韻牧草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艷君說。
“繼2023年大同區開展重度鹽堿化草原治理試驗成功后,2024年大同區被確立為中重度鹽堿化草原治理示范項目區,進一步開展深度實地調查論證。如今,專家團隊已在大慶探索出一條針對松嫩重度化鹽堿地草地的‘一優三改’技術模式,目前來看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市林草局工作人員說。
大慶地處我國北方松嫩平原腹心地帶,全市有草原566.5萬畝,猶如一條綠色綢帶橫亙在松遼大地,這片占全省草原面積近四成的生態屏障,因“西北風口”常年被風沙侵蝕,加之建市以來油田開發建設、草原放牧等過度開發利用,形成了星羅棋布的“堿疤癩”。
而自大同區開展重度鹽堿化草原治理試驗取得階段性勝利后,今年全市各地進一步擴大了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的規模——2025年,全市草原生態修復方面共有兩個項目,“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修復為國家項目,總投資近3695.63萬元,修復草原6.42萬畝,位于肇源縣、杜爾伯特縣、大同區;省級草原生態修復項目,總投資310萬元,修復面積約2.01萬畝,位于龍鳳區、讓胡路區、大慶經開區。“其中,有1.6萬畝是‘一優三改’重度鹽堿地草原綜合治理。”市林草局工作人員說。
近年來,大慶市以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為契機,聚焦重度鹽堿化草原治理難題,以典型試點、科技攻關、系統修復為治理方向,積極運用科學化、項目化、系統化手段,精準實施重度鹽堿化草原治理,在先行先試、積累經驗上下功夫,穩步恢復草原植被覆蓋度和生態功能。
下一步,大慶市將以鹽堿化草原治理為重要抓手,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聚力改善草原生態系統質量,促進草牧業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為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記者 韓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