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新乘用車及輕型卡車的銷量同比增長3.2%至8,140,775輛;其中第二季度銷量同比增長2.3%至4,207,796輛,低于今年第一季度4.4%的同比增幅。自4月3日起生效的美國新進口汽車關稅似乎已對一些依賴進口的品牌產生早期影響,包括奧迪、保時捷、雷克薩斯、大眾、馬自達和三菱等。
今年6月份,美國輕型車市場顯著放緩,此前春季的強勁表現主要得益于消費者趕在美國對進口汽車征收新關稅之前購買新車。GlobalData在7月2日發布的一份初步報告中指出,美國6月新乘用車及輕型卡車的銷量同比下降4.3%至126萬輛,這是今年以來美國汽車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
Motor Intelligence的數據則顯示,今年6月份,美國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的汽車年化銷售速率(SAAR)為1,568萬輛,處于分析師和預測師預測區間(“1,500萬輛至1,560萬輛”)的高端。這進一步表明美國車市自今年3月份和4月份以來持續降溫,當時SAAR輕松突破1,700萬輛,而5月的SAAR為1,572萬輛。
美國上半年車市:多家車企銷量上漲,大眾汽車集團、Stellantis和特斯拉逆勢下滑
今年上半年,多家主要車企在美國市場的輕型車銷量實現了同比增長,但第二季度和6月份的銷售情況參差不齊,這預示著今年下半年美國新車銷量或將出現放緩。
通用汽車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11.8%至1,432,516輛;其中,旗下品牌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和GMC在美國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29.2%、16.5%、9.6%和11.2%。
得益于零售交付量同比增長10%,通用汽車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7.3%,其中,別克品牌的銷量同比增長19.3%,凱迪拉克品牌的銷量同比增長15.3%,GMC品牌的銷量同比增長6.3%,雪佛蘭品牌的銷量同比增長5.7%。
福特汽車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6.8%至1,107,640輛;其中,旗下品牌福特和林肯在美國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6.5%和12.8%。
今年第二季度,福特汽車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14.4%,其中,福特品牌的銷量同比增長13.6%,林肯品牌的銷量同比增長31.0%;就車型而言,該公司的核心皮卡系列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15%。今年6月份,由于員工定價優惠、皮卡和電氣化車型銷量的推動,福特汽車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10.1%。
豐田汽車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4.2%至1,236,739輛;其中,旗下品牌豐田和雷克薩斯在美國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3.8%和7.0%。
但6月份,由于行業供應緊張,豐田汽車在美國的銷量僅同比微增0.1%,其中,豐田品牌的銷量同比微增0.2%,但雷克薩斯品牌的銷量同比微降0.9%。這是雷克薩斯品牌今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豐田品牌6月在美國的熱銷車型表現不一:Grand Highlander的銷量同比大漲77%,Tacoma的銷量同比大增44%,Camry的銷量同比微增3.2%,Corolla的銷量同比微增2.2%,而Highlander的銷量同比大降43%,Corolla Cross的銷量同比下降13%,RAV4的銷量同比下降12%。
本田汽車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7.1%至739,151輛,其中旗下品牌本田和謳歌在美國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7.1%和6.8%。
本田汽車6月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微增1.5%;其中,本田品牌的銷量同比微增1.2%,這是本田品牌連續第四個月實現銷量增長,盡管其四款核心車型(Accord、Civic、CR-V和HR-V)的銷量均出現下滑;謳歌品牌的銷量同比微增5.4%。
Stellantis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下滑11.0%至605,987輛。其中今年第二季度,員工定價優惠似乎吸引了更多展廳客流,Stellantis旗下品牌Jeep和Ram(參數丨圖片)在美國的銷量有所增長。Jeep品牌Q2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微增1.1%,中止了長達一年的下滑;Ram品牌Q2在美國的銷量也同比微增4.9%,結束了連續五個季度的下滑。
盡管如此,今年第二季度,Stellantis在美國的銷量仍同比下降10.2%,已連續第八個季度下降;其中,旗下克萊斯勒品牌的銷量同比大降41.7%,道奇品牌的銷量同比大跌48.3%,阿爾法·羅密歐品牌的銷量同比大降51.4%,但菲亞特品牌的銷量同比大增24.7%。
Stellantis美國銷售主管Jeff Kommor表示,該公司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繼續推動Jeep和Ram的銷量增長。“自Hemi V-8發動機回歸后,消費者熱情已被點燃,在6月份發布此消息后的24小時內,Ram訂單量突破1萬份。”
日產汽車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微降0.2%至488,526輛,其中旗下品牌日產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微增0.3%,而英菲尼迪在美國的銷量則同比下降9.0%。日產汽車報告稱,其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下降6.5%,其中,日產品牌的銷量同比下降6.1%,英菲尼迪品牌的銷量同比下降12.7%。
盡管面臨更具挑戰性的市場條件,現代品牌今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在美國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10%和9.8%,今年6月份,雖然電動車銷量疲軟,但現代品牌旗下三款核心跨界車型Tucson、Santa Fe和Palisade在美國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21%、4%和1%,為該品牌提供了主要推動力。現代品牌6月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3.1%,已連續第九個月增長;其中混合動力車的銷量同比增長3%,也為其6月美國銷量提供了推動力。
起亞品牌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表現也十分強勁,同比增長7.8%至416,511輛,其中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2%。今年第二季度,起亞品牌在美國的銷量也同比增長了5.2%。不過,受電動車和兩款跨界車(Seltos和Sportage)銷售疲軟的拖累,起亞品牌6月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下降3.2%,結束了連續八個月的增長。
現代品牌和起亞品牌均發出警告,美國汽車零售環境在未來幾個月將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現代汽車美國公司首席執行官Randy Parker指出:“靈活性與價格親民性將是應對下半年局勢的關鍵。”起亞美國公司首席執行官Sean Yoon稱,今年下半年,該公司將在策略上保持靈活性,以應對市場環境波動。
斯巴魯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微跌0.2%;馬自達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3.9%。其中6月份,斯巴魯和馬自達在美國的銷量分別同比下降了15.8%和6.5%,已連續第二個月下降。
大眾汽車集團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下滑9.7%至283,077輛,其中旗下同名品牌大眾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下降12.8%至159,310輛。大眾品牌表示,由于市場環境充滿挑戰,其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下降29%,結束了連續六個季度的增長。
三菱汽車在美國銷售的每款車型均為進口,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上升5.1%,其中第二季度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下降2.7%。相比之下,寶馬旗下品牌Mini作為美國市場另一家主要的進口商,今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在美國的銷量則分別同比增長19.0%和29.1%。
韓國現代汽車公司旗下豪華品牌捷尼賽思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17.4%至37,361輛,其中6月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21.4%至6,823輛,已連續第九個月實現增長,其中GV70跨界車的銷量達3,022輛,創下歷史同期銷量記錄。
然而,德國豪華汽車品牌正在美國市場失去份額:今年上半年,在美國市場,寶馬的銷量僅同比微增1.6%;梅賽德斯-奔馳的銷量同比下降11.8%;奧迪的銷量同比下降11.8%;保時捷的銷量同比增長11.4%。其中第二季度,在美國市場,寶馬的銷量同比下降0.4%;梅賽德斯-奔馳的銷量同比下降13.9%,已連續第三個季度下降;奧迪的銷量同比下降19.4%,已連續第六個季度下降;保時捷的銷量同比下降7%。
不僅如此,其他豪華汽車品牌在美國市場也正面臨銷售困境:沃爾沃汽車今年6月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下降7.3%;捷豹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在美國的銷量則分別同比下降24.1%和38.9%。
價格壓力成市場阻力,美國今年新車銷量或將出現下滑
分析師指出,今年3月至5月期間,美國消費者搶在新關稅實施前大量購車,這一現象導致大量銷售被提前,對今年6月份及下半年的美國車市前景造成了不利影響。
J.D. Power的數據顯示,僅今年3月至4月期間,由于消費者擔憂未來關稅推高車價而提前購車,美國汽車銷量增加了17.3萬輛。J.D. Power數據與分析部門總裁Thomas King指出:“這種提前消費效應現已轉化為反噬效應,導致美國6月銷量低于真實需求水平。”
多數分析師預測,受關稅政策沖擊下汽車交付節奏放緩,疊加消費者購買力不足,美國今年6月份的新車銷量已經出現下滑。去年6月份,美國汽車銷量也曾因經銷商軟件中斷而遭受負面影響。
同時,J.D. Power和GlobalData預測,受關稅影響,6月份在美國組裝的車輛大約占汽車總銷量的54.8%,同比增加1.4個百分點。J.D. Power和GlobalData還預計,美國6月的車隊交付量預計同比下降13%,因為汽車制造商優先考慮零售買家而非利潤較低的車隊渠道;租賃占美國6月汽車銷量的20.4%,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
另外,缺乏吸引力的激勵措施也讓一些消費者保持觀望。Cox Automotive高級經濟學家Charlie Chesbrough說道:“鑒于關稅的影響,美國汽車價格可能會開始以更快的速度上漲,且美國新車價格正在上漲。”
J.D. Power和GlobalData估計,6月份美國每輛車的平均激勵措施大約2,727美元,比5月份增加了93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9美元。就汽車類型來看,美國輕型卡車的平均激勵金額預計為2,902美元,同比增加107美元,而美國乘用汽車的平均激勵金額預計為1,904美元,同比下降350美元。
汽車制造商在6月份大量投放促銷廣告:2025款奧迪Q5的月租為599美元,首付為4,099美元;新款Jeep Gladiator Rubicon的平均價格比標價低8,200美元;本田Accord混合動力車的月租為389美元,簽約時需支付3,799美元。
盡管如此,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預計,汽車制造商將把美國關稅成本的80%轉嫁給消費者,累計將把新車均價推高近2,000美元,而全部影響將在2025年底顯現。
J.D. Power和GlobalData表示,今年6月份,美國新車零售成交均價預計達到46,233美元,已較去年同期上漲1,400美元。
Edmunds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84個月或更長時間的貸款創新高,占美國新車貸款的22.4%,高于今年第一季度的20.4%和去年第二季度的17.6%。
Edmunds還表示,更大額貸款正在成為新常態,今年第二季度,美國新車平均貸款額創下42,388美元的紀錄,高于今年第一季度的41,473美元和去年第二季度的40,873美元。
此外,美國新車庫存雖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自今年3月起已連續數月下降,當時消費者搶在關稅落地影響顯現前涌入展廳鎖定購車價格。Cox Automotive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美國新車庫存已從今年3月份的約300萬輛下降到不足250萬輛。
Cox Automotive指出,今年6月份,豐田、本田、寶馬、斯巴魯、雪佛蘭和起亞在美國的庫存最為緊缺;而現代、Ram、大眾、Jeep和梅賽德斯-奔馳在美國的庫存總量最高。自今年3月份以來,在主要品牌中,只有大眾每月在美國的庫存有所增加。
分析師認為,在關稅影響下,車價上漲、借貸成本高企疊加消費者愈加謹慎,美國汽車銷量在2024年達到1,600萬輛后,將于2025年下滑,且大部分降幅將集中在今年下半年。
標普全球移動出行(S&P Global Mobility)分析師Chris Hopson警告稱:“隨著可能到來的價格上調,消費者對新車購置成本的擔憂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加劇。這種壓力在加征關稅后的進口車逐步取代關稅前庫存時尤為顯著。”
GlobalData美洲銷量預測經理David Oakley認為:“盡管汽車制造商正逐步調整定價以適應貿易環境新常態,但今年下半年美國新車銷量預計將出現更顯著的放緩。不過,當前形勢仍然具有高度不確定性,若美國政府政策調整得以緩解關稅的最嚴重影響,則我們的預測存在一定上行風險。”
Edmunds消費者洞察分析師Joseph Yoon表示:“購買力壓力仍是許多購車者面臨的主要挑戰。在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且關稅持續施壓的背景下,消費者短期內難見美國車市好轉跡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