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影院里,手機電筒的光連成一片星河,新街口的霓虹透過玻璃映在觀眾濕潤的臉上——這是《南京照相館》南京首映禮的散場時刻。沒人急著離開,片尾字幕滾動的聲音混著壓抑的抽泣,有人死死攥著票根,指甲摳進掌心。此刻,距離這部片子正式上映還有一天,而它的點映及預售票房已經像野火般燒過了8000萬大關。
誰也沒想到,一部講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片能炸出這樣的水花。要知道,點映頭兩天它排片才5.9%,院線經理們起初都捏著把汗,結果上座率直接飆到15.6%,把同期所有片子甩在身后。資本圈徹底懵了——姜文的《你行!你上!》帶著葛優、胡歌,首周也就6000多萬;陳思誠懸疑片《惡意》吭哧吭哧爬到2.7億;而這部沒流量明星的“小眾題材”,光點映兩天就卷走3340萬票房,逼得影院連夜加場。
《南京照相館》的魔力,藏在“底片”這個切口里
。1937年南京城破,七個老百姓擠在吉祥照相館里保命,被迫給日軍沖洗照片。當郵差阿昌(劉昊然 飾)在顯影液里看見街頭槍斃、襁褓染血的畫面時,手抖得端不穩盤子——這些是日軍屠城的鐵證。導演申奧沒拍血腥屠殺,卻讓膠卷成了滴血的證人:“照片本是記美好的,陷落后卻成了日軍的宣傳武器,炫耀的兇器。”
暗房里的人性撕扯看得人喘不過氣。王傳君演的翻譯官,對日軍諂媚弓腰,轉身灌酒灌到吐;目睹嬰兒被摔死時嘴角抽搐,遞通行證時喉結滾動不敢抬眼。高葉演的龍套演員毓秀,指甲摳進木柜滲出血,那句質問炸穿銀幕:“他們贏了會把我們當人看嗎?”而劉昊然蜷在角落藏糧的恐懼眼神,到后來護著底片嘶吼“照片比命重要”的轉變,讓觀眾直呼“骨子里的血性被激活了”。
更絕的是制作團隊對歷史的“像素級還原”。美術組對著上百張史料照片較勁,連日軍“親善照”里假笑肌肉的抽搐角度都復刻到位。周游砸向日軍的那塊城墻磚,1:1復刻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真品;貢院街按1930年代風貌重建,蔡司相機、《良友》畫報擺在柜臺上,舊時光的塵埃仿佛觸手可及。放映結束,有孩子拽著媽媽衣角問:“中國贏了嗎?他們后來安全了沒?”家長紅著眼圈感慨:“這課比書本鮮活,孩子懂了太平日子多稀罕。”
江蘇人的反應最熱烈。燈塔數據顯示,全省“想看”占比沖到14.2%,南京、蘇州雙雙殺進城市活躍榜前六。散場后,成群觀眾跑去中華門、挹江門打卡——當年尸橫遍野的城墻,如今車流如織,霓虹徹夜不熄。一位高二學生哽咽著說:“每張照片里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30萬數字,是30萬次心碎?!?/p>
資本圈的臉快被打腫了。當初嫌棄“苦難題材沉重”,排片摳摳搜搜,現在預測票房從8億一路調高到30億。一位院線經理苦笑:“觀眾搶票像春運,我們算盤徹底打錯!”而高葉押中這塊寶——甩開“大嫂”標簽,把柔弱中爆發的倔強演成刀鋒,又一次證明好演員的春天在角色里。
7月25日,全國銀幕即將亮起吉祥照相館的招牌。當金老板(王驍 飾)用南京話吼出“雨花臺!挹江門!中山門!中華門!”,每個音節都像鈍器砸在心上。歷史從未褪色,它只是等一束光穿透暗房——而8000萬張票根匯聚的光,正灼穿遺忘的迷霧。
內容和圖片都是從互聯網上收集的,如果有涉及侵權,或者引起大家的不滿,請聯系我,我一定及時刪除,謝謝大家了!
~~~///(^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