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爹媽的都盼著孩子好,可孩子將來能走多遠,還真得看爹媽怎么做。有些父母就有“旺孩子”的本事,不用死命推,孩子自然能找到自己那條路。這樣的父母,通常都有以下這5個特別接地氣的特征:
1. 沒有完美執念
作為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確實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可是小孩出生時,弱小無力,一切從零開始。短短幾年時光,他們做不到的事,遠比能做到的多。
有智慧的父母,不會盲目地把孩子與其他人比較,更不會強迫娃過快成長。因為他們知道,過高的期望,往往帶來焦慮,阻礙孩子的發展。
所以他們學會了松手,不再死盯著那個“完美”的靶心,而是蹲下來,耐心地看著娃邁出歪歪扭扭卻屬于自己的步子,為娃那小小的卻真實的變化而開心。
這份接納與耐心,為孩子天賦的萌芽留出了寶貴的成長空間。
2.用愛滋養才能
父愛母靜,母靜子安。
愛與才華,乍一看,似乎與孩子的天賦沒什么關系。
但當孩子打心眼里知道,爸媽是愛自己的,不管自己飛得多高,他們都像航空母艦那樣能穩穩地接住他,那這份源自心底的安全感就會轉化為自信和勇氣,更加積極去嘗試新事物,探索周圍的世界。
愛不能只藏在心底,父母要讓娃真實地感受愛和喜悅。比如:多抱抱他,認真聽他講那些“小事兒”,高興了就直說“寶貝你真棒!”……
這些點點滴滴,就是在一遍遍跟孩子交心:“你擱爸媽心尖尖上呢,我們穩穩托著你呢。”
這份沉甸甸的愛,就是孩子心里最結實的靠山。有了它,孩子才不怕出錯,才愿意去探索、去學習,他那些獨特的興趣點,才有機會被點燃,并慢慢發展壯大。
3.守護探索熱情
成年人嘗試新事物時,常被時間、金錢、外界看法等顧慮束縛。這種考慮,有著太多的“計算”成分,會阻礙我們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潛能。
孩子則不同。他們行動更純粹,覺得有趣就想試試,很少顧慮得失。只可惜,大人常常因為心里那點放不下的擔心(“太小了不行”、“這個不能碰”),就把孩子伸出去探索的手給按住了,那股剛冒頭的熱乎勁兒,一下就憋了回去。
護住他那股“敢試”的勁兒,是點燃潛能的關鍵。當爹媽的,就算有再多顧慮,也得先把娃的興趣當回事,放手讓他去做心里惦記的事兒。
4.允許“淺嘗輒止”
孩子接觸各種各樣的事情,有過多樣化的體驗,才能真正了解什么適合自己,什么不適合。
小時候不必急于“專精”,廣泛而淺嘗的探索更重要。關鍵是讓孩子在輕松、自愿的狀態下去嘗試,而非強迫。
當娃嘗試后說“不想繼續了”,哪怕只有兩三天,也會寬容看待。因為在這些父母看來:這不是失敗,而是在排除不適合的選項,孩子離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物又更近一步了。
在大量嘗試中,孩子總會遇到讓他們眼睛發亮、愿意投入的事情。這時,深入學習的動力會自然產生。
允許嘗試,也允許停下,這種包容的環境,恰恰是孩子探索自我、發現并聚焦自身優勢的最佳途徑。
5.聚焦優勢
父母有時會不自覺地緊盯孩子的不足:弱點、缺點、進步慢的地方。可是每個孩子都有短板,這很正常。
培養潛能的關鍵,在于將目光轉向孩子的“優勢”和“能做到的事”上。 當你主動發現并肯定他們的閃光點,“這個想法真特別!”“你今天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真棒!” ……
這份關注,能敏銳捕捉到孩子才能萌芽的信號。孩子因被看見而自信,更愿意投入自己擅長和喜愛的事情,進步更快,動力也更足。他們展現出的熱情,還有相對輕松掌握的能力,往往是其獨特天賦早期顯現。
這5個特征,沒啥驚天動地的大道理,就是我們當爹媽的一份平常心。
給到孩子足夠的支持、自由的空間和欣賞的眼光,他內在那些獨特的小火苗,自然就會越燒越旺,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光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