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一個持續了近五年的特大養老詐騙案件,終于塵埃落定。
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大連山??毓杉瘓F實際控制人、公司執行董事周志峰,因集資詐騙罪、洗錢罪數罪并罰,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這場騙局涉及244億元非法集資,超過60萬名老人被卷入騙局,成為近年來養老詐騙領域數額最大、波及范圍最廣、手法最隱蔽的典型案例。
那么,這個周志峰到底有何本事,究竟是如何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騙取了這么多老人的錢財呢?
其實和許多龐氏騙局不同,山海集團的手法起點并不高明。
起初,這些業務員們只是每天出現在菜市場、社區門口,拿著幾袋雞蛋、幾條毛巾,站在路邊向老人們發放“福利”。
“免費送雞蛋”“來就送大米”“掃碼領獎品”——看似樸實無華的口號,背后卻是一次精心設計“情感騙局”。
老人們防備心低,不熟悉網絡風險,孤獨、渴望陪伴,這些都是騙子們最精準的“切口”,他們不是向老人推銷產品,而是“認親”:每天上門噓寒問暖,熟記老人吃藥時間、孫子生日、家庭矛盾,甚至在社區里,業務員會當眾為老人下跪試鞋,以博取信任。
“比我親兒子都貼心?!辈簧偈芎φ咴诎赴l后仍無法接受自己被騙,“我們認了干女兒,還想著以后養老有靠?!?/p>
在這樣長期的“情感布局”中,老人逐漸卸下心理防線,一位來自山東的受害者告訴記者:“他們從來不主動談投資,天天就是陪你聊天、帶你旅游、送雞蛋送面條,一年下來,我們反倒成了離不開他們?!?/p>
當情感信任構建完成,才是山海集團真正“收割”的開始。
為了打造“可信”的企業形象,周志峰將騙局外殼做得幾乎無懈可擊。
一位受害者子女回憶道:“我們走訪了大連、青島、鄭州、合肥等十幾個城市的‘山海會’門店,從外觀上看裝修非常豪華,里頭還有員工穿西裝打領帶,配備免費茶歇和講座區。父母每次回來都說這是正規企業,還有工商注冊、實體項目,怎么會是騙人的?”
據公開資料,山海控股在全國確實曾有超190家門店,“山海健康小鎮”“山海頤養公寓”“旅居養老體驗基地”等字眼頻繁出現在宣傳材料中,不過這些“實體項目”雖然在工商注冊上掛名存在,但多數為空殼公司,運營上無實質業務,有的早已人去樓空。
一旦老人愿意投資,便會被推介所謂“旅居會員卡”“康養合伙人”“藥品眾籌股權”,金額從幾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銷售人員向老人承諾8%至12%的年化收益,附帶實物贈送、免費旅游、定期體檢等“福利”。
北京一位受害者女兒說:“我父親買了兩份旅居卡,說可以去海南住四個月,每年分紅兩萬。后來才知道,根本沒房,而且還是我爸主動勸我媽也買,說‘干女兒不會騙我們’?!?/p>
這類投資產品本質上是非法集資,收入全部依賴后續投資人資金接續,隨著規模滾雪球般擴大,集團開始挪用投資款項填補窟窿、支付高管揮霍、買豪車買房,直至2023年底,鏈條崩塌。
根據起訴材料,在案發前,周志峰名下已有包括勞斯萊斯、賓利、邁巴赫在內的豪車共29輛,常年停在四個私人車庫內,名下房產達142套,遍布大連、北京、三亞,市值超過10億元,持有股票市值近40億。
而這些資金的來源,全部指向60萬名普通老人手中的“棺材本”。
并且由于部分資金已通過地下錢莊轉移境外,追繳難度極高,法院認定,截至案發,244億元資金僅追回約40億元,超過80%的本金可能永遠無法追回。
2025年6月這份判決書,終結了周志峰的“養老帝國”,但并未終結同類案件的發生。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近年來養老領域的金融詐騙案件數量持續高位,僅2024年全國破獲的涉老詐騙案件就超過7.6萬起,涉案金額超1100億元。
記者檢索發現,當前不少以“旅居養老”“以房養老”“康養投資”為名目的新型集資騙局仍在多個城市社區低調活躍,即便在山海集團案件曝光后,仍有“山海系”前員工轉向新平臺繼續招募“會員”。
而在整個案件的回溯中,最讓人揪心的是:即便案件曝光,部分老人依然相信周志峰和山海集團,仍堅信“干兒女”不會騙自己。
這是信任的錯位,也是家庭與社會長期疏離的后果。
山海集團正是瞄準這些“縫隙”,以溫情為武器,金融為包裝,實施一場規模空前的信任收割。
信息來源:
湖南日報:《集資詐騙240多億元!周志峰被判處無期徒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