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徐匯濱江,江風卷著潮濕的水汽掠過窗沿,徐匯濱江黨群服務中心的玻璃蒙上了層薄薄的霧。市場監管干部、外賣騎手、餐飲企業老板等二十多人圍坐一圈,一場關系到市民“吃飯安全”的人民建議征集座談會,就在這種輕松又認真的氣氛里開始了。
“四年里處理了3224件舉報,發了100多萬元獎金。”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協調處副處長楊穎慧感嘆食品安全領域群眾監督的力量。翻開手里最新的《上海市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修訂草案,“這次修訂,盯著四個事兒:解決真問題、獎勵給到位、控住風險點、辦事更簡單,每一條都瞄準了實際操作里的難點。”
以前總有人問,離職員工能不能舉報老東家的問題。草案現在明確,不光離職員工,供應商、送貨的這些知情人都能拿獎勵,還鼓勵企業自己設舉報獎金,讓他們從被動等著查變成主動防問題;獎勵標準也更合理,按違法嚴重程度給獎金,避免小事給多了、大事給少了;領錢也方便了,打電話、發短信通知,不用再跑現場,直接打銀行卡里。楊穎慧還強調:“像學校食堂、養老院、保健品、嬰幼兒奶粉這些風險高的地方,獎勵標準會特意提高。”
“在徐匯,外賣小哥不光送外賣,還是食品安全的‘前哨兵’。”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丁磊介紹情況時特意提到“食安驛站騎手之家”——騎手休息時,能通過“明廚亮灶”屏幕,直接看到餐館后廚在干啥,發現不對勁,就趕緊在旁邊的留言板記下來。這樣就形成“商家自查—騎手監督—監管處理”的閉環。
這種商家、騎手、監管聯動的辦法,正是徐匯“三團三會”共治的實在做法。高校專家組成“導師團”給予專業指導,社區網格員的“巡訪隊”鉆進街巷找隱患,外賣騎手變成“流動監督哨”,還有區域指導會、樓管會、物管會一起幫著商戶管好自己。大家勁往一處使,讓食品安全監管既有準頭又有人情味。
“我建議搞個好記的舉報熱線,老人小孩都能記住。”楊浦區城管執法局工作人員林迎燕剛說完,上海正膳餐飲店長張凱就接話:“店里放個二維碼臺卡,一掃就進舉報平臺,我們還備著紙筆,方便不習慣用手機的顧客。”從熱線號碼選啥數字,到意見箱放哪兒,大家圍著“咋方便舉報”熱烈討論。最后,大家都覺得:線上流程要簡單,線下要覆蓋到沒智能機的人,還得說清楚“啥情況該舉報”。
說到保護舉報人信息,華東政法大學學生代表嚴諶宸提了“區塊鏈+匿名系統”,這想法讓人眼前一亮;一片天餐飲的職員管偉想的“虛擬ID”更受好評——系統自動生成個代號,舉報全程都不用露真名;普陀區市場局工作人員周杰也分享經驗:“我們讓辦案的人看全信息,其他人只能看隱去關鍵信息的數據,獎金進度用獨立編碼查,保證舉報人只露線索不露身份。”
“現在領個獎要跑好幾個部門,能不能讓平臺代領了轉給我們?”餓了么騎手張文強這話,說出了一線監督者對獎勵機制優化的期盼。對此,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趙斌說:“我們打算把發獎時間壓縮到15個工作日,同時還在琢磨給舉報人加征信分。”
上海錸樂餐飲總經理張正偉聽了大家的話補充道:“商家不怕合規的監督,也歡迎正經的舉報——這能幫我們及時發現問題、整改服務。建議監管部門常給商家普法,用短視頻、小冊子講講‘啥該報、咋報’;也得讓消費者知道,合理舉報能幫整個行業變好。”
各方想法湊在一起,讓每條建議都更貼實際、更接地氣。市市場監管局表示,這些“金點子”會放進《上海市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修訂論證里,讓政策更合實際、更有力度。
這場關于食品安全舉報獎勵的座談會,悄悄播下了“大家一起管”的種子——等舉報渠道更通暢、信息保護更嚴實、獎勵機制更貼心了,千萬雙眼睛會一起守住“舌尖安全”。
原標題:《3224人領走百萬獎金!離職的、送貨的,外賣員抓拍食品黑幕就能領錢》
文字編輯:顧洋
來源:作者:文匯報 何易 陳悅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