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第三十二屆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BIRTV2025)主題報告會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辦。會議圍繞BIRTV2025主題——“全媒體 超高清 強智能”展開。在BIRTV2025主題報告會上,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秘書長韓強代表學會正式發布了《2025年中國影視新技術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重點從三個維度對中國影視新技術進行深入研究:
一是按照影視產業鏈所涉及的技術,對包括影視攝制、音頻、傳輸、放映、終端以及云計算等支撐技術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全景式呈現了新技術在全產業鏈上下游的應用狀況;
二是突出展示了這一年多影視行業高新技術應用情況,重點分析了超高清、人工智能技術、沉浸式技術(AR/VR/XR/全息投影)等高新技術創新應用態勢;
三是重點詳述了新技術跨界融合的場景應用,尤其是在文旅、文博、車載、體育等領域的跨界應用;結合詳實的行業數據、廣泛的產業調研、詳盡的案例分析等系統全面地梳理過去一年多影視新技術發展特點,展望影視發展新趨勢。
《報告》介紹了我國超高清視頻標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超高清新創標準體系。超高清技術是貫穿廣電視聽端到端的全鏈技術體系,帶動視聽上下游的大型技術產業,包括視頻采集、制作、傳輸、呈現、應用等產業鏈各環節都將發生深刻變革,并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投喂”海量優質語料,助力訓練通用大模型,形成超高清與人工智能大模型雙向賦能、互促共進的良性生態。
《報告》提到,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上百家LED虛擬拍攝工作室落地,國內也有多個虛擬拍攝工作室坐落于北京、上海、橫店等地,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虛擬拍攝被廣泛推廣,虛擬制作技術為影視作品帶來了更逼真的視覺效果、更豐富的場景變化和更高的制作效率。在AI加持下突破物理限制,虛擬制作技術不僅提升了影視制作的效率和質量,還降低了制作成本,拓展了創作空間,為視聽內容的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報告》闡述了AI技術在影視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對內容生產和個性化推薦等環節產生深遠影響。人工智能技術對影視產業的影響已超越工具層面,深入到創作理念、產業結構和文化價值的核心層面,正以“全鏈條滲透”方式重塑影視產業生態。
《報告》提到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的應用,讓影視創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AR技術通過將虛擬元素疊加到現實世界中,為觀眾提供沉浸式的觀影體驗。VR技術營造封閉且沉浸式的環境,能使用戶仿佛置身于另一虛擬領域。基于高擬真的視聽反饋,VR技術能使用戶全身心投入虛擬場景,顯著提升其參與度與感知度,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進入影視故事的世界,極大地提高了觀影的沉浸感。
報告敏銳捕捉并呈現了這一年多來噴薄涌現的高新精尖技術浪潮。超高清、虛擬制作、人工智能、AR/VR、5G、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應用,正在重塑整個行業生態,推動影視行業數智化轉型和產業迭代。影視行業通過不斷加強科技自主創新應用,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促使影視行業呈現更加多元化、創新性的發展。未來一段時間內,將表現出如下幾點趨勢:
趨勢一、技術革新:新技術驅動產業升級
1.全域超清推動產業變革
超高清產業的建設與發展不僅指的是傳統電視的超高清建設和相關設施的更新,而更多的是在全媒體發展變革下的“全域超清”,包括傳播渠道、業務環節、節目內容生產工具上的“全域”。隨著觀眾需求越來越碎片化,在報、臺、網、微、端、屏各類傳播渠道中,內容的分發也需適配電視、手機、平板各類屏幕尺寸及橫屏豎屏等觀看方式,而超高清內容在各類屏上的全媒體融合傳播已成為主流趨勢,這將為大視聽發展變革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
隨著超高清新創標準體系的持續完善與廣泛應用,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政策的強力推動、技術的不斷創新以及產業鏈各方的協同發力下,超高清視頻不僅將深刻改變人們的視聽生活方式,更將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共進,催生更多新業態、新模式。從家庭客廳到線上直播到線下體驗,超高清視頻將無處不在,為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
2.AI必將重構內容工業化體系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影視數字化創作的應用場景變得更為廣闊,從前期的劇本開發、中期的影視制作,再到后期的宣發營銷,人工智能技術正逐步改變著影視行業的生產創作模式。
AI技術對影視產業的影響已超越工具層面,深入到創作理念、產業結構和文化價值的核心層面,更是影視行業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AI通過算法優化、算力提升、數據規模擴大、多模態融合等持續迭代,驅動整個產業向“AI原生”進行根本性轉型。這種轉型將帶來內容產能的爆發式增長,指數級躍升,這場效率革命遠不止于做得更快更多,更重要的是將重塑內容從創意到觸達用戶的整個生產與分發邏輯,這意味著AI將深度嵌入創意構思、劇本生成、分鏡設計、素材創建、特效合成、配音配樂等全鏈條,正以“全鏈條滲透”方式重塑影視產業生態。
3.沉浸式視聽體驗將大量普及應用
裸眼3D、全息投影、三維聲、高動態范圍(HDR)、AR、VR等為代表的前沿新技術將推動視聽體驗的革命性升級。它們之間的融合應用將從根本上突破傳統屏幕和揚聲器的物理限制,顛覆觀眾對“觀看”和“聆聽”的固有認知,共同驅動視聽體驗邁向深度沉浸、多維感知和超逼真還原的階段,創造前所未有的“臨場感”與“真實感”,徹底改變人們消費信息、娛樂互動、學習工作和感知世界的方式,開啟視聽體驗的全新紀元。
4.跨模態交互將突破傳統邊界
腦機接口、觸覺反饋、氣味模擬等技術的突破,將推動視聽交互從“視覺+聽覺”向多感官融合演進。這不是視聽體驗的簡單補充,而是代表著交互技術的有機融合,視聽交互將完成從“視聽二元”到“多感官融合”的根本性演進。這不僅意味著我們的體驗維度大幅擴展,沉浸感的指數級提升,更將徹底重構人機交互,模糊了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感官鴻溝。未來游戲、電影、虛擬演唱會、主題公園體驗將變得無比真實和震撼;遠程全息通話可以結合觸感握手、擁抱,共享虛擬空間中的氣味和氛圍;電商購物在線就可以“觸摸”商品質感、“聞到”食物香氣。最終實現以神經感知為核心、全感官沉浸為特征、虛實交融的未來交互圖景。這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人類感知和交互方式的一次深刻革命。
趨勢二、內容制作:創作與新技術跨界融合深度拓展
1.與AI、特效技術深度融合:
AI憑借其強大的生成式模型,能夠創作出高質量的圖像與場景元素,這些元素正越來越多地被融入影視剪輯工作之中,為影片增添了別具一格的視覺美學效果。與此同時,AI特效合成技術借助深度學習算法與計算機圖形學原理,可將虛擬元素與真實拍攝場景進行天衣無縫的融合,通過精準的光影匹配、紋理映射等技術手段,打造出極具逼真感與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效果,為影視創作開拓了更為廣闊的創意空間,提升了影視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與觀賞性。與此同時,AI 特效合成技術借助深度學習算法與計算機圖形學原理,可將虛擬元素與真實拍攝場景進行天衣無縫的融合,通過精準的光影匹配、紋理映射等技術手段,打造出極具逼真感與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效果。
2.與XR技術的融合創新
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以及混合現實(MR)等前沿XR技術領域,影視剪輯技術與之深度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沉浸式的影視內容創作模式。通過運用創新性的剪輯手法與交互設計理念,能夠構建出沉浸式的虛擬敘事空間,使得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仿佛置身于影片所營造的虛擬環境之中,可自由地進行探索與互動體驗,進而獲得前所未有的觀影感受,推動影視藝術從傳統的二維平面觀賞向多維沉浸式體驗轉型升級。
當前,VR/AR內容創作工具正朝著專業化、精細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成熟,越來越多的專業級工具開始支持 VR/AR 內容的剪輯與制作流程,為創作者提供了更為豐富、高效的創作手段。并且,隨著相關技術的持續迭代進步,高質量的VR/AR 影視作品將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進一步豐富影視藝術的表現形式。此外,實時渲染能力也逐漸被引入影視制作領域,通過與剪輯軟件的有機結合,能夠實現更為復雜、逼真的視覺特效呈現,為影視創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趨勢三、產業融合:全產業鏈協同與跨行業創新
1.全產業鏈協同創新
影視行業的未來競爭,將不再是特效、劇本、平臺算法某個單一環節的比拼,而是全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的較量。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5G/6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強力驅動下,內容創作、工業化制作、智能分發、沉浸式消費等核心環節之間,不再是割裂的環節,其界限也將日益模糊,將實現數據流、創意流、價值流將在全鏈條上高效貫通與實時反饋,將催生全新的工作模式、商業模式和內容形態,構建一個反應更敏捷、資源更優化、體驗更極致的影視產業智能體。
2.跨行業融合拓展邊界
視聽將與文旅、教育、電商、金融等行業深度融合,形成“視聽+”新業態。“視聽+”并非簡單的技術應用,而是視聽產業作為新一代基礎設施和體驗引擎,向文旅、教育、電商、金融等廣闊領域進行價值輸出的深刻產業革命。這必將打破傳統行業的固有形態,創造出以沉浸化、場景化、智能化、數據化為核心特征的新業態。如視聽+文旅,利用視聽技術彌補自然景觀的季節性或天氣限制;視聽+教育,利用超高清視頻與AR標注,實現師生間高效的遠程協作與實踐;視聽+金融,在觀看汽車評測視頻的消費場景中無縫嵌入貸款、保險服務入口等;視聽+車載,利用強大AI技術洞察用戶,滿足碎片化出行場景的精準需求,比如用戶在手機/家中未看完的劇集、未聽完的音頻,上車后無縫續播,進度、設置完全同步,為每一位乘客打造獨一無二的專屬旅程。這種深度融合不僅將極大提升社會生產效率和用戶體驗,更將開辟出數量巨大的增量市場空間,重塑未來商業版圖。能否抓住“視聽+”融合機遇,將成為各相關產業在數字經濟時代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影視行業必須時刻緊跟前沿技術發展的時代趨勢,積極適應行業的快速變化與迭代發展,方能為廣大觀眾奉獻出更多精彩紛呈、品質卓越的影視作品,推動影視創意不斷邁向新的藝術高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