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又等來一本期待許久的重磅作品:英國傳奇漫畫家、圖畫書大師雷蒙德·布里格斯人生「告別之作」,《該熄燈了》。
你們從什么時候開始讀雷蒙德·布里格斯?
我從《倫敦一家人》動畫片認識他,接著開始一本一本追讀他的作品:從《雪人》《圣誕老爸》《大熊》,到《布里格斯鵝媽媽童謠金典》《方格菌》《水坑人》;不知不覺間,已經讀完他已經引進的幾乎全部作品,只剩這最后一本,《該熄燈了》。
第一時間讀完,感覺極其震撼:
生命的灰暗與希望,遺憾與圓滿,脆弱與強韌,不堪與尊嚴……都混合在一起。
或許,要準確描述這本書絕非易事,甚至要完全理解它也絕非易事,我們都需要花上好多年,才能一點點接近雷蒙德寫作這本書的年齡和心境。
但誰能說衰老、死亡、告別這些話題,不是所有人必修的功課呢?
今天就以這篇書評,特別推薦《該熄燈了》。
如果你是雷蒙德·布里格斯的讀者,這本書沒有不收的理由;如果你像我一樣,在人到中年時,一邊感受著身體的變化,一邊經歷著越來越多的離開和告別,我也推薦你讀讀《該熄燈了》。
注意,這不是一本給孩子讀的「繪本」,它,是給你讀的。
01
從形式上看,《該熄燈了》不是一本普通的書,我甚至不知如何給它分類。
它是繪本?是詩集?是,又都不是。它是一本雜糅著插畫、漫畫、照片、信件、詩歌、對話、訪談、名言的「大雜燴」。
它的 的時間線索也「毫無章法」,一會兒以白描手法記錄著老年人生活的瑣碎,一會兒又跳到100年前、50年前、30年前的往事;一會兒又有鼻子有眼地虛構著若干年后的事情。
雷蒙德簡直就像在攤煎餅果子,大勺子提溜著一轉,一個世紀的時間就被攤平,像張大餅一樣呈現在紙頁間。
雷蒙德父母的新婚合影,時間就這樣回到了20世紀初
形式上的奇特,并不會掩蓋這本書的深刻和專一,是的,它唯一的話題,就是衰老與死亡。
中國俗語云,人死如燈滅;
雷蒙德不僅也以類似觀念直面生命即將結束的事實,并以近乎人類學家的客觀,外科醫生般的精準,以及我們早已熟悉的雷氏幽默與自嘲,開膛破肚、抽絲剝繭地呈現了老去、死去的過程:
有他自己,也有他身邊人:父母、妻子、朋友,還有路上遇到的動物,墓碑背后的陌生人……
再加上那些從古至今、五花八門的關于死亡的詩歌、警言,從《啟示錄》到白居易、莎士比亞、D·H·勞倫斯、榮格、伍迪··艾倫……
《該熄燈了》簡直就是一座展示死亡的博物館;
但說來奇怪,讀來,除了有感同身受的灰暗、沮喪,也有不期而遇的滿足、釋然、平靜。
02
全書分為三個章節,分別為:現在、然后、不久。
「現在」記錄的是他晚年生活片段,起床,摸摸索索穿衣,和護理人(或老妻)拌嘴,撒尿,做早餐,出門散步,回家。
他嘲弄著自己的一切:健忘、耳背、拇囊炎,僵硬的關節、瘋長的眉毛、稀疏的頭發,手術后被年輕女護士穿上護理墊的尷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調情(這點有點老登),連他一手創造的雪人也沒有逃過毒舌……
不僅如此,他還虛構著另一個自己,賜名長鼻王(prodnose),時刻帶著刻薄與譏誚,毫不留情地揭穿他:
「你又在閑扯了!」「自負的笨蛋!」
「閉嘴,長鼻王!」
對死亡的觀察和想象,幾乎如影隨形般伴隨著雷蒙德的日常生活。
在散步的路上,他會想「我知道我會有最后一次走這條路的時候 」 ; 讀報 時, 會比較 訃告 主人和自己的年齡 ;
他苦苦地算著「人生算術題」:七十八,減去七十四,等于……現在,數字越來越大。它叫減法。應該很容易,但你無法理解這一題。
他把人生比作「馬拉松賓館」:加入七十歲級別賽,就像穿過一道門,邁入一個陌生的賓館房間……馬拉松的終點,很近了,但是沒有人/會在那里為你喝彩。
在對死亡的各種描述時,我對其中一次印象特別深刻。
那是在一次散步時,雷蒙德經過一片老教堂的墓地。在墓碑上,他辨認著陌生人的故事:
一個女人在六年內失去了丈夫和兩個孩子,一個男人在五年內失去妻子和兩個孩子,一對夫妻在一生中失去了六個孩子,一個著名的人物被遺忘在墓地,還有許多村年輕人死在兩次世界大戰遙遠的時空里……
死亡一下子從自己,推到更大的人群,以及更遙遠的時間縱深里,因而具有更廣泛的意義。
但在我的背后我總聽見
時間帶翼的戰車匆匆駛近,
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
是浩瀚的永恒之沙漠。
03
如果說這本書哪一部分最打動我,我想我會毫不猶豫地投給第二章:然后。
在這一章里,雷蒙德追憶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父母和第一任妻子吉英,他們在兩年間相繼離世。
看過《倫敦一家人》的朋友,可以在這一章里找到很多驚喜。雷蒙德再現了《倫敦一家人》里的畫面,比如父母的合影,父親花半美元買回一面鏡子,安裝在壁爐后面的情景;
也補充了書中只是匆匆略過的細節,比如,母親去世幾天后父親的猝然倒下。
他寫下《我的爸爸和二十世紀的歷史》,寫下爸爸的死因,也坦誠地寫下自己當時的心情:
我心想,搞什么,爸爸
假如你要死了,
看在上帝份上,
痛痛快快地死。
他也詳細地回顧了妻子的死,有妻子的照片,也有妻子在臨終前給他寫的一封信,字跡潦草,幾難辨認:
親愛的雷蒙德·布里格斯,我努力想給你寫一封信……請你照顧好自己,我全身心地愛著你,永遠。
在情感濃度幾乎達到頂峰之后,雷蒙德卻他平靜地寫道:今年,我第一次忘記了妻子的周年(《1988》);今年,我第一次忘記了妻子的生日。(《2005》)
這就是雷蒙德面對至親死亡的方式,坦誠,毫不矯飾。早在《雪人》時,他就以這樣的態度直面死亡的必然:清晨,小男孩興沖沖地尋找新認識的朋友,卻發現雪人已經融化。
所以也許你不應該感到愧疚。
你必須活下去。
即使這意味著忘記,意味著你記起時感到愧疚。
04
在第二章,雷蒙德也記錄下孫輩們的趣事。
雷蒙德自己并無子嗣,這些孩子是他第二任妻子麗茲的孫輩。雷蒙德帶著他們畫畫、游戲,饒有興致地記錄著他們的童言童語,讓人想起《水坑人》的單純和快樂。
這些穿插在死亡和死亡之間的片段,是全書冷峻底色之上,唯一的光亮;讓我不禁懷疑,雷蒙德公開宣稱的「我不喜歡小孩子」的言論,是否需要大打折扣。
或許,雷蒙德也是在借著孫子們緬懷自己的童年?
一頭,是生命終點時雪一般的寧靜和肅穆,一頭,是生命之初太陽般的光亮和熱烈,兩頭加起來,才是生命。
05
熟悉雷蒙德·布里格斯的讀者,或許會被《該熄燈了》的插畫感到驚訝。
書中大部分素描都非常潦草,有涂抹和擦除的痕跡,也有斷裂、飄忽不定的筆跡,人物看上去如同幽靈一般影影綽綽;倒也和脆弱的晚年生活達成形神的一致。
但書中也有幾幅非常精細的素描,恰似記憶中那些最念念不忘的部分。
第一幅,是雷蒙德父母傳下來的案板和面包刀,細密的筆觸折射出歲月和使用的痕跡。
要費多少生命,
才能不為
案板和刀子
感傷。
第二幅,是書的開篇處,一個開關。
與書名呼應,書中有多處關燈的視覺意象:從亮到暗的吊燈,講完晚安故事伸手關燈的男人;但這個開關,卻讓人有種把指頭放上去、按下的沖動。
死去,就是暗下開關那般,自然而然?
雷蒙德引用了伍迪·艾倫的一句話:當你死后/就很難找到燈的開關;死去的事實被這句俏皮話沖淡得似乎有點可笑了。
但想想就是如此。幸福與不幸,或遲或早,都將來到睡覺時間。“該熄燈了”,然后,結束。
06
在《該熄燈了》出版后(2019年),雷蒙德又活了3年,于2022年去世,享年88歲。
不知道這3年里,他是否真的像第三章「不久」里想象的,搬離老房子、畫筆、信件,兩手空空地在養老院里度過最后的歲月。
在《將來的幽靈》一詩中,雷蒙德想象自己死后,幽靈來到他家,評論說:
肯定有一個古怪的
老家伙在這里住過
頭發長長、附庸風雅的那種
會給孩子成長簿貼圖
或者類似的無聊事。
把自己一輩子從事的創作兒童讀物事業,說成「給孩子成長簿貼圖,或類似的無聊事」,真是典型的雷蒙德風格。
雷蒙德一生創作20多本繪本、圖像小說作品,明亮快樂如《布里格斯鵝媽媽童謠金典》,奇幻溫暖如《雪人》《水坑人》,質樸真切如《倫敦一家人》,幽默粗糲如《圣誕老爸》,怪誕不羈如《方格菌》……
他從不矯飾美好,而是直面生活的裂縫:雪人會融化,親人會爭吵、會離開,圣誕老人脾氣很臭,細菌們在污濁中生活……
就連告別之作,也仍然在脆弱不堪的晚年生活里,呈現生命的本質。
也正因為此,我們讀雷蒙德·布里格斯,總能讀到對人生最深切的洞察和關懷。
謝謝你,雷蒙德·布里格斯,謝謝你為孩子帶來的快樂,也謝謝你以一生守護、從裂縫中透進的光線。
【相關圖書】
《該熄燈了》
作者:[英]雷蒙德·布里格斯
廣東人民出版社·樂府文化
《該熄燈了》是英國著名漫畫家、作家雷蒙德·布里格斯的最后一部自傳體繪畫詩歌集,以他一貫的“壞脾氣老頭兒”風格探討了他并不怎么喜歡的老年生活和死亡話題。這本讓他花費15年創作的書,是他步入老年之后的切身體驗與真情實感,結合了繪畫和詩歌,素描和涂鴉,以及觀察、記憶和照片,以幽默而深刻的筆觸,描繪了老年人面對逐步衰老的生活常態和必將到來的生命終結時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將生命、衰老、死亡、時間等哲學命題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回溯童年、懷念父母、思念亡妻并回顧自己的一生,有時滑稽,有時憂傷,有時自嘲,有時又灑脫無畏,甚至思考了去世后如何被人記住。
《該熄燈了》像一部永遠不會結束的作品,那些存在于記憶中的,或者被記錄下來的已經離去的人們,在書里一次次得到重生,也許他們從未離去,只待來日,終能團圓。作者把衰老與死亡這一沉重的主題融化于風趣的語言和寫實的繪畫中,于詼諧中帶著善意,提醒我們時間不會停下腳步,到了人生即將熄燈的年紀,唯有把生命中所有遇到過的美好的人和事統統放到回憶里,組成生命的光亮,溫暖余下的每一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