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填志愿的時候,總有家長會一臉焦慮地問:“我家孩子分數還可以,但她偏偏喜歡歷史、哲學這些人文學科,能找什么工作啊?工資高嗎?”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學人文學科的學生自己也時常想問。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人文類專業到底有哪些?畢業后能做什么?工資到底高不高?
人文類專業有哪些?
人文專業,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語言文學類
中文、漢語言文學、比較文學、古典文獻學
英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等外語專業
2.歷史與哲學類
歷史學、世界史、考古學、哲學、宗教學、邏輯學
3.文化傳播與新聞類
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編輯出版、網絡與新媒體
4.藝術與美學類(偏人文方向)
- 藝術學理論、美術史、戲劇文學、電影學
這些專業都有一個共性:重視文本閱讀、理論思考與表達能力,培養的是“軟實力”。
畢業后都干啥去了?
? 常見就業方向:
中學教師、公務員、事業編(特別是語文老師、文博單位)
編輯、記者、新媒體運營(出版社、媒體、內容平臺)
文化企業、廣告公司、博物館、非遺項目、文旅策劃
翻譯、外貿、涉外企業崗位(語言類專業)
? 少數走向深造路線:
很多歷史、哲學、文學專業的學生選擇考研、考博,進入高校或科研單位任教,走學術道路。
薪資到底怎么樣?
【1~3年內】:
- 大多數人文專業畢業生,起薪在4k~8k。一線城市可能高一些,普通城市平均5k左右。
- 教育系統或公務員崗位穩定但起薪低,多在4000~6000左右。
【3~5年后】:
- 如果進入媒體、新媒體、文化公司,成長較快者年薪可達10w~20w+
- 考編上岸后,收入雖不高但福利穩,整體年收入(加公積金、績效)在8w~12w
- 自由撰稿人/新媒體博主/內容策劃等頭部崗位,個人能力強的能做到年薪20w~50w甚至更高,但也比較卷。
【長期發展】:
- 很多中文系、歷史系畢業生在35歲前轉型為公考、法考、教資三棲戰士,有人成功“上岸”,有人選擇轉崗培訓或讀研。
人文學科的優勢:慢熱,但抗風險強
雖然人文專業不是高薪的“當打之選”,但它培養的是綜合表達力、批判思維、文化修養和溝通能力。這些能力不是第一年就體現價值,但越往后走越重要。
很多企業招管培生、企劃崗、高端秘書、戰略研究崗,反而更偏好中文、歷史、哲學背景的人,因為他們文字強、眼界廣、學習快。
有啥特點
人文專業不是“沒用的專業”,而是需要時間沉淀的專業。
它不一定讓你年薪百萬,但它能陪你在很多職業變動的節點,始終保持表達力、學習力與文化品格。
如果你真的熱愛人文,就別害怕——你吃的苦,讀的書,遲早會發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