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生態環境意識和科學素養,我中心于2024年7-10月在全國中小學校舉辦了2024“八喜杯”我的自然故事——《岡特生態童書》故事續講征集活動。同學們通過閱讀、理解和發揮想象力,為《岡特生態童書》續寫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故事,展現了青少年優秀的生態環境素養和對科學知識積極探索的精神。
現選擇部分優秀作品分六期展示。
當地磁倒轉
作者:張有澤
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海王路小學
指導教師:王旭
十年后,一個恬淡的下午,水熊蟲敲響了鳉魚的家門。
“見到你真是太好了,水熊蟲,多年未見,我想說的是,地球磁極倒轉真的發生了!”
“是的,我剛剛回來,第一時間就來見你。”
“你去了哪里?水熊蟲。”
“人類監測到了我們的談話,找到了我。”
“呃……我的確是說了他們的壞話,他們想怎么樣?”鳉魚有些緊張。
“沒那么糟糕,相反,他們覺得你的話很有道理。”
“什么?我沒聽錯吧!”
“千真萬確!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只有五千年,而完成一次磁極倒轉的平均時間是七千年;大部分生物追溯歷史都遠于人類,比如我的祖先,活在五億年前的寒武紀。”
“這樣對比起來,人類簡直像個嬰兒”,鳉魚放松了一點。
“是的,我的祖先在五次地球物種大滅絕中幸存下來,人類認識到這一點,在災難面前,他們愿意改變。”
“人類一直在研究我的祖先,了解我的特殊本領。”
“本領?從前的生活似乎有點安逸。”鳉魚不敢相信。
“簡單地說就是適應災難的能力。”
“我能適應272-151℃的任何惡劣天氣;我不怕核輻射,抗輻射能力是人類的千倍;強大的DNA損傷修復功能,一點水就能讓我復活。”
“厲害了,我的熊!”鳉魚吃驚地瞪大了眼睛。“如果人類可以,我想他們會實現星際移民。”
“沒錯,就在那天晚上,地球磁極倒轉,地球磁力迅速減弱,太陽風暴沒有磁場的阻擋,衛星、無線通信和電力系統極速癱瘓,火山灰四處蔓延,人類不得不暫避在已建安全區域的地下場所。”
“饑餓、疾病,極度惡劣的環境,但人類沒有放棄研究,終于發現了我的基因秘密,將其應用于人體。”
“另外人類升級了AI開發技術,深度解讀我的細胞記憶系統,提取應對經驗應用于現實。”
鳉魚聽到這里,眼里泛起激動的淚光:“這一定很困難,我開始崇拜你了!”
“我沒有做什么,卻有幸見證了人類責任在肩時的臨危不懼和奮不顧身,他們能反思、會創造,日日新,不僅能被動適應環境,還能運用規律成為環境的主人。”
“還好這次磁極倒轉只花了七年”,鳉魚補充道。
“人類重建了家園,這次不再是污染、破壞自然和生物、只利于人類的家園,而是一個所有生物緊密相連、生生不息的有機循環生態。未來人類還要在近地行星中創建另一個世界,為地球下一個危機準備。”
“真是太好了,可惜我沒有你幸運,參與這一切”,鳉魚突然有些失落。
“快放下你的傷感,走出家門看一看吧,正是人類讓我邀請你走進新世界!”
“真的嗎?可是我并沒有為你們做什么!”
“你不需要做什么”,水熊蟲認真地看著鳉魚。
“不是嗎?我們是地球的主人啊!”
愛吃化石
作者:于依鷺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行知實驗學校
指導教師:王偉乾
“但最近幾年不但溫度升高,還時不時有生物失蹤。”
“是這樣的,你沒發現冰層開始透光了嗎?”
“早發現了,有什么問題嗎?”
“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使北冰洋和地球上一部分地區變暖。冰層變薄、溫度升高等都可以證明。”
“那生物失蹤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正因為氣候變暖,人類的很多商業活動來到了這里。”
“那太可怕了!”
“的確很可怕,但我們在這種地方生活已經很不錯了,沒必要過于關注外邊的事吧。”海綿安慰著。
“也對。”蝦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還有,你想不想知道我多少歲了?”
“哦?多少?”
“298歲,再過兩年就300歲了。”
“啊!太奇妙了!”
“是的,在人們公認的營養缺乏的環境下,我們活在這里就是個奇跡。”
“是的!太奇妙了!”
“其實,我們海綿是最基礎的動物生命形式。”
“哦?真的嗎?”
“是的,即使是北冰洋,也會殘存一些微生物。而我們海綿和一部分微生物是共生關系。”
“共生關系?”
“是的,我的一些朋友遍布于各大洋,因為與產生抗生素、營養物質和回收排泄物的微生物是共生關系,我們才得以存活。”
“是啊,不過這些年的溫度升高有點令人受不了。”蝦看向冰層。
“說的沒錯,所以我們一直在準備找更涼爽的地方居住。”
“哦,是啊。如果這個情形成真了,那還真舍不得這個美麗的水下花園。”
“是的,不過在人們眼里他們會發現更古老的化石。”
“沒有,他們從沒有以我們的角度來看世界。”
“這個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我們應該感激家人們在這個黑暗且營養匱乏的斜坡中打造了這個海山花園。”
“也不是不對,我們應該為后代打造一個永久的涼爽社區。”
“我們海綿之中,成年海綿會往高處爬,據說那兒容易獲取更多的食物。”
“只是為了吃的更多嗎?”
“它們也為后代騰出空間,讓未成年的海綿在遠離寒冷的地方生活并繁殖。”
“哦,說起海綿,我有一個朋友說他就住在海綿里,這是真的嗎?”
“是的,我們愿意和蝦作伴。有時我的朋友們剩下的飯,那些蝦就會吃掉。”
“那海星呢,我看他們生活的也很好。”蝦看了看附近的海星。
“他們棲居于深海,他們吃的東西有點恐怖,因為他們就喜歡吃垂死的海綿。”
“的確很恐怖,但他們也是不得已這么做吧?”
“也不完全是,我們海綿在深海區域有機物循環中發揮作用。”
“所有這里的其它生物才得以在這種地方生活!”蝦補充道。
“是的,我們在這里創造著奇跡,所有人都無法預料的奇跡。”
“對,他們困在自己的認知里,但愿他們的后代不會繼續局限在這種認知障礙里。”
《傲然挺立的植物》
《溫室里的蘭蘭和銀銀》
作者:趙語墨
上海市長寧區天山第二小學
指導教師:蘇文茜
巨大的玻璃溫室花園里,一叢來自神秘納米布沙漠的百歲蘭和一棵來自中國古老森林的銀杏樹隔空相望。百歲蘭的葉子像海帶一樣長長的,仿佛看不到盡頭;銀杏樹高高聳立著,枝葉繁茂得連陽光都透不過去。以前生活在地球兩端的植物,卻在玻璃溫室花園里相遇,它們相顧無言,沒人知道它們在想些什么……
這天,一位熱愛自然的年輕科學家周博士,帶著一群可愛的小朋友到植物園參觀學習。他滔滔不絕地介紹著:“看!這是百歲蘭,它們有著超乎想象的生命力,在條件惡劣的沙漠繁衍了幾千萬年,是世界上唯一永不落葉的植物;那棵是銀杏樹,有‘世界第一活化石’之稱,最早在3億多年前就出現了,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哦……”
小朋友們感到既新奇又震驚,紛紛拍手贊嘆:“這些植物也太厲害了吧!”
周博士興奮地拿出了他的最新發明——植物聲波翻譯機:“同學們,這個機器超厲害,能讓我們聽懂植物的語言哦!”說完開啟了翻譯器。
這時,他們耳邊傳來一個溫柔又深沉的聲音:“銀銀你看,那些叫‘人’的兩腳生物又來看我們了,也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這么熱衷于觀察我們。”
正閉目養神的銀杏樹睜開了眼睛,聲音帶著歲月的滄桑:“是啊蘭蘭,如果他們真的熱愛自然,就該走進森林,見識一下真正的物種之龐大,姿態之萬千。”
周博士和孩子們聽到對話,呆愣了一會才反應過來,頓時炸開了鍋:“天哪,它們真的說話了!”“它們原來叫蘭蘭和銀銀!”“它們叫我們兩腳生物!”
見多識廣的蘭蘭看著手舞足蹈的人群不以為然,繼續說道:“我聽說你曾居住的森林,深邃寧靜又生機勃勃,四季交替時色彩繽紛,真是太令人向往了。”
銀銀也感慨道:“森林確實很漂亮,沙漠也一定不賴吧。聽說那里有著一望無際的金色沙海和浩瀚無垠的美麗星空,真想見識一番啊。”
蘭蘭和銀銀同時嘆了口氣:“真有點想念家鄉了呢。”
聽了它們的對話,博士和小朋友們感慨萬千,心想:要是有個“神奇空間”可以把沙漠和森林同時送到這里就好了。這個想法像顆種子在他們心里扎根發芽,一發不可收拾……
20年后,博士已經是經驗豐富的教授,孩子們也成為了各個科學領域的人才。經過多年努力,當年那個看似不可能的異想天開竟然實現了——他們發明了神奇的“納米空間連接球”。
這個空間球可以隨身攜帶,開啟后,巨大的能量磁場能將地球上任意兩個地方無縫連接,兩個世界的一切都能同步到球體里,就像空間穿越了一樣。
他們迫不及待地來到溫室花園,在蘭蘭和銀銀身邊打開了“納米空間球”。瞬間真實的沙漠和森林在身邊同時出現了,一側耳畔響著風沙的呼呼聲,臉頰被高溫炙烤得通紅。另一側大樹濃蔭中鳥鳴聲聲,甘甜溪水在腳下潺潺流淌……蘭蘭和銀銀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自從有了這個空間球,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風貌,親身感受自然的多樣和生命的奇跡。蘭蘭和銀銀也被送回了原生地,再也不用當溫室里的花朵了。
人們越來越熱愛、敬畏自然,我們的藍色星球也變得越來越美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