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江湖風云又起,辛巴自創品牌衛生巾被指檢出高含量致癌物,消費者信任再度崩塌!
“神秘”的衛生巾芯片到底是什么?“塌房”不斷,衛生巾界的“恐怖故事”為何一再上演?
賣堅果的、做直播的、當明星的為什么都開始搶著做衛生巾?
一邊是女性用戶為衛生巾的質量焦慮買單,另一邊卻是流量狂歡。
虛假宣傳、利潤高、以次充好、質量參差不齊……衛生巾要“晉升”電商“黑五類”了嗎?
大象新聞記者 史蓓蓓 成書麗
“棉密碼”被指檢出致癌物,平臺仍在銷售
客服回復:產品沒問題!
今天,曾經的快手帶貨一哥、辛選集團創始人辛巴和他的自創衛生巾品牌“棉密碼”一起,因為致癌物超標沖上了熱搜。
據新京報7月24日報道,消費者曝光頂流主播辛巴(辛有志)自創品牌“棉密碼”衛生巾添加致癌物硫脲,超30人自訴患有甲狀腺癌。
消費者集體送檢的檢測報告顯示,從2019年9月到2025年1月,多個批次的棉密碼茶氧夜用衛生巾、茶氧日用衛生巾等品類均檢出超高含量的硫脲,其中一款棉密碼櫻花·舒緩型衛生巾的硫脲含量甚至高達16653.4679μg/g。
什么是硫脲?硫脲是一種化學物質,在工業上常用于橡膠硫化、醫藥合成等領域。硫脲被國際癌癥研究聯盟列為第3類致癌物,可通過皮膚接觸滲透人體,干擾甲狀腺激素合成,長期接觸可能導致甲狀腺功能異常、肝損傷及生殖毒性。
這次致癌物超標事件爆出,網上一片嘩然。
“各行各業都想要女人的命……”
“你不要嚇我,上次買的才用了兩盒,現在家里還有滿滿一箱子,現在你給我說有致癌物。”
“辛巴不是說棉密碼是他的孩子嗎,怎么也會出事……請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我的天塌了。”
據了解,“棉密碼”是辛巴在2017年自創的電商品牌,高調宣稱向護膚品行業借鑒研發邏輯,不僅號稱“用心臻選每一種材料”,還摒棄傳統木漿、絨毛漿,改用“全新吸水因子”,并推出初代核心產品茶氧系列。
憑借精準的營銷定位,棉密碼衛生巾一路從快手直播間走向全網貨架電商平臺,被捧成了新銳國貨品牌。據《信息時報》援引業內人士消息,“棉密碼”僅用8年時間,累計銷售額就高達33.3億元。
但其火爆也伴隨著爭議。從2022年至2025年,不斷有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反饋,在辛選直播間購買的棉密碼衛生巾中發現異物,遭遇維權難的窘境。消費者們普遍反映,直播間里的承諾天花亂墜,實際售后卻形同虛設。
大象新聞記者查詢發現,在擁有二十多萬粉絲的抖音、快手等平臺上,棉密碼相關旗艦店還在正常運營,抖音賬號第一條置頂視頻,是發布于2024年11月24日的各種檢測報告合輯。
在這個時長只有15秒的視頻中,各種眼花繚亂的檢測報告一閃而過,其中還有醫護級產品認證證書等。配文稱“棉密碼這次掏出來了一大波真心實意的檢測報告!”
記者就此事嘗試聯系平臺客服,在等待一個多小時后,客服回復說:“產品沒有問題可以放心使用”。
據了解,這不是辛巴售賣產品第一次出現問題。早在2020年11月,他直播售賣的某品牌燕窩就被證實夸大宣傳。涉事公司因虛假宣傳被罰90萬元,后續又被吊銷營業執照至今。
“神秘”的衛生巾芯片
小眾并缺乏監管
記者查詢“棉密碼”衛生巾官網顯示,“棉密碼”采用的是一款號稱99%抑菌的天然茶多酚芯片專利。而根據檢測結果,硫脲超標的源頭,就與衛生巾里的這一塊小小的芯片有關。
衛生巾芯片是近年來女性護理用品領域的技術創新,主要分為功能型芯片(抑菌、保健)和智能監測芯片(健康數據采集)兩類。
衛生巾芯片本質是一種含有添加物的無紡布材料,在生產的過程中進行分切置于衛生巾的面料之下或者導流層之下。
相比商超大品牌,衛生巾芯片更受直銷、微商、電商品牌青睞。目前市面上的芯片有艾草、當歸、川芎、茶多酚、硅藻等凈味、祛味、溫經、暖宮等概念。
“棉密碼”官方賬號中曾發布過“總有人問,茶多酚芯片有什么神奇的?”的實驗短視頻,主播將一張粉紅色的茶多酚芯片放入盛有黃色碘伏溶液的燒杯中,幾秒后,燒杯內的黃色液體變得清澈透明,并據此佐證茶多酚芯片的“抗氧化、抑菌祛異味”功能。
但據知情人士分析,芯片之所以會添加硫脲,或許正是與這類褪色實驗有關,因為“茶多酚本身是有這個(褪色)效果的,但單單茶多酚還不夠”,硫脲的褪色效果更為明顯。
據新京報報道,茶多酚芯片成本需40-60元/公斤,而硫脲僅10元/公斤,“由于硫脲本身就有一定的還原性和抗氧化性,其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常被用作·OH清除劑/抗氧化劑,并且價格低廉,不排除可能人為添加以替代較昂貴的抗氧化劑。”專家說。
通過專利號檢索發現,天然茶多酚芯片專利來自佛山市順德區州福慈鑫無紡布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劉洲福。除州福慈鑫無紡布有限公司之外,劉洲福名下還有一家深圳市前海州福科技有限公司。
劉洲福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都是按照國家要求生產。”劉洲福透露,“棉密碼”以前的確是從他公司采購芯片,但近兩年已沒有再供貨,他只是將專利長期授權給“棉密碼”。對于記者提到2019年的批次已經查出硫脲,劉洲福回復,“國標也沒有要求,所以我們對一些物質也沒有去做一個太大的管控。”
記者查詢衛生巾國標GB/T 8939-2018《衛生巾(護墊)》和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發現,的確沒有針對衛生巾芯片的單獨標準,添加了衛生巾芯片的衛生巾也是作為一個整體成品,再接受第三方檢測,檢測的重點是細菌、熒光劑、pH值等指標。如果檢測的是非芯片部分,國標中的毒理測試結果未必會出現反應。
“塌房”不斷
衛生巾離電商“黑五類”越來越近?
在電商等領域,保健食品、醫療器械、減肥產品、豐胸產品、增高產品等因為利潤高、價格不透明、易出現品質問題且可能以次充好的產品,因此被稱為“黑五類”。
如今頻頻塌房的衛生巾似乎離“黑五類”越來越近,一再挑戰消費者的底線。
2024年11月,多個品牌被爆出標長實短、ph值超標、使用黑心棉等質量問題,七度空間、蘇菲、高潔絲、護舒寶、潔婷等知名品牌,無一幸免。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一些品牌的殘次品被翻新后二次銷售。此后,不少明星、網紅、MCN 布局,凡客誠品創始人陳年、演員安悅溪、東方甄選先后發布入局衛生巾行業的消息。
今年5月21日,三只松鼠宣布推出衛生巾品牌她至美,正式進軍衛生巾市場;演員黃子韜做衛生巾一場直播賣了幾千萬……他們的初衷真的是為了服務女性消費者嗎?這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蹭熱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等要求。若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生產者應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在一定情形下也需擔責。
“棉密碼”衛生巾事件,不僅關乎眾多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也為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
一片衛生巾背后
到底藏著怎樣的生意經?
我們來粗略算一筆賬:一個女性從15歲到50歲,以大約會經歷35年經期時間,以每月30片估算,每年使用約360片衛生巾,35年要用掉12600片。這種使用頻率、用戶粘性,從商業角度來看,是典型的高頻剛需消費品。
但真正吸引資本入局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高毛利率。
財報數據顯示,恒安國際旗下七度空間毛利率高達63.7%。這意味著一片出廠價0.3元的衛生巾,可以1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中間有近40%的利潤空間;而且,這個行業幾乎沒有技術壁壘,對很多跨界玩家來說,低門檻、高回報,妥妥的快速印鈔機。
再加上頻頻爆出的安全事件,大品牌無一幸免,信任真空出現,給新玩家入場帶來機會。他們提出的“女性為女性創造”的口號,精準地擊中了消費者對傳統品牌的不信任,也在短時間內成功塑造了“新國貨”的形象。
但明星、主播入局,他們又會給本來就暗流洶涌的衛生巾行業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為他們更習慣于“流量”的打法。
短視頻平臺的產品推薦機制,高度依賴數據表現:點擊率、轉化率、復購率、停留時長……平臺算法本質上在獎勵“賣得多”的品牌,而不是“做得好”的品牌。
目前來看,這場由流量推動的行業洗牌,并沒有快速帶來本質上的品質升級。
寫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監管部門去哪兒了?
據了解,我國對衛生巾的監管在今年7月之前主要依賴《GB/T 8939》這一國家標準,以及市場監管總局每年組織的抽檢行動。但問題是:從線上到線下,市場那么大,企業那么多,監管節奏永遠趕不上市場變化,標準更新也跟不上消費者的投訴需求。
就比如這次疑似致癌物超標的衛生巾芯片,就幾乎處在監管的真空。如果不是消費者要求針對芯片位置做單獨檢測,恐怕還不會發現。
雖然新版《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要求》已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明確禁止添加化妝品禁用物質,但此前生產的產品仍可銷售至保質期結束。
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衛生巾相關投訴量激增240%,但僅12%的消費者成功維權。
再加上監管執行周期長,很多品牌出了問題后只是下架整改,過不了多久,換個“馬甲”又可以重新上線。這就導致了一個嚴重后果:監管攔不住“底線競爭”。企業知道即便違規,處罰力度也很輕;消費者又難以追溯,于是,就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所以,到底是誰在為行業亂象買單?目前來看,這個無奈的答案似乎只有一個:消費者。
“建議消費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優先選購標注‘GB 15979-2024’的新國標產品。”中國國際旅行衛生保健協會醫療物資與醫療合作分會秘書長陳紅彥說。
本原創稿件版權歸大象新聞所有。轉載或合作,請聯系:0371-65888889;郵箱daxiangcaifu@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