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21年高位接盤買房的人虧慘了,
反過來,那些“等等黨”,還沒有買房的人,贏麻了!
這兩年樓市政策利好不斷出臺,那些掐著利好點進場的人,基本上都虧了錢,但等的時間越久的人,反而買房的成本越來越低。
尤其是二手房,很多樓盤價格都在不斷刷新小區最低記錄。
樓市分化加劇,耐心正在成為剛需族最有力的籌碼。
很多人問,現在進場買房,是不是都成了冤大頭接盤俠?
不一定!
咱們就看看數據,今年上半年84城二手房成交套數同比暴漲28.1%,比2023年同期更是猛增了39.6%——
三四線那些曾經跌穿地板的片區,現在成了交易最火爆的地方。
為啥買房熱情這么火,但是大家卻感受不到?
說白了,當政策紅包密集砸向樓市,當開發商被迫卷品質,當核心區土地被瘋搶——沒買房的人,突然站到了近十年最有利的位置。
這時候,普通人該怎樣接住這波紅利?咱們看看這4個好消息:
01、
政策利好不斷:地方救市動真格了
今年地方救市的畫風徹底變了,不像以前遮遮掩掩,現在直接喊口號“要救樓市”,比如重慶直接喊出“全力推動房地產企穩回升”,深圳更是市委常委會議,明確要求,“推動房地產投資盡快恢復增長。”
各地利好也是不斷加碼,比如:
湖南湘十條”提出,首套契稅補貼,公積金不僅能提現付首付,而且還可以同步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
還有更激進的政策,比如武漢的“以舊換新”,政府補貼1%的增值稅;無錫、金華、內蒙古等,還為多子女家庭提供5-30萬的購房補貼。這些實打實的鈔票塞進購房人口袋,遠勝過開發商打98折。
02、
市場分化:抄底機會浮出水面
當下的樓市,就像“冰火兩重天”:
北上深新房價格同比上漲2.5%,核心地段去化周期縮短到8個月,重點學區房溢價率又跳回15%,好房子又恢復了快速成交的行情優勢。
反觀三四線,庫存壓力居高不下,全國待售房子面積巨大,還在增加。比如24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53億㎡,同比漲了超10%,
摩根士丹利預言:中國房地產下行周期可能在2025年第二季度觸底。但是前提是——政府收儲政策奏效、銀行消化萬億信貸損失。
對于想買房的人來說,某些城市、某些好地段的價格底部,現在已經清晰可見了!
03、
品質革命:爛房子快混不下去了
以前買房,就像開盲盒,品質好差憑運氣說話,現在不一樣了,國家出了“好房子”標準,以后的房子更節能、更智能、更適老人化。
尤其是《住宅項目規范》落地,以后的房子不管是空間設計還是隔音降噪都有了大升級。
這些新要求讓“老破小”,尤其是又老又破又偏遠的便宜房,更難賣了。廣發證券報告揭示:今年二手房價格下跌的9.1%,幾乎全都是“老破小遠”的低總價房貢獻的,好地段的房子價格依舊挺穩。
說白了,以后買房的人會更挑品質,郊區差房子可能白送都沒人要。
04、
土地信號:開發商用腳投票
開發商真金白銀拿地,最能說明問題:
錢都涌向大城市核心地塊,比如一線城市出讓金激增超40%,杭州、北京賣地收入均破千億,杭州一塊地就接近去年全年收入。
反觀三四線城市的地,幾乎沒啥人搶,土地供求比1.14的失衡數據,暗示去庫存仍是持久戰。
眼前,大開發商共識很明確:只押注有人來、有產業支撐的好城市、好地段。他們拿地的錢在哪里猛增,這就是普通人買房的最好參考!
眼下,沒買房的人,最大的優勢是“耐心”!
利用好這個優勢:
等大城市核心地段的好項目出來;
等“好房子”標準倒逼開發商升級產品;
等地方把購房補貼實實在在送到你手上。
盯著那些土地被瘋搶的城市,用好地方的補貼政策,認準國家提倡的“好房子”標準。
用好這三樣“工具”,該在哪買房、買什么樣的房,答案其實很清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