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日凌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已抵達北京。7月24日上午,兩國領導人于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與中方高層展開會晤。
此次馮德萊恩與科斯塔的訪華行程引發全球矚目,更凸顯出中歐深化協作的迫切需求。而恰在此關鍵節點,美國方面接連釋放三條重磅信號,似乎暗示特朗普正試圖為持續數月的貿易博弈按下"終止鍵":
首條消息由特朗普本人披露——他宣稱"中美貿易磋商已進入最后階段,雙方即將達成共識"。近期特朗普對華態度明顯軟化,7月23日接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時,他竟語出驚人:"菲律賓完全可以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畢竟當前中美關系也很融洽。"此番表述令馬科斯當場愕然,顯然超出其預期。
第二條消息同樣來自特朗普口述:在出席全球人工智能峰會期間,他明確表示美國將放棄與各國逐一談判關稅,轉而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直接征收最低15%的統一關稅。
第三條消息則源于彭博社報道:歐盟與美國的關稅談判已接近尾聲,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將對大部分歐洲商品征收15%關稅。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數日前,特朗普威脅歐盟時提出的關稅幅度還是50%。若最終落實15%,無疑意味著美方作出了重大政策調整。
綜合這三條動向,不難看出特朗普正試圖"一錘定音",急于終結這場持續百余日的關稅拉鋸戰。但現實是,他想"體面收場"并非易事——今年4月正是他主動挑起關稅戰,如今想"下臺階"卻面臨多重掣肘:
其一,印度、巴西、加拿大等國在關稅問題上始終未松口,尤其是印度在汽車關稅問題上的強硬態度遠超預期,令特朗普始料未及。
其二,此前已與美方簽署協議的國家內部反對聲浪高漲。以日本為例,超75%網民認為該協議損害日本利益;美國財長貝森特更在數小時前向日方施壓:"若日本在履行協議時表現不佳,美國對日關稅將恢復至25%。"(根據最新協議,美對日關稅已從25%降至15%)可見美方對已簽署協議的執行也缺乏信心。
其三,中美第三輪經貿磋商定于本月27日至30日在瑞典舉行。前兩輪談判中,中方在稀土出口管控等關鍵問題上未作讓步;此輪美方除繼續施壓稀土外,還要求中方停止采購俄羅斯、伊朗石油。考慮到這些訴求與中國核心利益存在沖突,本輪談判美方恐難達成預期。
當前局勢下,特朗普雖有意體面收場,但各國未必會輕易配合,除非其在關稅問題上作出實質性讓步。后續進展,仍需持續關注。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