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4 日,寧夏召開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 2025 年寧夏東西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人才對接活動相關情況。
寧夏科技廳副廳長馬俊超介紹,寧夏科技廳、黨委人才辦、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將于7月30日至31日,以“東西部聚才匯智 科與產融合共贏”為主題,在寧夏銀川共同舉辦2025年寧夏東西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人才對接活動。
活動將通過 “線上線下” 相結合的方式,構建 “9+1+6+N” 系列活動體系。“9” 代表前期已開展的多場面向不同地區的推介及供需對接活動,目前已在上海、山東等 6 省區成功舉辦,期間組織 30 余家寧夏企業赴外交流,與當地高校院所專家深入對接。“1” 指集中發布活動,屆時將面向 12 個合作省市及 20 所高校,集中發布科技成果清單與簽約項目,全面展示東西部科技合作的階段性成果。“6” 涵蓋了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的 4 場供需對接會,以及高層次人才雙洽會、科技成果競拍會等活動,旨在為產學研各方搭建精準對接平臺。“N” 則強調常態化機制,通過持續開展路演、校企需求對接等活動,推動科技成果與人才的長效合作。
在成果匯聚方面,活動已征集到來自 12 省市、20 所高校的超 10000 項科技成果,廣泛覆蓋現代煤化工、清潔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特色農業等寧夏重點發展產業,其中不乏 3D 打印、先進鑄造設備等工業領域的前沿成果,以及枸杞、葡萄酒產業的特色技術創新。同時,活動還面向全區征集了 1000 項科技創新需求和 600 項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確保成果與需求精準匹配。
近年來,寧夏在東西部科技合作方面成效顯著。深化與福建、上海等地的合作,累計實施重點項目 128 項,落地轉化科技成果 435 項,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超 100%。寧東現代煤化工等中試平臺入選工信部重點培育名單,六盤山實驗室、賀蘭山實驗室等科研平臺也產出一系列創新成果,有力推動了產業升級。
為吸引人才落地,寧夏出臺 “才聚寧夏 1134 行動”,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最高 3000 萬元項目啟動金、220 萬元安家費,博士到企業工作每月給予 5000 元補助,為期 5 年。在教育領域,寧夏高校積極調整學科專業,今年本科專業調整率超 20%,45 個碩博士學位點與主導產業緊密對接,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儲備。(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陳子墨 劉天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