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NBA選秀大會上,中國體育迎來了一個值得被銘記的夜晚。
6月26日,楊瀚森在首輪第16順位被選中,成為近年來中國籃球最振奮人心的時刻。中國男籃的新希望,就此躍入了世界上最好的籃球聯賽。
圖源:微博@NBA
選秀當晚,楊瀚森坐在觀眾席上,一邊吃炸雞,一邊關注著現場大屏幕選秀情況,松弛感拉滿。而當鏡頭對準他,身邊響起了幾個「準備好」的聲音,楊瀚森的緊張情緒也展現出來,稍顯驚訝的表示:「要叫我?」
回過神之后,他開始穿上西裝,等待NBA總裁蕭華說出那句讓無數中國球迷陷入狂歡的話。
這段畫面,成為騰訊NBA獨家出品的十集紀錄片《躍向浩瀚》中被反復討論的鏡頭。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楊瀚森遠赴美國,踏上選秀旅程的完整過程。從訓練營揮汗如雨,到和多支NBA球隊進行試訓、選秀夜、夏季聯賽……《躍向浩瀚》通過呈現楊瀚森的試訓、參選、生活和比賽軌跡,讓他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讓球迷產生共鳴。
片中有許多時刻,能讓我們更了解楊瀚森。例如,剛到美國的楊瀚森就在訓練師的指導下,發現并著手改善了投籃手型問題,為后續試訓中的出色表現埋下伏筆。這一段不僅展現出楊瀚森的天賦、刻苦和熱情之外,也讓我們看到了美國籃球對細節的把控。
訓練師克里斯·約翰遜幫助楊瀚森糾正投籃問題
通過《躍向浩瀚》,籃球迷能直觀的感受一個重要的事實:楊瀚森的參選之路之所以能夠如此出彩,離不開一套職業化參選體系的接入、規劃。片中包含了很多訓練師團隊、經紀人、媒體等等的發言和評價。
里奇·保羅也出現在了紀錄片中
更重要的是,由于騰訊也是NBA的官方合作伙伴,《躍向浩瀚》與選秀之夜形成了天然的「共生」關系——前者為后者打造情緒積累和故事鋪墊,后者則為紀錄片內容提供高潮和傳播節點。紀錄片首集從今年5月20日開始播出,一直持續到7月22日,從前期發酵到后期爆發,走完了一條完整的內容鏈路。
可以說,在內容節奏被短視頻重塑的時代,騰訊NBA顯然不只滿足于單個流量爆點。他們選擇用十集的紀錄片,搭建起一個更立體、國際化的傳播出口,把一個屬于中國球員的 NBA 故事,講得更有深度和傳播力。
選秀大會直播中,騰訊NBA設置了楊瀚森專屬機位
當然,《躍向浩瀚》也具備當下的傳播基因,片中的許多時刻廣泛活躍于短視頻切片中。
例如當楊瀚森被選中時,騰訊NBA解說富有激情的反應,迅速在網絡上出圈;類似的還有「好兄弟」馬魯阿奇。選秀前,馬魯阿奇與楊瀚森一起訓練。分別前,他躺在健身房理療床上對楊瀚森說「兄弟,一路平安」,這一互動成為了許多人二創模仿的片段。
某種程度上,如果說選秀之夜是爆點本身,那么《躍向浩瀚》是對這個爆點的放大器:從微博熱搜、朋友圈刷屏,再到更多社媒平臺的二次傳播,其影響力不僅限于球迷圈層,更是通過內容將「楊瀚森」這個名字,推向了更廣泛的大眾視野。
一個好故事需要主角,也需要好的講述者。
楊瀚森無疑是位足夠有張力的主角。他代表著中國籃球的新門面,在競技之外,也具備新生代運動員特有的「松弛感」:性格沉穩但有點冷幽默。例如,當海外記者問他有什么愛好,楊瀚森表示:吃飯、睡覺、打PS5。
這一接地氣的回答,也讓他在海外迅速出圈,更有球迷在夏季聯賽現場舉著標語牌,為這種「這不就是我嘛」的生活方式叫好。
圖源:Reddit
但一位球員的成長,并不會天然轉化為「公眾故事」。平臺需要更早、更深地介入,去發掘內容的核心價值。而《躍向浩瀚》正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用真實視角展現楊瀚森的選秀旅程,也用專業水準完成了內容生產與情緒共鳴。
這背后,其實反映出的是騰訊NBA長期以來構建的內容生態能力。騰訊NBA在長期版權運營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以原創節目、紀錄片、社區化的內容體系,講出更好的NBA故事、并成為「造星」環節的重要一份子。
今年2月,騰訊用一部《曼巴不止于此》,以大傷復健的崔永熙和征戰NCAA的王俊杰故事為主,為中國籃球迷提供了情緒出口。而《躍向浩瀚》是這一策略的進一步升級,無論是制作周期、故事深度和廣度,完成了更完整的內容覆蓋。
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部「事后復盤」的紀錄片。從楊瀚森參選前很早開始,騰訊NBA的攝制組就持續跟拍,真實記錄楊瀚森沖擊NBA的旅程。這種長期的持續關注,不僅提升了《躍向浩瀚》的內容厚度,也體現了騰訊NBA對中國籃球人才成長的深切關注和支持。
紀錄片中包含許多楊瀚森的生活向內容
在全球體育產業中,內容造星早已成為一套高度工業化的體系,從版權平臺、經紀人、內容團隊到品牌方等等,多方合力形成一個閉環,不是簡單的記錄和呈現,而是主動參與和推動,提升球員的整體商業價值。
這也是《躍向浩瀚》的價值:一次體育平臺深度參與造星的樣本案例。通過《躍向浩瀚》,騰訊NBA將資源和技術優勢與內容制作結合起來,承擔起培養和呈現本土球員故事的責任,助力中國籃球 IP 的打造與傳播。
在當下的傳播語境中,情緒價值的力量正在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球員在場上發揮出色,當然能圈粉。但如果這個球員的故事能打動人心,就更容易形成穩定、持久的情感鏈接。而品牌所追求的,正是在這樣的情緒場景中實現與用戶的深度共鳴。
在《躍向浩瀚》中,楊瀚森并非被刻意「美化」。他稍顯笨拙的英語,訓練、理療時的「痛苦」,選秀中的不安,拼湊出的是一個真實的20歲青年。正是這些細節,讓《躍向浩瀚》在承擔了紀錄片的記錄作用之外,也為觀眾帶來了許多情緒點。
那么對品牌來說,這種真實和情緒的疊加,意味著更多「參與造星」的可能性。在傳統體育營銷邏輯中,品牌大多停留在「露出」層面,但在內容驅動的傳播中,品牌可以前置介入球員故事,完成一種長期、持續的「情緒陪伴式」營銷。
例如《躍向浩瀚》中出現的李寧和外星人電解質水,既是紀錄片的贊助商,也是整體故事中的一個「元素」。在楊瀚森的熱度持續上升的過程中,這些品牌的參與和熱度,也會不斷發酵、被討論,完成從曝光到共鳴的二次傳播路徑。
尤其是在他登陸NBA后,內容和傳播的窗口期也會不斷被拉長。夏季聯賽中的亮眼表現,已經讓海內外球迷對他的新秀賽季充滿期待;開拓者教練組也表示,楊瀚森有望在常規賽中進入輪換陣容。這意味著,每一次 NBA 賽場上的出色發揮,都將重新激活圍繞他構建的內容資產——包括《躍向浩瀚》,也包括其中深度參與的品牌。
這正是IP的力量所在。雖然現在就將楊瀚森稱為「球星」還為時尚早,但作為自姚明、易建聯之后中國籃球又一位首輪秀,他已具備了罕見的關注度與傳播力。而圍繞他構建的內容生態,也將成為平臺、品牌與球迷間重要的紐帶,完成情緒價值和品牌價值的共振。
在這個意義上,《躍向浩瀚》不僅講述了一個球員的選秀故事,更是提供了一個營銷樣本:平臺通過優質內容打造情緒場景,品牌通過故事介入傳播過程,從而達成影響力與商業價值的共贏閉環。
今年10月,楊瀚森將踏上他的NBA新秀征程。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新起點,也是一位中國NBA球員故事的新篇章。作為NBA中國官方新媒體合作伙伴,騰訊也必將在賽事轉播之外,繼續用優質內容陪伴、記錄楊瀚森的成長軌跡,讓他的故事繼續「躍向浩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