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葉 攝影 雷遠東
《哪吒鬧?!贰杜畫z補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衛填?!贰@些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是幾千年來民眾在中華大地上生存智慧的結晶,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和民眾的價值觀與理想追求。
7月24日下午2:30,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鄭土有,在成都阿來書房舉行題為《民間文學類非遺的保護與創新——從〈哪吒2〉說起》的講座,鄭土有從民間文學面臨的傳承困境、民間文學類非遺該如何保護、創新等角度進行了分享。
鄭土有
講座結束后,四位青年傳習志愿者向鄭土有提問。
民間文學在進行影視改編時,為了獲得市場認可,會做一些顛覆性改編,這也可能會導致原著內核被稀釋。應該如何界定“合理創新”和“過度解構”,這是西南交通大學的學生嚴淑嫻所關注的問題。
傳習志愿者 嚴淑嫻
鄭土有將民間文學類非遺區分為“保護”和“創新”兩個角度,“作為創新,我個人認為應該是不受限的,它可以信馬由韁,哪部分需要你就處理哪部分,然后根據你的理念來進行創作?!编嵧劣幸浴栋咨邆鳌贰读荷讲c祝英臺》的改編為例,向傳習志愿者進行解答,“大膽去想象、創新,把思路打開,我們不能把思維固化,最后被套住。當然創新的作品必須是傳播正能量的。而民間文學類非遺的保護,我們一定要遵循相關的原則?!?/p>
如今,數字技術的應用,為民間文學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形式,但云南財經大學學生孫思淼卻擔憂,技術成本可能拉大城鄉傳承差距。她向鄭土有請教,如何看待技術手段在非遺保護中的普惠性應用,以及是否有低成本落地方案。
傳習志愿者 孫思淼
“你看《哪吒2》,它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才能完成,但完成以后,它的傳播,是不受城鄉限制的,數字技術的應用會越來越普遍。”鄭土有將重點放在了傳播形式和效果上面?!吧碓谵r村的傳承人,有一些年紀稍大,但年輕人會用的東西,他們都會學,比如貴州的侗族大歌,當地人就會利用短視頻優勢,在互聯網上進行傳播?!倍@些成本不高、傳播較廣的方式,在鄭土有看來都是不錯的手段。
文化的傳承,不能缺少年輕人的參與。如今,不少傳統文學利用動漫或游戲,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四川傳媒學院學生羅一茜向鄭土有請教,除了“藝術化改編’”,還有哪些措施能直接激勵年輕人投身原生態傳承?
傳習志愿者 羅一茜
“像傳統的面對面交流,還是能夠吸引一部分人,但數字技術應該會成為民間文學傳播的主流。”鄭土有回答,“用創新的方式,將民間文學類非遺傳播給更多人,讓他們了解,非常重要?!毕茸屇贻p人知道民間文學類非遺“是什么”,再吸引他們去進行深入了解。“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數字技術進行民間文學類非遺傳播是吸引我們年輕人了解非遺、理解非遺、熱愛非遺的有效途徑?!编嵧劣姓f。
傳統民間故事的影視化并不少見,但主創團隊在創作過程中,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既能避免民間文學的同質化,又能突出敘事的獨特性?這是浙江傳媒學院學生侯俊宇提出的問題。
傳習志愿者 侯俊宇
鄭土有認為,在創新的過程中,重點是制作團隊要花功夫去深入了解作品?!懊耖g文學流傳于口耳之間,同一個作品往往有許多異文,并不是像作家文學有固定的文本。所以你必須要把這個作品作全面的了解,才能夠發現哪些地方是你感興趣的,你可以突破;每個人理解不同,感興趣的點不一樣,就能避免同質化的情況?!?/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