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如今已經在車市中占據半壁江山。而市場從早期的狂飆突進逐漸進入成熟期,產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躍遷。
與此同時,頭部企業市場集中度高,行業進入殘酷的洗牌期,早已不是“敢下場就能分羹”的藍海。過去幾年,每年都有新能源汽車品牌退出賽道,即便是存活者,也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而頭部企業憑借規模效應持續筑高壁壘,留給后來者的生存空間不斷收窄。
然而在這樣白熱化的競爭環境中,今年上半年,一汽集團旗下的傳統自主品牌一汽奔騰卻交出了一份頗具含金量的答卷:整車銷量8.8萬輛,同比增長43%,遠高于行業平均增速;其中新能源產品銷量達到7.3萬輛,同比激增近3倍,新能源滲透率突破83%;6月純電車型交付量更是達到1.68萬輛,首次進入純電車型銷量前十榜單。
這一成績并非來自補貼驅動的短期放量,而是轉型體系能力釋放的結果。一汽奔騰是一汽集團旗下子公司,這家積淀70年的國企,用一年多時間走完了多數同行三五年的轉型路,其突圍邏輯背后,藏著新能源下半場競爭的核心密碼。
機制創新與資本驅動并行,重塑國企轉型新范式
傳統車企在轉型過程中往往面臨治理結構僵化、決策鏈條冗長的問題,因此容易被貼上“慢半拍”的標簽。一汽奔騰實現逆勢增長,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而從燃油車時代的老玩家轉型新能源,一汽奔騰快速進入純電銷量前十背后是一場“刮骨療毒”式的機制革新。
2023年,一汽奔騰實施增資引戰,引入江蘇悅達汽車集團投資1.6632億元,一汽股份及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共同增資50億元。該輪增資后,一汽集團持股比例超過98%,悅達集團持股比例為1.9741%。這是一汽奔騰公司自成立以來,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者,補充了新能源轉型的資金彈藥,助力新能源汽車研發與市場推廣。隨后,一汽奔騰在治理結構上也進行了調整,完成了由“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向“一汽奔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商變更,資本機制逐步完善,企業運行效率與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在決策機制上實現了“去行政化”。在中國一汽的全力支持下,一汽奔騰積極開展股份制改革與增資引戰,通過引入不同行業背景和資源優勢的股東,實現資源整合和戰略同步,為新能源轉型帶來多元的資源和支持。
一汽奔騰開啟轉型后銷量呈現大幅上漲趨勢,今年上半年的爆發式增長,正是機制激活后的必然結果。2023年一汽奔騰全年累計銷售突破12萬輛,同比增長為59.4%;2024年銷量突破15萬輛,創十年最佳紀錄。今年上半年,一汽奔騰銷量再次大幅增長逼近9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貢獻了主要力量。
在新能源戰略上,這一改革縮短了產品開發和市場決策周期,使得企業能夠更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從行業角度看,這種“混改+機制優化”的模式為其他國企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治理改革不是“可選項”,而是新能源轉型能否落地的前置條件。
聚焦細分需求、以爆款撬動市場,破解“增收不增利”怪圈
在新勢力扎堆概念營銷、外資品牌押注高端市場的當下,新能源市場的普遍問題是同質化嚴重和價格戰頻繁,許多品牌陷入“增收不增利”。一汽奔騰選擇了一條更為務實的差異化路徑:聚焦家庭用戶的核心痛點——空間、品質與安全。這一策略既貼合女性用戶對“小巧靈活+時尚安全”的出行需求,也滿足下沉市場用戶對“高性價比+大空間”的實用訴求,通過在用戶最關注的場景中精準布局,實現了逆勢突圍。
轉型后推出的首款新能源車型——奔騰小馬,憑借“六好”優勢和“三領先、三第一”的差異化賣點,在上市首年交付就突破10萬輛,成為微型純電市場的現象級車型。2024年,一汽奔騰進一步推出悅意產品序列,計劃兩年內投放6款車型,構建覆蓋A0級至B級的新能源產品矩陣,其中悅意03主打“7萬級大空間純電SUV”,悅意07切入主流家用混動市場,悅意08承擔品牌上探任務。
數據顯示,悅意03與悅意07上市三個月累計交付量突破1.6萬輛,顯現出強勁的市場接受度。業內觀察人士認為,在新能源下半場,精準洞察用戶場景、打造爆款產品,比單純堆砌技術參數更能帶來市場規模和利潤空間,這是奔騰得以迅速放量的重要原因。
技術平權戰略:從“技術圍墻”到“技術共享”,構建全域競爭力
新能源競爭正從單一技術突破轉向綜合體驗競爭。一汽奔騰通過“越影平臺、逐日動力、如意座艙”等技術集群,將造車底層能力系統化,并將關鍵技術平權到不同價位車型,而非局限在高端產品。
以裝甲電池為例,其通過了超國標安全測試,在電池熱擴散與防撞防護方面達到行業領先標準。這一技術在悅意03、07兩款主力車型上均有搭載,解決了新能源用戶最關心的電池安全問題。越影平臺則在空間利用、能耗表現和底盤安全等維度進行整體優化,使得用戶在不同價格區間都能獲得均衡體驗。
這種技術“平權化”策略,在新能源消費逐步由嘗鮮型向理性大眾型轉變的趨勢下具有顯著競爭力。與此同時,與寧德時代、華為等頭部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了奔騰在電驅、電池和智能座艙領域的技術完整性。
從“售后服務”到“生活方式運營”,用生態思維培育用戶黏性
新能源用戶群體年輕化、社群化特征明顯,品牌體驗已不僅僅是車輛本身。一汽奔騰推出的“Joy Pai”用戶服務品牌,將傳統售后服務拓展到用戶的日常生活,圍繞社交、休閑、生活方式構建生態運營。
具體來說,Joy Pai包含Joy Zone(共聊場)、Joy Time(共玩局)和Joy Life(共生圈),以社區運營的思路與用戶建立長期情感鏈接。業內認為,這種生態化運營有助于提高用戶黏性,增強二手殘值和復購率,在產品同質化的背景下為品牌建立差異化護城河。
示范效應:國企深度混改如何催化行業多元平衡
一汽奔騰的上半年表現,標志著新能源競爭已進入新階段:傳統國企完全可能通過治理創新、產品聚焦、技術平權和用戶生態形成系統性競爭力。
它打破了“國企轉型必慢半拍”的固有認知,為行業提供了實踐經驗:在競爭趨同的新能源市場,唯有突破組織惰性、精準定位市場需求并形成生態化運營,才能在紅海中獲得結構性增量空間。
隨著更多國企積極推進混改并探索新能源轉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將從早期的新勢力與少數頭部企業主導,逐漸向更加多元和平衡的方向發展。
一汽奔騰躋身新能源主流陣營的意義,不止在于一份銷量成績單,而在于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國企轉型樣本。新能源市場的下半場已從規模擴張轉向體系能力比拼,誰能在機制創新、產品策略、技術平權和用戶運營四個維度形成閉環,誰就能在存量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這一點來看,一汽奔騰的經驗不僅屬于一家企業,也預示著行業“常態化轉型”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