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點擊上方的藍字《梅州V生活》關注即可
來源 南方日報 南方+
“庭、站、點”融合共治機制入選廣東法院“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創新案例;松口法庭前端治理工作成績突出,獲全省法院通報表揚;畬江法庭獲評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表現突出集體”……
梅江兩岸闊,“楓”正一帆懸。
近年來,梅州法院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抓手,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以23個人民法庭為支點,融入基層治理、做實定分止爭、服務鄉村振興,將司法“神經末梢”抵進基層、貼近群眾,譜寫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新篇章。
一次凝聚合力的調解
“以前打官司要東奔西跑,現在到綜治中心‘一站式’就解決了!”拿到補償款的村民由衷感慨。
2024年7月,梅縣松口鎮泰東村3名村民代表到法庭起訴當地某水電站,認為水電站將該村沿路護欄缺口封閉,致使暴雨漫灌,20多戶村民損失嚴重,要求賠償。
“法官,水都淹到我家二樓了,家具家電全泡壞了!”面對滿臉愁容的村民,梅縣松口法庭深知,群體性糾紛堵不如疏、判不如調,當即聯系綜治中心并發出法律風險提示。
綜治中心迅速啟動“預警—響應—聯動”機制,與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委及水電站代表組成聯合調查組趕赴現場,實地勘察漫灌痕跡、缺口位置等爭議關鍵。
厘清責任后,如何制定雙方均信服滿意的補償方案是關鍵。在松口法庭建議下,綜治中心邀請第三方保險公司獨立評估,逐戶對村民受災損失進行定損,提出合理的補償方案。
綜治中心調解室里,調解員、法官、村民代表和水電站負責人相對而坐。
“根據現場勘察情況和第三方定損報告,水電站確有補償責任。”在法官的指導下,調解員拿出相關材料,有條不紊地向水電站負責人釋法說理。
“補償標準很詳細,又有專業機構評估,靠譜。”法官和調解員逐一解釋
定損范圍、補償標準后,村民放下心來。
經過綜治中心、法庭和村委的多番努力,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村民很快拿到了補償款,糾紛圓滿化解。
基層治理,機杼萬端。如何以法治善為促基層善治?
6月11日,梅縣區法院松口法庭聯動鎮綜治中心干部到松口鎮大塘村現場調解相鄰權糾紛。 通訊員 王振玲 供圖
近年來,梅州法院主動把人民法庭工作融入黨委領導下的“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依托“庭、站、點”深度融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出臺積極參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十條工作措施,以“輪駐、常駐、隨叫隨駐”方式入駐綜治中心,建立矛盾化解雙向流轉機制,構建“訴前引導+訴中委托+訴后聯動”分層遞進解紛體系,做實“指導調解+司法確認”,實現矛盾聯調、問題聯治、平安聯創。2024年以來,全市人民法庭聯合綜治中心化解矛盾糾紛近2000件,訴調對接案件1100余件。
一場批量化解的類案示范
“嫁出去的女兒終于不是潑出去的水了!”近日,平遠縣仁居鎮某村的外嫁女拿到調解協議確認書,眼里笑意藏不住。
原來,該村將集體土地租給能源公司作投資光伏項目用途,并獲得相應的土地租賃費。村集體合作社在制定土地租金分配方案時,未將外嫁女考慮在內。
“我們雖然嫁出去了,但戶口仍在村里,土地租金分配應該有我們一份。”分配方案公示后,小玲兩姐妹找村合作社協商未果,將村合作社訴至法院,要求補發土地租金。
經走訪調查,仁居法庭發現不少戶口仍在本村的外嫁女很關注案件進展,并表達了維權的意愿。如何防止“一案結多案生”?仁居法庭有自己的解法。
以先行提起訴訟的小玲兩姐妹案件為基礎,仁居法庭到村里開展巡回審判,邀請村干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外嫁女參與旁聽庭審,引導大家對訴訟結果有合理預期。
經過審理,仁居法庭依法支持了小玲兩姐妹的訴請。果然,判決生效后,法庭陸續收到多起類似糾紛的立案申請。為“一攬子”化解矛盾糾紛,仁居法庭以前案為范本,召集后起訴的外嫁女與村合作社進行調解。
法官耐心從訴訟成本風險、鄉情親情等方面釋法說理,并發動群眾基礎好、道德威望高的“長者”說事評理,與村干部合力做通合作社負責人思想工作。最終促成村合作社以首案判決確定的補償為標準,與9名外嫁女達成調解協議。
一案結帶動多案止,得益于全市人民法庭從個案思維到類案思維轉變。梅州法院出臺規范示范訴訟流程規定,推行“示范訴訟+類案調解”以來,全市人民法庭促推695件土地糾紛、勞動爭議等系列糾紛批量高效化解。
7月4日,大埔法院茶陽法庭在光哥調解室成功調解一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 通訊員 陳麗 供圖
為推動矛盾糾紛在群眾“家門口”化解,全市人民法庭還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法庭調解品牌。“群眾說事·永光說法”的光哥調解工作室成為當地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的首選;探索總結“一個平臺、兩鄉情愿、三方聯動”的“123”前端治理工作法,形成“客家文化+”圍屋特色調解模式;根據當地鄉風民俗特點推出“豐調語順”“七步解紛爭”等接地氣的調解工作法……2023年以來,全市人民法庭全流程調解案件4922件,93.29%的案件在人民法庭實質化解。
一份“油”盼頭的司法建議
大埔縣地理和氣候條件適合油茶生長,是梅州油茶重點發展地區,全縣種植油茶面積1.2萬畝,油茶種植企業12家,帶動當地1700多戶農戶種植油茶,年產值高達億元。油茶保險作為提高油茶生產抗風險能力的“兜底性”保障,受到企業和農戶的歡迎。
2024年3月,大埔縣某農業公司向保險公司就油茶種植投保,雙方對油茶管理要求、種植風險賠償范圍等達成約定。后農業公司發現油茶樹幾乎沒有掛果,向保險公司報案后,卻遲遲未等到保險公司派人評估鑒定油茶產量,便將保險公司訴至法院。
茶陽法庭受理案件后,發現涉“油茶保險”糾紛在省內未有先例,雙方對保險合同性質、兩次保險鑒定評估結果采信等存在爭議,經過專業法官會議討論,最終判決保險公司賠償農業公司310萬余元。
案件辦結不是終點。“油茶保險對促進產業振興、保障種植戶收益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保險公司不能依法有效履行承保義務,可能造成投保企業或農戶的重大損失。”為此,茶陽法庭向保險公司發出了規范精準承保業務流程、建立承保后督促回訪機制、接案后及時查勘固定證據、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宣傳的司法建議。
“我司將進一步完善精準承保、精準理賠的‘雙精準’模式,組建專業宣傳團隊向農戶詳細解讀農業保險條款,優化回訪查勘流程,采用先進設備確保查勘結果準確性和公正性……”很快,茶陽法庭收到保險公司的司法建議回函。
產業旺、鄉風新,全市人民法庭奮戰在服務“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最前沿——
以小建議賦能鄉村振興大文章。帶著“柚香”的司法建議,幫助金柚協會建立行業“紅黑名單”制度;加大古民居保護力度的司法建議,推動文化保護部門建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大數據庫。2023年以來,發出司法建議23份,采納率、反饋率100%。
7月4日,興寧法院葉塘法庭到產業園區法官服務點開展法律咨詢服務。 通訊員 范佳文 供圖
以優質司法服務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出臺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十項舉措,設立柚子法律工作室、留隍特色食品法官服務工作室,組建大埔陶瓷、大田杮花等專項法官服務組,在茶葉、蔬菜、絲苗米等產業園建立15個特色產業法官服務點。
以法治力量涵育文明鄉風。深入田間地頭、鎮村社區開展巡回審判157場次,指導完善村規民約15個,共創“無訟村居”169個。開展山歌劇普法、法治赴圩、大禾坪小劇場等特色普法活動125場次,推動法治精神在基層蔚然成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