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除掉李密后,正準備出兵東征。忽然從幽州送來降表,原來是羅藝帶著整個幽州投降了。
李淵看完降表,立刻下詔,任命羅藝為幽州總管。羅藝的部將薛萬徹、薛萬均兄弟也都封了官。羅藝手下的司馬溫大臨,是黃門侍郎溫大雅的弟弟,也被召到長安,任命為中書侍郎。
羅藝本是襄陽人,在隋朝當過虎賁郎將(禁衛軍官),跟著隋煬帝征討高句麗后,就留守涿郡(今北京)。天下大亂后,羅藝利用眾怒,捕殺了涿郡郡丞,打開府庫把財物賞給士兵,糧倉的糧食分給窮人,整個涿郡都擁護他。柳城、懷遠等城也相繼歸附,他就自稱幽州總管,成了一方霸主。
后來宇文化及竄到山東,派人招降羅藝。羅藝慷慨激昂地說:“我本是隋臣,怎能投降逆賊?”直接把來使砍了,還為隋煬帝發喪三天。
接著竇建德、高開道等也派人來招降。羅藝對手下將領說:“竇建德這幫人都是大賊寇,不值得跟他們共事。只有唐公李淵在關中起義,民心所向,肯定能成就帝業。不如去投靠唐公吧?”
溫大臨極力贊成。羅藝就讓溫大臨起草降表,送到長安。
羅藝剛接受任命不久,就聽說竇建德率領十萬大軍,從冀州來攻打幽州。羅藝想出城迎戰,薛萬均獻計道:“敵眾我寡,出戰必敗。不如讓老弱殘兵背靠城墻,臨水布陣作誘餌,同時由我帶領精銳騎兵埋伏在城旁。等他們渡河進攻,渡到一半時,我軍突然殺出,定能取勝。”羅藝采納了這個計策。
竇建德果然帶兵渡河。剛渡到河中央,伏兵突然殺出!薛萬均手持長矛,躍馬當先,領著幾百精銳騎兵猛沖竇建德部。
竇建德知道中計,急忙撤退,但已經損失慘重了。他又分兵去搶掠附近城池,再被羅藝派將領擊退。竇建德只好退回他的老巢——樂壽城。
樂壽是竇建德的根據地,他稱之為“金城宮”。
竇建德本是漳南(今河北故城)的一個農民,當兵出身,因為勇猛當上了小隊長。后來因為包庇罪犯,被地方官盯上了。
當時張金稱在河曲(黃河彎曲處,今河北、山東交界)聚眾造反,高士達在清河(今河北清河)造反,到處搶劫,唯獨不進竇建德住的村子。地方官更懷疑竇建德通匪,就抓了他的家人殺掉。
竇建德只好跑去投奔高士達。高士達很欣賞他的才能,讓他帶兵。隋朝的涿郡太守張絢帶兵來討伐,被竇建德用計殺死,竇建德名聲更大了。
后來隋朝太仆卿楊義臣剿滅了張金稱,乘勝進攻高士達。竇建德勸高士達暫避鋒芒,高士達不聽,結果一戰陣亡。竇建德只帶著一百多騎兵逃走。等到楊義臣退兵,他又回來為高士達發喪,召集舊部,勢力重新壯大,自稱“長樂王”,建都樂壽,設置了百官。
不久,有五只大鳥飛到竇建德的宮殿上,后面跟著幾萬只小鳥,過了一天才飛走。
竇建德認為這是祥瑞,改年號為“五鳳”。后來又得到一塊黑色的玉圭,說是上天賜予的。自比夏朝大禹,把國號改成了“夏”。
竇建德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先是打敗了隋將薛世雄,又殺了自立為魏帝的魏刀兒,攻占了冀州、易州、定州等地,擁有十幾萬精兵。只是在和羅藝的交鋒中吃了敗仗。
竇建德非常氣惱,準備挑選精兵再去攻打幽州。正巧這時,宇文化及跑到了魏縣(今河北大名),發檄文招降竇建德。
竇建德召集部下商議,說:“我本是隋朝百姓,隋朝是我的君主。現在宇文化及竟敢弒君篡位,就是我的大仇人!我要為天下人誅殺這個逆賊,你們覺得怎么樣?”
他的納言(相當于宰相)宋正本回答:“大王您從布衣起家,崛起于漳南,隋朝各城陸續歸附,大多是仰慕您的仁義而來。宇文化及本是隋室姻親(宇文述之子,隋煬帝女婿的兄弟),竟敢弒君篡國,真是仇不共天!大王應該立即發兵,聲討他的罪行,這才不愧為義師!”
竇建德大喜,親自帶兵去攻打宇文化及。
這時候,李淵堂弟、唐朝的淮南王李神通,也奉了李淵的命令,進攻魏縣。宇文化及抵擋不住,向東逃到聊城(今山東聊城)。
魏縣被李神通拿下,李神通緊追不舍。宇文化及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就把從隋朝皇宮搶來的珍寶送給海曲的賊帥王薄,求他幫忙。
王薄貪圖賄賂,就帶著人馬來到聊城,和宇文化及合力守城,支撐了多日。突然聽說竇建德也帶兵殺來了,城里頓時一片恐慌,加上糧食快吃光了,怨聲載道。
宇文化及沒辦法,寫信給唐營請求投降。李神通卻怒罵道:“弒君的逆賊,還想跪著求活命嗎?”
他的副手、安撫副使崔世干勸道:“他愿意投降,不妨先答應,將他控制住就好辦了。”
李神通更火了:“我軍風餐露宿這么久,就是為了誅殺逆賊!現在逆賊糧盡計窮,眼看就要完蛋。我要進城親手宰了他,彰顯國威!還能拿他的金銀財寶犒賞將士!今天要是受降,我們師出何名?拿什么賞賜眾將士?”
李神通太蠢了,難道投降的賊就不能殺?賊的財物就不能拿?前面薛仁杲投降,不照樣被殺?
崔世干又勸:“現在竇建德快到了,宇文化及還沒滅,我們內外受敵,必敗無疑!眼看就要成功,不戰就能拿下城池,何必為了貪圖他的財物而拒絕投降呢?”
李神通大怒,竟然把崔世干關進了軍營的監獄!
不久,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從濟北運來糧食進了城。宇文化及的部隊有了吃的,又有了底氣,重新閉門抵抗。
貝州(今河北清河)刺史趙君德在李神通手下,奮勇登上了聊城城墻,李神通竟然在這時鳴金收兵!
趙君德孤掌難鳴,只好退下來。他回去質問李神通為什么鳴金收兵?李神通說:“竇建德的兵快到了,不便攻城。”
趙君德往東邊望了望,根本連個兵影子都沒看見,知道李神通是嫉妒自己搶功,只能嘆氣作罷。過了一夜,才聽到戰鼓震天響——竇建德真的率領大軍趕到了!
李神通看竇建德人多勢眾,就帶兵撤走了。名叫神通,實在不通!
宇文化及一看唐軍撤了,就只用對付竇建德了,于是大膽出兵交戰。沒打幾個回合,就被竇建德殺得七零八落,狼狽地逃回城里,關上城門死守。
竇建德指揮大軍四面猛攻。王薄等人在城頭拼命防守,一直撐到晚上,好歹沒出大亂子。
這天晚上,攻城更猛烈了。王薄怕守不住,急忙派人去請宇文化及一起上城指揮。可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說:宇文化及已經睡下了!
王薄氣壞了:“這都什么時候了?還有心思睡覺!這種酒色之徒,成不了大事!我還管他干嘛?”說完,立刻命令部下打開城門,迎接竇建德軍!
竇建德率兵入城,搜捕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正和蕭皇后睡得香呢,突然聽到外面殺聲震天,這才慌忙披衣起床,跑出寢宮,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正好撞上竇建德的士兵,一把抓住,捆了個結實。
還有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以及楊士覽、武元達、許弘仁、孟景等死黨,有的騎馬狂奔,有的持械頑抗,最終都走投無路,全被抓了。
竇建德肅清了宇文化及的殘部,就請蕭皇后出來見面。蕭皇后躲不過去,只好厚著臉皮出來。
竇建德對蕭皇后恭恭敬敬地行了臣子之禮。他又設立了隋煬帝的牌位,穿著素服為煬帝發喪。然后把宇文智及、楊士覽、武元達、許弘仁、孟景這五人,推到煬帝牌位前,砍頭祭奠。宇文化及則被關在囚車里,連同他的兩個兒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一起押著。
竇建德收集了傳國玉璽、皇家儀仗以及蕭皇后以下的所有人,下令班師回國。
回到樂壽后,竇建德才下令把宇文化及父子三人,全部凌遲處死。
竇建德本人不好女色,妻子曹氏不穿綾羅綢緞,婢妾只有十幾人。他得到隋宮里的幾千名宮女,全部遣散回家。只有蕭皇后無處安置,就在宮里單獨收拾出一個院子讓她居住。
蕭皇后風韻猶存,不甘寂寞,但竇建德的性格和宇文化及截然不同。她只能對著春花秋月,獨自悶坐傷心。湊巧,之前嫁到突厥和親的義成公主從突厥派人來接蕭皇后。
竇建德就問蕭后愿不愿意去突厥。蕭后滿口答應。竇建德就派人送蕭后北上了。一同去的還有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齊王楊暕的遺腹子)。到了突厥,義成公主熱情接待了他們。
突厥的可汗處羅可汗是始畢可汗的弟弟,也很禮待蕭后,還立楊政道為隋王(象征性的),讓他住在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蕭后這才安心住下。
關于義成公主和親的事,我們在此補說一下。
突厥原本是匈奴別支,住在北方大漠。北魏末年,酋長土門自稱伊利可汗,稱妻子為可敦(王后),勢力漸強。他兒子俟斤繼位后,稱木桿可汗,吞并鄰國,稱雄塞外。
北齊、北周時,分治北魏舊地,互相攻打,都爭著和突厥聯姻,倚為外援。突厥的勢力更強。
隋文帝楊堅篡周建隋后,俟斤的侄子沙缽略可汗想為北周報仇,多次侵犯隋朝,反被隋軍打敗。隋朝又用反間計,挑撥俟斤的兒子阿波可汗和沙缽略內斗。
阿波可汗奪了沙缽略的地盤,自立為西突厥可汗。沙缽略害怕了,向隋朝求和,年年進貢。
沙缽略死后,弟弟莫何可汗繼位,莫何可汗又傳位給沙缽略的兒子都藍可汗。
后來莫何可汗的兒子染干向隋朝求婚,隋文帝便把宗室女安義公主嫁給了他,賞賜豐厚。都藍可汗因此猜忌染干,發兵攻打他。
染干戰敗逃到隋朝,隋朝封他為啟民可汗,賜地住在夏州(今陜西靖邊)和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之間。
安義公主死后,隋朝又把宗室女義成公主嫁給他做繼室。啟民可汗非常感激。
后來突厥內亂,都藍被殺,啟民可汗就回到北方,成為突厥的大可汗,對隋朝更加恭敬。
啟民可汗死后,兒子始畢可汗繼位。按照胡人風俗,兒子可以娶后母,于是義成公主又成了始畢可汗的可敦(王后)。
始畢可汗很強盛,隋末的很多反王都向他稱臣,連唐高祖李淵也曾向他稱臣。
始畢可汗死后,弟弟處羅可汗繼位,義成公主又嫁給了他。義成公主聽說隋朝滅亡,蕭皇后等人寄居在竇建德那里,就派人去接。這也可以算是她顧念娘家骨肉之情了。
再說竇建德,送走蕭皇后后,又向東都洛陽的皇泰主楊侗上表,報告誅殺逆賊宇文化及的情況,楊侗遂加封竇建德為夏王。竇建德欣然接受,面北跪拜謝恩。沒想到過了兩三個月,楊侗竟被人毒死了!
至于楊侗被毒死的原因,且聽下回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