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守護神”常書鴻臨摹的莫高窟257窟《鹿王本生》。 南山博物館供圖
繼莫高窟158窟涅槃佛像、莫高窟275窟交腳彌勒佛等大型展品平安入駐南山博物館展廳后,“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藝術大展”布展工作近日迎來新進展。隨著全部文物順利抵達,展覽進入布展沖刺階段,7月26日將如期為粵港澳大灣區觀眾獻上一場震撼心靈的敦煌文化盛宴。
展出壁畫為前輩藝術家們臨摹
工作人員屏息拆出唐代佛經孤品
布展現場,展廳主體已搭建完成,文物點交、文物入柜及壁畫上墻等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在文物交點區,工作人員佩戴口罩與手套,屏息凝神地將一件國家一級文物——《佛說大藥善巧方便經》從特制木箱中取出,輕輕安放于案臺后緩慢展開,反復確認文物狀態。這件唐代宮廷寫經距今已有1300多年,其楷書純熟,章法嚴謹,筆力遒勁,書法極佳,充分展示了唐人寫經體小楷書法的風采,是敦煌寫經中的精美之作。尤為珍貴的是,《佛說大藥善巧方便經》不見于現行各經藏收錄,唐以前和唐以后均不見此經流行,藏經洞出土的是孤品。
展廳另一側,布展團隊小心翼翼地將莫高窟259窟禪定佛安置于朱紅色墻面的洞窟背景中。禪定佛像是莫高窟塑像代表作之一,佛像結跏趺坐,兩眼前視,嘴角露出一絲發自內心深處的微笑,神情恬靜和悅。禪定佛內心活動表現深刻,傳遞出強大的平和與安靜,是敦煌石窟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穿行于展廳,已上墻的壁畫臨本精美絕倫,涵蓋莫高窟壁畫各類題材,勾勒出敦煌藝術的恢弘氣象。此次展出的壁畫幾乎都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敦煌研究院的前輩藝術家們臨摹,部分壁畫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歷史。這些臨摹品直觀反映了老一輩莫高窟臨摹藝術家對壁畫內容、藝術形式、風格特征的把握,和繪畫造型、色彩素養等方面的能力,是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與千年壁畫對話的結晶。
將繼續圍繞文物入柜、燈光調試等展開
作為華南地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展品最豐富、文物數量最多的敦煌文化藝術大展,“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藝術大展”匯集205件套珍貴展品,包括6個1:1復原洞窟,4件臨摹彩塑,60余幅壁畫臨摹品,80余件套珍稀文物真跡,全方位展現敦煌文化的深邃內涵與不朽魅力。自布展工作啟動以來,策展團隊、文博專家群策群力,力求為觀眾呈現恢弘壯麗的敦煌藝術奇觀。策展人介紹,文物順利抵達進場后,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原則上,如何盡可能把文物魅力展示出來,是一個巨大挑戰。大展前的布展工作還將繼續圍繞文物入柜、壁畫上墻、燈光調試等展開,開展前的講解志愿者培訓、文創等各項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藝術大展”將于2025年7月26日至11月23日在深圳南山博物館盛大展出。展覽采用分時段預約方式進場參觀,購票觀眾及符合免票條件的觀眾,可通過“南山文體通”小程序進行參觀預約。
采寫:南都記者 陳紫嫣
圖片來源:南山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