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毛爸。
標題是在百度首頁看到的,因為有疑問,所以末尾加了問號:
是大主播辛巴旗下的衛生巾品牌棉密碼:
▲圖片來源于新京報公號,版權歸其所有
衛生巾的品質,一直都是中文互聯網上的月經話題,無論是用過棉密碼的,還是沒用過的女性讀者,現在可能都非常想問毛爸一句:
衛生巾真的可能會致癌嗎?
毛爸的回答是:
若衛生巾加了不該加的東西,并堅持長期使用的話,確實有致癌的可能性。
1. 棉密碼這次出了什么事?
知名媒體新京報今天刊文說,消費者集體送檢的檢測報告顯示,從2019年9月到2025年1月,棉密碼多個批次的衛生巾都檢出了超高含量的硫脲。
其中一款衛生巾的硫脲含量甚至高達16653.4679μg/g,也就是16.65毫克/克,這個數據就非常可怕了。
2. 硫脲(liú niào)是啥?
尿素大家都熟悉,硫脲也被稱為硫代尿素(硫脲分子結構中的硫原子取代了尿素中的氧原子)。
雖然被稱為硫代尿素,但在農業應用上,硫脲并不能代替尿素施肥,只能用作植物生長調節劑(比如防止農作物的種子或根莖休眠)。
在工業上,硫脲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在紡織業用作還原劑和防染劑,在混凝土中添加可以加速水泥硬化,在橡膠行業可以作為硫化促進劑試用……最主要的應用,是在金屬表面除銹的時候作為酸洗緩蝕劑試用,以降低酸洗液對金屬基體的腐蝕。
3. 硫脲對人體有害嗎?
關于化學品的危險性,我們國家有兩個目錄文件。一個是《劇毒化學品名錄》,一個是《危險化學品目錄》。
《危險化學品名錄》最新版是2023版,其中序號1291就是硫脲:
既然是危險化學品,長期超量接觸的話,肯定對人體有害。
硫脲已被證實的對人體最主要的危害,就是會影響碘的吸收,從而導致甲狀腺疾病:
新京報對此次事件的報道中說,有30多人自訴(請注意這個詞)患了甲狀腺癌,還有其他消費者反饋甲狀腺功能病變:
另外,硫脲也有一定的發育毒性:
在此次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媒體說硫脲有生殖毒性,長期接觸還可能損傷臟器,這兩點毛爸沒有找到可靠的資料支撐。
4. 那么硫脲會致癌嗎?
這次事件,有4個點在一起恰好能搞個大新聞:
1)硫脲是3類致癌物(許多媒體說是2B類致癌物,不嚴謹)
2)長期接觸硫脲可能導致甲狀腺疾病
3)棉密碼衛生巾很多批次都測出了超高含量的硫脲
4)30多位棉密碼衛生巾的使用者都自訴患了甲狀腺癌
正是因為以上4點,【辛巴賣的衛生巾讓30名用戶患甲癌】這個話題會成功上熱搜。而“致癌物”這三個字,一直以來也都是流量密碼。
但事實上,相較1類和2類致癌物,3類致癌物的意思,恰恰是——沒有足夠的動物或人體證據,來證明該物質是否會致癌——3類致癌物可以直譯為【在致癌性上無法分類的物質】。
雖說甲狀腺癌是最輕的癌癥,但畢竟也是癌呀!
這一次,如果有特別專業的部門和組織介入調查的話,那可能會給硫脲到底致癌與否提供一些新的證據。
可我們的現狀是,出了問題以后,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30多位患甲癌的消費者,病因到底是不是衛生巾上的硫脲造成的,又很難界定。
所以,在【確定硫脲到底會不會致癌】這點上,這次事件估計很難提供新的東西。
但無論致癌與否,只要真的確實傷害到了用戶的甲狀腺,那就是非常罪惡的偽劣產品!
5. 紙尿褲相關的國家標準,對硫脲有添加規定嗎?
檢出硫脲的棉密碼衛生巾,都是2025年1月之前的。
2025年1月之前,紙尿褲執行的國家標準有兩個:《衛生巾(護墊)》(GB/T 8939-2018)和《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GB15979-2002)。
很遺憾,制定這倆標準的時候,組委會沒有任何人能想到會有企業往衛生巾里添加硫脲。所以,基本上等于沒有任何規定。
不過,已經有新變化了。
最新版本的《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要求》(GB15979-2024),已經在7月1日開始施行了。
這份新國標,明確規定,原材料中不得添加被列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的禁用化學物質(碘除外):
而硫脲,正好屬于《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里的禁用成分:
6. 棉密碼為什么要在衛生巾中添加硫脲?
衛生巾這個品類,其實已經非常成熟了。
雖然大家經常吐槽衛生巾尺寸問題和蟲子的問題,但事實上,大品牌的產品基本上是不存在安全和品質問題的。甚至于,衛生巾發展到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任何創新的空間了。
在這種市場背景下,新的野蠻人想進市場廝殺,有且只有一條路——搞偽概念創新。
所以,我們會看到,現在有各種所謂的功能型衛生巾。
有的能補充益生菌,有的能補充膠原蛋白,有的有這個材料那個材料……對高認知媽媽來說,一眼看過去就是智商稅:
棉密碼衛生巾打的概念是茶多酚和抑菌:
▲圖片來源于新京報公號,版權歸其所有
茶多酚是茶的關鍵,長期攝入確實有一定的益處,可是把茶多酚呼到私處,能有啥用?這是要練九陰真經么?
至于抑菌——衛生巾出廠前本身就是要消殺的,還有必要專門再去抑菌嗎?
為了搞茶多酚和抑菌的概念,棉密碼的衛生巾產品有這么一個小芯片:
▲圖片來源于新京報公號,版權歸其所有
那其實就好理解了——添加硫脲確實會實現一定抑菌的目的,所以,可能棉密碼的委托工廠,直接用硫脲代替了所謂的茶多酚吧。
但棉密碼和委托工廠可能都不知道:硫脲的抑菌能力,和濃度毒性,是成正比的。
7. 其他品牌衛生巾可能有硫脲嗎?
新京報的報道中提到,棉密碼衛生巾的芯片,來自于佛山市順德區州福慈鑫無紡布有限公司:
如果最終能證明,硫脲確實主要來源于州福慈鑫公司的芯片,那么:
所有用這家公司同一種芯片的衛生巾,都可能含有硫脲。
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的衛生巾里,有類似的小芯片,都可以問一下品牌方來自哪個公司。
8. 需警惕帶有抑菌功能的衛生巾嗎?
我們國家對抑菌功能的標注管控很嚴。
一款產品,如果標注抑菌,那就必須拿出證明自己真的能抑菌的功效證明。
但是,具體用什么抑菌,我們現階段是不管的。
也就是說,那些帶有抑菌功能的衛生巾,到底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抑菌的,我們很難知道——如果是大品牌,基本上都沒問題。但若是小品牌,尤其是其他附加功能一聽就很智商稅的,確實有可能存在跟棉密碼類似的安全隱患。
不過,從毛爸的角度來說:衛生巾這種產品,功能越少越安全。既沒必要追求所謂的抑菌功能,更沒必要為所謂的抑菌功能溢價付費。
9. 別相信【天然】兩個字
老讀者應該知道,毛爸以前寫過很多兒童洗護產品的科普文章。
文章里有個觀點:很多所謂的天然的東西,都是打著天然的旗號,在后面猛加各種違規的化合物。
這次的茶多酚也是天然的,但到最后,發現抑菌的其實是新國標不允許添加的硫脲?
所以,真的別相信【天然】二字能帶給你的各種功效,否則的話,老祖宗的壽命比我們長多了。
10. 衛生巾行業真正的問題
衛生巾的品質,一直都是中文互聯網上的月經話題,隔段時間就會被拎出來炒一炒。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
無論怎么炒,幾個傳統大品牌最后都沒有特別的實錘哪里有問題;反而每次炒過之后,又會有新的衛生巾品牌出現?
所以,這次棉密碼衛生巾的硫脲事件,如果新京報的報道全部屬實并且報道里的猜測也全部屬實,那就揭露了衛生巾行業真正存在的問題(不特指棉密碼):
通過造謠衛生巾有問題來煽動消費者情緒,再利用情緒推出明顯智商稅新功能的新衛生巾品牌。而這些新品牌的新衛生巾產品,反而才是真正有問題的衛生巾!
當然,不代表全部,也不特指棉密碼。
新京報的報道原文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