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補貼申請無捷徑:業主共識是前提,規范操作是硬道理
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老舊電梯更新補貼(下簡稱“國債補貼”)落地廣州,首批資金已于今年6月底7月初兌現。在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老舊電梯更新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時下廣州各小區已掀起一股更換電梯的熱潮,老舊電梯更新加速。
近日,新快報記者深入越秀區、天河區、番禺區等社區一線進行實地走訪發現,不同小區正探索出多元資金組合模式破解“換梯難”,為仍然數量巨大的、有更新電梯需求的街坊提供經驗參考。專家強調,業主共識、資金到位及規范操作是成功申請國債補貼的關鍵。
越秀區豐景大廈
國債補貼+小區共有資金模式
業主自管模式跑出加速度30萬國債補貼率先落地
■豐景大廈電梯更新竣工后,業主慶祝。
豐景大廈電梯更新改造交付儀式。
“錢到了!30萬元到賬了”今年7月1日上午,廣州市越秀區豐景大廈微信群被這條消息刷屏。區財政支付中心30萬元到賬,標志著廣州首筆超長期特別國債老舊電梯更新補貼正式落地。加上小區500余萬元公共設施基金,豐景大廈兩部運行25年的電梯完成“無額外分攤”更新,216戶業主一分未掏。
“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也是第一批拿到紅利的。”豐景大廈業委會主任周活寧告訴新快報記者,2024年9月,住建部將住宅老舊電梯更新納入國債支持范圍,豐景大廈業委會連夜在國家部委網站填報資料、取得賦碼,兩小時內完成十余張表格上傳,成為廣州首批48個申報小區中動作最快的一個。
該大廈電梯更新資金閉環清晰:項目總價78.28萬元,其中30萬元來自國債補貼,剩余48.28萬元由小區歷年累積的共有資金支付。“等于給每戶發了4000元紅包。”周活寧算了一筆賬說,有了共有資金,更新才得以零負擔落地。
豐景大廈申報國債補貼更展現驚人效率,自管模式確保了“決策鏈”極短。周活寧介紹,小區堅持“業主大會授權—公開招標—全程公示”路徑:2024年6月業主大會以90%以上高票通過電梯更新方案;7月簽約三菱品牌,選用非標化、高配置轎廂;去年10月動工,12月竣工,至今零故障運行。發改、質監、房管、街道等部門在竣工慶典上集體點贊。
記者了解到,眼下廣州已有番禺海龍灣(49臺電梯更新)等自管小區跟進,同樣采用“共有資金+國債補貼”模式,業主無需再掏腰包。業內人士評價,豐景大廈用實踐證明:只要賬戶透明、程序合規,政府補貼就能直達業主,中間環節零截留,老舊小區改造“錢從哪里來”的難題迎刃而解。
天河區寶供大廈
國債補貼+業主自籌資金模式
告別“電梯驚魂”老舊單體樓電梯成功換新
■天河區寶供大廈業主用上新電梯。
“國債補貼真是救急啊!換電梯后踏實很多,安全感滿滿!”7月22日,天河區寶供大廈業主李小姐按下嶄新的電梯按鈕,滿臉輕松。這棟僅有2臺電梯的單體樓,曾因設備超齡、故障頻發,讓住戶“談梯色變”。今年6月底,借助30萬元國家補貼,兩臺電梯僅用半年便完成更新,成為廣州老舊電梯改造的鮮活樣本,并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政府補貼降低門檻,電梯專業公司代辦手續,物管精準組織,業主分攤費用,多方合力,讓“換梯難”變成“換梯快”。
據寶供大廈業主介紹,該大廈電梯已服役超過20年。2023年至2024年間,頻繁停運、困人、急墜等險情不斷:電梯下行時數字突然消失,門在2樓意外打開;其中一臺電梯故障,另一電梯運行時,高樓層住戶一等就是十幾分鐘。“大家都怕,換電梯成了最強烈的呼聲。”業主李小姐回憶,不過由于費用等原因,更換電梯遲遲未落實。
轉機出現在2024年12月。物業管理公司貼出通告,同步拿出“國債補貼+業主自籌”方案:兩臺電梯總價56.5萬元,電梯公司代為申請國債補貼30萬元,剩余26.5萬元由業主按樓層、面積分攤。“我家在8樓,如果沒有國債補貼,我家要掏4000多元,補貼后只交2000多元,壓力小了一半。”李小姐說,2000元換來了未來20年的安心。
方案公布后,物管挨家挨戶收集簽名,電梯公司全程協助跑審批。今年1月啟動簽名,4月第一臺電梯投用,6月第二臺電梯交付。“我們的成功原因,很大程度也得益于物管公司的組織,以及我們小區選擇的這家電梯公司可以代為申請補貼。整個過程公開透明,大家一看自己掏的錢不多,簽名很快過半。”據介紹,寶供大廈物業管理公司目前還同步申請了物業維修基金,“基金到賬后,會退還業主已交款項,等于再減一次負。”這一筆筆減負的費用背后,是一棟20年樓齡單體樓的“換梯賬本”,也是城市更新里頗具煙火氣的民生故事。
番禺區康裕北苑
國債補貼+小區維修基金模式
30臺老電梯2臺“試水成功”業主同意率仍是攔路虎
■番禺區康裕北苑用上新電梯。
番禺區市橋街康裕社區康裕北苑的老舊電梯更換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國債補貼資金的助力下,共有11棟樓、30臺電梯的康裕北苑,于今年3月成功更換了10棟與11棟的兩臺電梯,并于6月底領取到國債補貼資金。電梯更換的背后,是基層工作者面對居民訴求差異、簽名率達標難等重重挑戰的艱辛付出。民意協調,成為決定電梯能否“新生”的第一道關鍵門檻。
該小區居民陳健偉,同時也是原業委會主任,親歷了此次小區電梯更換的全過程。更換一臺電梯的總費用約為20萬元,國債補貼政策猶如一場“及時雨”,覆蓋了其中15萬元的大頭。剩下的約5萬元差額,則通過小區維修基金解決,居民無需額外掏錢。陳健偉坦言:“我們這兩臺電梯借到了國債補貼的‘東風’,在推進過程就減少了很多阻力。”
然而,申領國債補貼并非易事。“啟動時,共就8臺電梯更新做工作,但是6臺沒有動員到足夠的業主簽名,主要是有些住戶不同意或者找不到人。”康裕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黃波道出了推進過程中的最大痛點——住戶簽名率不達標,這直接導致了去年首批啟動的8臺電梯更換計劃中,有6臺無奈“流產”。究其原因,復雜多樣:部分住戶對電梯的嚴重隱患認識不足,“并不知道電梯在檢查時很多不合格,也不知道零件找不到”;有的住戶長期空置或難以聯系;更核心的矛盾在于,不同樓層、不同年齡的居民對更換的需求和態度存在顯著差異。
黃波介紹說,一些住在低層或身體尚可的老人覺得“能用就行”,對更換的必要性存疑,或對費用分攤有顧慮。而年輕居民則更看重新電梯帶來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體驗,如新電梯的冷氣功能在炎熱夏季帶來的清涼,以及關鍵的延時關門功能對于攜帶嬰兒車、搬運物品的家庭提供了極大便利。“大家觀念不一致”,成為凝聚共識的難點。
另一難點在于“前期需要全額墊資”,黃波介紹,由于國債補貼資金需在電梯竣工驗收并完成申請流程后才能撥付,而電梯公司需收到款項才肯進場施工,這15萬元的“空窗期”成了攔路虎。“就這兩臺電梯的更新,我們和物管公司、電梯公司反復溝通,最終說服他們先行墊資,待國債補貼申領下來再償還。”這一溝通協調的過程耗費了大量精力,但成功破解了啟動資金難題。黃波說,居委會在動員簽名時就提前給居民打了“預防針”:盡力申請國債補貼,但無論成功與否,電梯都必須更換,能申請到是“錦上添花”。萬一沒有批下來,用了維修基金后不足的部分大家要補上。
黃波說,兩臺電梯換新讓更多觀望中的樓棟看到“花小錢辦大事”的可能,目前嘗到甜頭的康裕社區正乘勢而上,全力推進小區內另外24臺老舊電梯的更換工作。康裕北苑逐步推進的經驗,為破解老舊小區電梯更新改造的資金困境提供了“番禺樣本”。
番禺中海藍灣小區
國債補貼+小區維修基金+業主自籌資金模式
516戶7天湊齊近200萬 “沖刺”電梯更新
■番禺區中海藍灣多方努力共同推動電梯更新。
在政府國債補貼政策引導下,廣州番禺中海藍灣小區僅用7天完成516戶業主近200萬元自籌資金收繳,實現100%交齊率。作為番禺區首例采用“國債補貼+維修基金+業主自籌”模式的小區,14臺服役20年的老舊電梯有望迎來更換。
2025年2月,廣州市發布住宅老舊電梯國債補貼指引(15萬元/臺),中海藍灣物管聯合業委會迅速響應,擬定“政府補貼40%+維修基金30%+業主自籌30%”方案,經業主投票超雙三分之二同意后,向番禺區住建局申報。中海藍灣物業經理鄭琳瑯透露,目前小區14臺電梯更新處于“只欠東風”階段:小區維修基金啟用簽字率近100%;業主自籌資金近200萬元到位;電梯公司已同意墊付國債補貼資金,國債補貼申請已提交并靜候批復。
“群里發收款碼后,業主們秒付款,最后還有熱心業主主動幫鄰居墊錢!”鄭琳瑯回憶電梯籌資的7日攻堅仍顯激動。面對今年2月26日當地街道辦“資金未閉環將取消補貼資格”的最后通牒,516戶業主展開與時間的賽跑。業委會迅速出具委托書,物業公司同步發布收款通知,收款二維碼、電話、上門解釋三線并進。最艱難時刻,社區溫情破冰。部分樓棟僅缺1-2戶資金,熱心業主直接墊付;海外業主協調時差完成轉賬……最終,7天收齊業主自籌資金近200萬元。
鄭琳瑯說,如今與上海三菱電梯公司的合同已簽。眼下,小區只待批復一聲令下,便可啟動排產安裝。14臺電梯能否一次性獲批國債補貼仍是未知數,“若14臺未全數獲批,或需與業主再溝通協調調整方案。大家期望值很高,我們會盡全力不讓任何一棟業主失望。”鄭琳瑯說,希望抓住國債補貼機遇,力爭讓14臺“高齡”電梯早日集體“退役”。
廣州3400臺老舊電梯申請國債補貼 番禺區申報數量全市居首
據廣東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的有關數據,2024年末,廣東省在用電梯保有量超過120萬臺居全國首位,約占全國總數11%,其中15年以上的住宅老舊電梯預計已超13萬臺。大部分住宅老舊電梯雖年檢合格,但故障率較高、風險隱患較多給群眾出行帶來風險和不便,居民對老舊電梯更新有強烈的期盼。今年1月28日,廣東省印發通知,重點支持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舊電梯(2010年1月1日前辦理了使用登記證的住宅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如申報成功,將按更換一臺老舊電梯通過超長期特別國債15萬元/臺標準給予定額補助。
據各區公開數據及比例估算,今年以來,在廣州市住宅老舊電梯更新補貼申報工作中,總計約3400臺住宅老舊電梯申報了國債補貼,涉及國債補貼金額超5億元。其中,番禺區向市級申報國債補貼的住宅老舊電梯共831臺,涉國債補貼1.25億元,占全市申報量24.2%,排名全市第一。與此前電梯更新改造模式不同的是,本次更新改造活動模式屬于以舊“煥”新,申報成功后每臺電梯將獲得15萬元的國債補貼資金。
為了推動老舊電梯更新,廣州各區也十分重視。以申報數量最多的番禺區為例。番禺區全面摸查首次登記時間超過15年的存量電梯情況,并反饋屬地鎮街、在管物業企業,將符合條件的2299臺電梯改造項目納入年度集中申報計劃。此外,由區住建局分管領導帶隊分別到各鎮街,組織居委、物業公司、電梯企業進行政策宣講,就群眾工作如何開展、電梯更換流程、申報材料準備等關鍵問題講透。利用番禺融媒、番禺物協公眾號、小區業主群等載體,深入開展電梯集中化、規模化更新改造及國債申報流程等政策宣傳,提高居民的政策知曉度和參與積極性。
在推進過程中,突出快捷高效。指導電梯企業駐點辦公,提供勘察、咨詢、墊付資金等配套服務,出具申報方案,給予團購優惠價格;指導居委、物業公司、居民代表利用晚上、周末聯合上門宣貫答疑,通過居民議事平臺或微信小程序線上接龍等多渠道高效完成居民意愿收集。加強部門聯動,項目備案時間壓縮為0.5天,指導申報單位完成線上平臺的數據錄入,組織開展申報資料聯合審查。
專家說法
申請補貼無竅門 三要點缺一不可
老舊電梯換新,國債補貼15萬元/臺,這筆錢到底好不好拿?廣東省華南和諧社區發展中心主任周活寧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進行了權威解讀。作為全國首批成功申請電梯更新國債補貼小區的實踐者,周活寧強調:“國債補貼申請并不難,也沒有竅門,規范操作和資金配套才是成功關鍵。”
周活寧坦言,申請國債補貼有“三要點”。申請國債補貼核心難點首要是業主共識。“必須召開業主大會,無論有無業委會,都需要三分之二業主參與投票且過半數同意更新方案,這是硬性門檻。”其次在于資金配套。政策規定,電梯每臺補貼15萬元,“超出部分需業主自籌或使用小區共有資金、維修基金。若配套資金無法落實,15萬元補貼同樣無法申請。”第三關是資料填報:合同、發票、驗收報告、業主決議等眾多材料必須一次上傳,稍有缺項即被退回,“街道和區住建局最近都在辦培訓,建議小區固定一名懂填寫各種資料表格的‘專員’”。
共有資金可以構筑“快車道”,周活寧以其所在的豐景大廈首個成功案例(第一個提交申請的小區)說明資金模式的關鍵作用。“我們小區利用豐厚的共有資金支付了全部更新費用,自主選定電梯、簽約安裝公司,高效完成安裝驗收,趕上去年國債補貼的申報窗口,成為首個受益者。”對于無共有資金的小區,周活寧強調“宣傳到位”與“快速行動”缺一不可。“必須將國債補貼政策廣而告之,讓業主清楚:抓住近一兩年的政策窗口期,意味著顯著減輕出資壓力。”他表示,宣傳不足會導致業主誤以為仍需全額自籌,集資積極性驟降,最終因配套資金不足錯失國債補貼。
針對如何爭取國債補貼,周活寧特別澄清誤區:雖然拿到國債補貼時間比較長,但“國債補貼申請不靠竅門。核心是小區真實存在更新需求,并嚴格依照國家發改委平臺要求,規范、如實申報,滿足所有程序和資金條件,補貼一定能到位。”
■采寫/攝影:新快報記者 梁燕芬 謝源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