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真正的盼望,人應該追求什么價值,道德“最后的根據”是什么,關于世界,我們究竟能確切地知道多少東西……這些讓你困惑的根本問題,也曾困擾過孔子、蘇格拉底、尼采……
如果你曾試圖嚴肅地追問生活的意義,最后目光一定會落到哲學里去。
康德晚年說,他一生的努力只是為了回答三個問題:我們能夠知道什么?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應該信仰什么?這部書也想提請讀者以這三個問題為準繩去考察哲學的歷史。書中對公元前兩千多年至今的哲學思想做了歷史梳理,既有佛教、儒家、道家等東方哲學,也涵括了從古希臘羅馬哲學、中世紀哲學一直到當下的哲學人類學等西方思想。最終你會發現,雖然每個時代的每位思想家對這些問題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但基本上,他們能做出的回答并不是無限多樣的。
哲學是一門讓人望而生畏的學科,但是,在哲學的開端,也就是古希臘時代,哲學遠沒有現在這么拒人于千里之外,毋寧說,它就是生活本身。
其實,哲學仍然關心著我們的生活,只是幾千年的學科發展讓它看起來高冷無比。我們該如何回到哲學的原點,使其能夠作用于我們的生活?閱讀哲學史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通過寫作者的挑選和梳理,我們可以在一本書的體量中了解不同哲學家的思想精華,明晰哲學自身的流變,為后續的閱讀找到方向。
德國學者漢斯·約阿西姆·施杜里希所著的《世界哲學史》是一本全面、扎實、緊湊、易讀的哲學入門讀本。本書涵蓋了世界哲學史上的具有重要地位的100多位哲學家及流派的思想,從他們的生平、思想主旨及后世影響等多個角度進行描述,方便讀者把握哲學家及其思想之間的聯系,以及各思想在哲學史上的坐標。
除了全面、扎實、緊湊、易讀的優點,這本書還有兩大特色:首先,本書擁有全球視野,與市面上大部分哲學史不同,這本書不局限于以古希臘為源頭的西方哲學思想脈絡,同時兼顧了對印度及中國的哲學思想的介紹,“會通中西印三大文明“;其次,注重與當下生活的聯系,本書花了上百頁篇幅介紹當代哲學的研究主題和問題意識,例如科學與哲學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動物的關系、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等。讀完以后,相信會對“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的問題建立更為直觀的認識。
正因如此,《世界哲學史》成為了一本廣受好評、經久不衰的經典著作,豆瓣評分9.3,全球暢銷70年,再版17次,是哲學愛好者不可不讀的哲學史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