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市司法局公布了2025年全市法治副校長優秀案例、育人故事、精品微課征集活動名單,我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庭長冒麗申報的《構建“三維普法”模式筑牢校園反欺凌防線》獲評優秀案例特等獎。
構建“三維普法”模式 筑牢校園反欺凌防線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如皋法院與如皋市白蒲高級中學深度聯動,聘任資深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針對青少年成長中的校園欺凌隱蔽性強、學生應對能力不足等問題,立足司法實踐,協同發力,構建“預防教育—干預矯治—長效治理”三階遞進工作法,推動法治教育從“單向灌輸”向“多元共治”轉變,助力打造平安校園。
一
精準施策,法治教育入腦入心
沉浸式普法,讓法治教育“實”起來。針對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欺凌問題,以“小江被群毆侮辱案”等典型案例為素材,設計《向校園欺凌說“不”》專題普法課程。通過播放影視片段,解讀法律條款,剖析欺凌行為的法律后果。例如,結合影片《第二十條》中“韓雨辰事件”,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既保護他人又避免法律風險”,強化法治思維。
場景化互動,讓法治教育“活”起來。利用國旗下講話、大課間廣播等場景開設“3分鐘法治微課堂”。通過校園廣播講解“網絡欺凌證據固定技巧”“如何應對語言暴力”等實務知識,覆蓋全校3000余名師生。開學季,法治副校長以“人人都是英雄”為主題作國旗下講話,激發學生共治意識。
數字化普法,讓法治教育“伸”出去。錄制《法律護航 平安成長》系列微課,通過講解校園欺凌相關法律知識,結合真實庭審錄像和動畫演示,生動解析欺凌行為的法律后果及維權途徑,使學生明白校園欺凌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違法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在面對欺凌行為時能勇敢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成為學生、家長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
二
網格化治理,構建風險防控體系
三級預警機制。建立“班級觀察員(學生)—年級輔導員(教師)—法治副校長(法官)”三級聯防網絡。每班設立法治觀察員,定期排查矛盾苗頭,開展觀察員培訓,講授“欺凌信號識別”“非暴力溝通技巧”等內容,化解苗頭性事件。
家校社協同。設計《校園欺凌風險評估問卷》,聯合家長會分析高風險場景(如宿舍、體育器材室),推動學校定期檢查監控設備,優化教師巡查路線。法治副校長通過組織學生、家長參與模擬法庭,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家長體驗“欺凌事件處置全流程”,提升家庭法治教育能力。
三
分級處置,柔性教育與剛性懲戒并重
三步矯治法。對輕微欺凌行為,采取“法治談話—心理疏導—公益服務”干預措施。如遇到學生因惡意取綽號被舉報此類欺凌行為,法治副校長從《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專業法律條款角度出發,對惡意欺凌學生進行指導學習、思想教育、行為矯正。
司法聯動兜底。建立嚴重欺凌事件“法院—學?!沙鏊甭撎帣C制,聯合公安、司法、社區等部門共同開展法治教育和校園治理。與社區合作開展“法治進社區”活動,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法律咨詢;與公安部門聯合舉辦“法治護航青春”系列活動,增強學生法治意識。
“法治+心育”。法治副校長聯合心理教師設計《欺凌事件心理干預指南》,實現法律懲戒與心理修復同步。開通“皋法護航”熱線,法治副校長直接傾聽學生心聲,為學生提供專業法律咨詢和心理支持。
法治副校長的創新實踐為《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的落地實施提供了鮮活樣本。法治副校長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校園法治生態的構建者。通過沉浸式教育、智能化管理和創新化實踐,搭起了學校與法院間的“溝通橋”,為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保駕護航。下一步,如皋法院將繼續深化法治副校長工作機制,推動校園法治建設邁向新臺階。
來源 | 如皋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