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6萬月租甲醛房”“提燈定損”等租房亂象,讓租房人心有余悸之時,《住房租賃條例》的出臺恰逢其時。這部將于今年9月15日施行的法規,為治理“串串房”“群租房”等沉疴痼疾提供了法治武器。
根據克而瑞長租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國22個重點城市的集中式長租公寓,共計約288個新項目入市,新增房源數量約為11.73萬套(間),同比增長2.97%,租房甚至長租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常態。
但長期以來,租賃市場野蠻生長:非居住空間改造成隔斷房存在安全隱患,“高收低租”的二房東卷款跑路,甲醛超標房披上“美顏”外衣流入市場……這些亂象時有發生,既打擊了租客的居住安全感,也讓誠信做事的房東和正規租賃企業望而卻步。出臺國家層面的住房租賃法規勢在必行。
《住房租賃條例》非常有針對性。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虞曉芬指出,“群租房”“高收低租”“虛假房源”等住房租賃市場亂象,都能在《住房租賃條例》里找到針對性的條款進行規范。例如,明確廚房、地下儲藏室等非居住空間不得出租,從源頭遏制“隔斷房”安全隱患;要求租賃企業設立資金監管賬戶,為“高收低租”騙局上了“緊箍咒”;強化裝飾裝修安全標準,讓“甲醛房”在法律層面無容身之地。
更值得關注的是,它跳出“重約束、輕平衡”的思維,既規定出租人不得無故扣減押金、需為騰退留足時間,也明確承租人不得損壞房屋結構,通過權利義務的對等設計,構建穩定的租賃關系。
這種平衡將重塑市場生態。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該條例將提升租賃市場穩定性,激勵房企從建設到運營的轉型,推動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新模式發展。虞曉芬更是將其視為“我國住房租賃市場規范化、法治化進程的里程碑”。
從“處處踩坑”到有法可依,《住房租賃條例》的價值不僅在于規范當下,更在于為“租購并舉”制度筑牢根基。當租房成為一種穩定選擇,城市的居住溫度與發展活力,都將獲得更堅實的支撐。
廣東建設報記者 趙文霞
◎ 編審:左國蘭
◎ 美編:楊榆潔
◎ 出品:廣東建設報全媒體內容運營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