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了一條有意思的消息: 日本官員正在提醒在臺灣的日本企業,如果臺海爆發沖突,政府很可能無法組織撤離行動。換句話說,日本政府已經提前把話挑明了:各位在臺的日本公司和員工,自求多福吧。
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可能是:日本這是在撇清關系?但我們不妨往深里看一層。臺海局勢緊張不是一天兩天了。中國大陸的態度早就非常明確。如果“臺獨”挑釁到底,那不排除動用武力統一。而美日這些年來一邊支持臺灣當局,一邊又時不時擺出“出事了我可不負責”的姿態。日本這次就是再次明確了這種立場。
日本政府不是不想幫,而是根本幫不了。真到了臺海沖突那一刻,日本要不要卷入戰爭?要不要派軍艦去臺海接人?能不能保護上萬在臺日本人?這些問題,日本政府自己也沒底。所以,他們選擇提前打預防針:你們企業該撤的撤,別等到開打了才后悔。
你說他們是不是太現實?但說句公道話,這其實也是日本政府一貫的作風。他們很重視“風險管理”。現在風險就在那擺著,當然要提醒。日本人一向以嗅覺靈敏著稱,不管是金融風暴、地緣危機還是自然災害,日本政府通常動作都比其他國家快。這次主動提醒企業,說明他們對臺海局勢已經非常擔憂。而這條消息,背后還有一個更大的信號。那就是距離臺灣的“那一天”,已經越來越近了。
你看,連美國、日本這些曾經“嘴上支持”臺當局的,現在也開始找退路。菲律賓呢?韓國呢?哪個敢真刀真槍上陣?誰還真敢為臺灣火中取栗?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說到日本,我們再順帶聊聊他們最近的國內政治。
隨著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出爐,石破茂領導的執政聯盟未能獲得過半席位,日本政治必然又要掀起一陣封標。我們可以關注到,在日本,一些新興小黨崛起,其中最搶鏡的是一個叫“參政黨”的組織。這個黨主打排外、反移民的口號,竟然吸引了不少日本選民。此前,石破茂站出來回懟這些排外言論。他拿出數據說,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交稅、交社保的比例甚至高于日本人。而且這些人多數年輕,對日本醫療系統負擔也很小。這些話說得沒毛病,但他只是反駁數據,并沒有完全否定排外情緒。
這說明,日本社會內部其實已經出現了兩種矛盾聲音:一種是排華,一種是排美。
排華不用多說,有些小政客就是靠喊反中拉選票。但真正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比如石破茂,他們反倒更愿意對美國硬起來。石破茂最近就公開表示,日本未來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要追求“國家正常化”。簡單講,就是日本不想再當美國的“小弟”。這跟他對中國的態度截然不同。所以說,現在的日本內部,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它既想維持經濟發展,又想擺脫美方控制,還要面對國內不斷上升的民粹情緒。
而臺海問題,就是這場博弈中的關鍵節點。日本政府這次的表態,某種程度上就是他們國家戰略調整的一部分。
再回頭看臺灣島本身,有些臺灣政客總幻想“美國會來、日本會來”,現在越來越多的信號告訴我們:不會來。臺灣的未來在哪兒?是跟著外部勢力走向深淵,還是順應大勢回歸統一?這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了。
趨勢已經非常清楚了。世界格局正在重塑,而臺海就是其中最敏感的一環。誰能看清這個趨勢,誰就能抓住未來。日本人已經看清了,才會提前撤人、提前避險。我們也不妨借這個機會,認真想想:臺海真正的出路,究竟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