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再掀波瀾,1.78億美元補償方案背后,是破局曙光還是更多挑戰?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房地產行業龍頭企業碧桂園(02007.HK)的境外債務重組事宜再度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有消息稱,碧桂園已與債券持有人特設小組(AHG)就向銀行協調委員會支付1.78億美元補償款一事達成一致意見。該銀行協調委員會由7家銀行組成,持有現有銀團貸款48%的份額。這一進展看似為碧桂園的境外債務重組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背后卻隱藏著諸多復雜因素和不確定性。
多方持債情況復雜!超七成債權人已加入重組支持
據悉,債券持有人特設小組持有碧桂園“103億美元未償還離岸優先票據和可轉換債券(美元債)”中超過30%的份額。小組之所以同意補償款的支付形式,主要目的是為推動重組進程,并且預計重組將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截至6月30日,已有相當于現有公眾票據本金總額逾75%的持有人加入重組支持協議,其中便包含了特設小組的份額。
1.78億美元補償款細節敲定,兩大行主導談判
在碧桂園與銀行委員會的談判過程中,銀行委員會提出了1.78億美元的抵押補償要求。根據協議,這筆補償款的50%需在重組生效日以現金形式支付,另外50%則以兩年期抵押貸款的形式償還。這場談判由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主導。
這筆1.78億美元的補償款并非憑空而來,它基于碧桂園今年1月公布的框架協議。該協議中提到,“擬通過結合在重組生效日預付現金及債務工具補償現有銀團貸款債務下的貸款人,以換取該等貸款人釋放其對就2023年7月有關若干現有銀團貸款債務再融資而獲得的有關若干擔保的權利”。
抵押物估值超5億美元 多方利益需平衡
這些抵押物頗具來頭,它們是銀團在2023年7月獲取的,估值超5億美元,其中包括碧桂園持有的萬達商管股權以及間接持有的11項股權投資的資產。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資產是在銀團貸款到期前一個月,碧桂園為再融資所提供的擔保。然而,碧桂園在處理與銀行協調委員會的關系時,無法繞開特設小組。盡管特設小組已經簽署重組支持協議,但協議明確規定,1.78億美元的補償款支付計劃需其同意。
重組方案有亮點,但推進過程阻力不小
從整體境外債務重組的大框架來看,碧桂園自陷入債務困境以來,一直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今年1月,碧桂園公布的境外債務重組提案備受矚目。若該提案能夠順利落實,碧桂園將實現大幅去杠桿化,目標是減少債務最多116億美元。同時,債務到期時間將延長至最多11.5年,加權平均借貸成本也將從重組前的每年約6%降低至重組后的每年約2%。這一方案若能成功實施,無疑將為碧桂園緩解資金壓力、恢復經營活力提供有力支撐。
然而,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卻并非一帆風順。今年4月,碧桂園曾推出一份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其中關于轉股價的設置引發了外界的質疑。面對超140億美元的境外違約債務,碧桂園計劃給予債權人的轉股價為2.6港元/股或10港元/股,而給予控股股東楊惠妍家族的轉股價格卻低至0.6港元/股,這種差異被指存在“雙標”嫌疑。盡管碧桂園管理層對完成境外債務重組仍抱有信心,但這一事件無疑給重組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
多次延期爭取時間后未來挑戰仍存
進入5月以來,碧桂園為了推進境外債務重組,已三次延長境外債務重組支持協議同意費用限期,以及一般重組支持協議同意費用限期,目的是等待更多債權人同意重組協議。5月26日,中國香港高等法院批準了碧桂園的延期申請,將呈請聆訊延期至2025年8月11日。這一舉措為碧桂園爭取到了更多時間,但也反映出重組過程的艱難。
在6月5日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上,碧桂園首席財務官兼執行董事伍碧君表示,希望今年內能夠完成境外重組工作,明年上半年能完成境內公開市場債的重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境外債務重組雖取得了一定進展,如與特設小組就1.78億美元補償款達成一致,且已有超75%的公眾票據本金總額持有人加入重組支持協議,但未來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剩余未加入重組支持協議的債權人態度尚不明朗;另一方面,即使重組成功,碧桂園還需面對如何恢復經營、提升業績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碧桂園的境外債務重組之路,在1.78億美元補償方案達成一致的節點上,看似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前方依然迷霧重重。市場各方正拭目以待,看這家曾經的房地產巨頭如何在復雜的債務困境中突出重圍,實現重生。
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碧桂園的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其境外債務重組的最終結果,不僅關系到公司自身的命運,也將對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未來幾個月,讓我們持續關注碧桂園的重組進展,見證這場債務重組之戰的最終走向。
(內容綜合自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