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肺功能好的人或可延壽6-7年,反之死亡風險增加3倍。這凸顯了肺在維系生命健康中的核心地位。
大部分人只知道肺是人體呼吸的“總控臺”,但它更是氣血的“調度員”和抵御邪氣的“防護墻”。直白點說,它的狀態直接決定了你是活力四射還是蔫頭耷腦。
此時正值酷暑三伏天,自然界陽氣鼎盛,人體氣血運行最為活躍,肌膚腠理開泄,新陳代謝加快,正是天賜的“養肺黃金期”——排濁納新、滌蕩肺內積滯、增強肺衛功能。
現代醫學指出,運動可通達肺氣、增強體質。但要切記兩點:一,不要和烈日硬剛,清晨和傍晚時分才是最佳活動時間。二,要遵循量小、力緩和時短的原則,避免大汗淋漓損耗津液。
游泳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這種水屬性運動完美契合了肺“喜潤惡燥”的小心思,而且水壓還能給呼吸肌進行“負重訓練”,增強肺活量。
當然,如果不會游泳還有腹式呼吸這一招。每天早上7-9點,肺經正“當班”時,有意識地深長吸氣、緩慢吐氣,讓肺泡像氣球一樣被充分撐開又放松,促進氣體交換與濁氣排出。做幾次之后,“通透”之感遍布全身!
動得舒暢了,更要吃得聰明。藥王孫思邈曾在《千金藥方》中提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明確點明了夏季可通過飲食五味調和固護肺器官。
像那些性質平和、自帶“滋陰潤燥、生津養肺”效果的白色食物可作為重點食用對象。如百合、蓮子、銀耳、山藥、蓮藕、梨、荸薺等,都是肺的“貼心小棉襖”。
無論是運動也好,食補也罷,終歸還是要視個人體質而定。對于中老年人群而言,體力限制往往很難堅持規律運動;而食補雖好,卻也隨年齡增長身體吸收效率變低。慶幸的是,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崛起,人們的健康管理方式已經發生了轉變。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肺部健康養護領域持續深耕,完成了多輪技術革新并取得了有效成果。其中,以“倍凈肺”為代表的新型護肺科技,憑借“深層滋補,細胞級凈化”優勢在京東平臺迅速圈粉。
從漢方原料看,薄荷油、桔梗和橘紅這三種具有辛散宣通特性的藥材,對疏通呼吸、化痰大有助益;魚腥草、桑葉和枇杷葉,再加上麥冬和百合,可達到清掃肺熱、滋養肺陰的目的。至于甘草,從整體上補脾益氣、調和諸藥。這組“養肺團隊”的協作分工與夏季養肺理念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更重要的是,“倍凈肺”專研配方中含有“凈化因子”之稱的蛋白核小球藻和“煥新肺細胞”的小孢子靈芝蛋白,可明顯改善“胸悶氣短”,不少使用者反饋:“咳痰的次數不但減少而且變清亮了”。
但不論是堅持古法飲食還是嘗試新科技,都務必要保證充足飲水,這是養肺的基礎。溫開水或淡茶水最佳,少量多次飲用,時刻維持呼吸道黏膜濕潤,幫助痰液稀釋排出。
事實上,夏季養肺是利用機體開放的時機并順應時節特性進行的內在清理與加固,重在潤養而不在峻補。以下三類人尤其需要把握“黃金期”進行調養:
第一,肺氣虛者。這類人常表現為體質虛弱、便易感冒咳嗽,平時說話氣短聲低,且容易疲乏、自汗;
第二,肺陰虛者。其主要特征是體內津液不足,常感口干舌燥、咽喉干癢不適,容易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難以咳出,并可能伴有手足心熱;
第三,肺熱者。典型表現是咳嗽頻繁、咳聲較重,痰液多黃稠,常伴隨咽喉紅腫疼痛、口干口苦等熱象。
現在充沛的陽熱之氣和豐富的時令果蔬,恰好為補益肺氣、滋養肺陰、清瀉肺熱提供了絕佳的自然條件。此時進行針對性調養,往往能事半功倍,達到“治未病”的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