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看到這么一句話,既怕兄弟過得苦,又怕兄弟開路虎。
這句調侃的話其實揭示了人際關系的本質,那就是你身邊的絕大部分人,希望你過得好是真的,但希望你過得沒他們好也是真的。
如果你過得太差,和你做朋友就顯得有些丟份兒,漸漸地會遠離。
如果你過得太好,身邊人難免會產生嫉妒的心理,心里感覺特別不爽:明明大家都是同一個圈子,憑什么你能過上這么好的生活?
成年人社交的一條潛規則是,這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沒有人會真心為你的成就感到開心。
要想和周圍人搞好關系,就要遵從以下三個規則。
一、不要過度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悅
人性中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身邊的人好,越聰明的人往往越明白這一點。
事實上,很少有人會嫉妒世界首富的財產,但身邊的人生活過得順風順水卻會招人記恨。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社交圈子都是學歷、家庭背景差不多的一群人,因此,圈子里的人都會下意識地把周圍人的生活狀態當成自己的參考物。
在相同的環境下,人們理所應當地認為每個人所得到的資源都應該是大差不差的。
這時候,當一個人所獲得的成就遠遠超過其他人時,就會引起其他人的嫉妒心理。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相對剝奪感(Relative deprivation)”,是美國學者S.A.斯托弗提出的一種群體行為理論。
它指的是當人們將自己的生活和周圍人的參考生活相比較時,卻發現自己處于劣勢而產生的一種“剝奪感”。
這種“剝奪感”會讓人們對周圍人產生憤怒、怨恨、不滿等消極情緒,嚴重時甚至會采取某些報復行動。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買了一輛新車時,周圍人下意識會覺得自己也應該有,但實際上卻沒有。
于是,他們便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都怪你搶走了他們應有的資源。
因此,如果想和周圍人搞好關系,那就盡量少說自己的成就和喜悅。
二、留足面子,將自己的姿態放低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沒有人喜歡和一個高高在上、總是秀自己優越感的人在一起。
博主小船在某書上發了一個視頻,來吐槽身邊愛秀優越感的朋友。
當博主說自己的身高160厘米時,朋友卻說自己163厘米看著要高很多,真希望下輩子能長得這么矮。
當博主照鏡子時,朋友湊過來說,“你臉上好多雀斑,還好我沒有,不然都不好意思出門”。
心理學中,自尊心指的是個體既自我尊重,又希望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給予的尊重。
有心理學家指出,個體的自尊心是通過社會比較而形成的。每個人都會通過判斷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從而體會到自身的價值。
也就是說,如果你一味地宣揚自己的幸福生活,就會打擊別人的自尊心,讓別人覺得沒面子。
要想搞好人際關系,就一定要給每個人都留足面子,把自己的姿態放低。
當別人抱怨自己總是和老公吵架時,最好不要說自己婚姻有多美滿,而是說聲“婚姻不就是這樣嘛”更能拉近關系。
三、尊重他人,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
我們都說高情商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青睞,但高情商具體指的是什么呢?
簡而言之,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讓對方感覺到自己非常重要,自己值得被重視。
電視劇《風吹半夏》中,許半夏(趙麗穎飾)就將“伸手不打笑臉人”貫徹到底,每次她在生意場上都會帶著笑意說話。
當她求人幫忙時,主動給對方帶了禮物,還通過“自我貶低”的方式,將對方高高捧起。
和學歷不高的老板合作時,一句也不提自己的學歷,就是為了不壓對方一頭。
這是因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被重視、被認可的需求。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表示,個體對于重視的渴求,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分之一。
當人們獲得足夠的重視時,才會發自內心肯定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說,被重視就是個人價值的體現。
當你過度展現展現自己的價值時,就會讓別人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
因此,要想搞好人際關系,就要讓周圍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讓他們知道自己很重要。
總而言之,當你明白搞好人際關系的關鍵并不在于夸耀自己的成就,而是在于給足別人的面子,那么你的人緣也會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