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太湖縣堅持在文明創建工作中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以凝聚民意民智為核心,以解決急難愁盼為目標,在車輛規范停放、占道經營整治、供水管網改造等民生領域精準發力,推動文明創建從“政府主導”向“全民參與”轉變,從“集中整治”向“長效治理”升級,讓城市更有溫度、治理更有精度、生活更有質感。
傾聽民聲察痛點:代表建議為文明出行“清障護航”
“花園路這段路太窄了,旁邊就是天成一品小區,人流量本來就大,現在道路兩旁人行通道車輛亂停亂放,嚴重影響行人安全,太危險了!”在縣人大代表走訪選民活動中,天成一品小區居民的一番話,道出了周邊群眾對道路安全的擔憂。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一問題迅速被縣人大代表李加生提到“智慧人大”平臺,交給縣城市管理局辦理。
花園路位于縣城核心居住區,周邊分布著天成一品、天景華庭等多個住宅小區,且臨近實驗中學,日均人流量、車流量極大。然而,由于該路段為支路,路面寬度有限,加之周邊停車位供需矛盾突出,部分市民規范停車意識薄弱,人行道被機動車、非機動車隨意占用的現象屢見不鮮。亂停亂放不僅影響通行效率,更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接到代表建議后,縣城市管理局等職能部門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深入花園路現場調研,通過實地測量、走訪群眾、調取監控等方式,全面掌握車輛亂停亂放的成因、規律及影響范圍。調研發現,除了停車位不足這一客觀因素外,部分市民對“人行道禁停”規定不了解、文明停車意識欠缺是主要原因,而此前的管理存在“宣傳不到位、執法不持續”等問題,導致亂停亂放現象反復出現。針對調研結果,職能部門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打出了一套“宣傳引導+嚴格執法”的組合拳。在宣傳引導方面,工作人員創新方式方法,讓文明停車理念深入人心。在花園路周邊小區、學校、商鋪發放宣傳資料、通過語音廣播等多渠道進行普法宣傳,引導市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和城市管理規定,提升市民規范停車的意識。在做好日常宣傳管理的同時,結合工作實際,開展車輛違停專項整治行動,對違停非機動車現場拖移,對違停機動車實施貼單處罰。
據統計,自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花園路周邊共開展集中宣傳活動16次,張貼違停溫馨提示60余份,拖移違停非機動車51輛,查處機動車違停行為6起,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得到明顯改善,人行道通行效率提升60%以上,群眾出行安全感顯著增強。這一變化的背后,是人大代表的“為民發聲”,是職能部門的“迅速行動”,更是“民意民智”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生動實踐。
匯聚民力破難點:代表行動為新街整治“添柴加火”
城市環境是文明創建的“臉面”,也是群眾幸福感的“晴雨表”。在徐橋鎮新街路,曾一度因占道經營、亂搭亂建、亂停亂放“反彈”問題,讓這條承載著居民日常生活的街道變得“臟亂差”,成為文明創建的“絆腳石”。“以前新街路多干凈整潔啊,最近又不行了,路邊攤把路占了一半,違建的棚子也越搭越多,看著就鬧心。”徐橋社區居民的抱怨,傳到了徐橋社區代表聯絡站的人大代表耳中。
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徐橋社區代表聯絡站迅速組織代表開展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摸清新街路“反彈”現象的癥結。經調研發現,新街作為徐橋鎮的商業集中區,商戶眾多、人流密集,部分商戶為追求經濟效益,擅自占用公共空間擺攤經營;個別居民為圖方便,私搭亂建棚屋存放雜物;加之此前整治后缺乏長效管理機制,導致“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的惡性循環。“問題找不準,整治就抓不住要害;機制不健全,成果就保不住長久。”徐橋社區代表聯絡站站長章新望表示,“必須打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理模式,構建‘代表牽頭、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綜合治理體系,讓新街重新煥發新風采。”
一場由徐橋社區代表聯絡站主導的新街文明創建綜合治理行動就此展開。徐橋社區聯絡站首先組織人大代表與執法大隊、城建規劃分局、市場監管、派出所、交警中隊、法庭等相關職能部門召開聯席會議,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確保整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實效。在專項整治階段,代表們與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組成聯合執法隊,對新街路開展綜合治理。針對占道經營問題,執法人員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逐戶向商戶宣傳城市管理規定,引導其入室經營;對拒不配合的“釘子戶”,依法依規進行清理取締。針對亂搭亂建問題,代表們帶頭上門做居民思想工作,講解違建的安全隱患和法律后果,爭取群眾理解支持,職能部門則依法對12處違法搭建進行拆除,恢復道路原貌。針對亂停亂放問題,執法隊在路段增設禁停標識、施劃停車泊位,對違停車輛進行勸導和處罰,同步協調周邊停車場擴容,緩解停車壓力。
聚焦民生補短板:人大監督為小巷整治“煥新賦能”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承載著群眾的日常生活,也折射著城市的文明底色。近年來,群眾對背街小巷整治的呼聲和期盼日益迫切。太湖縣人大將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情況納入年度監督議題,開展專項調研工作。調研組先后深入老城區河街、晉熙街,實地踏勘18條小巷、區間路,召開座談會,收集基層代表、群眾意見建議,全面了解該縣城市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基本情況、存在問題。經過為期一周的深入調研,調研組向縣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反饋具體問題8個。
太湖縣政府積極回應,及時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分析,逐條進行落實。截至目前,全縣改造背街小巷14條,增設停車位102個、路燈110盞,新改建排水管網6公里,改造人行道鋪裝2.2萬平方米;累計開展背街小巷整治行動10次,規范違規出店經營、亂堆亂放行為150余起,規范違規停放非機動車300余輛,規范亂晾亂曬170余起;并組織相關部門積極探索共建共治共管新模式、新機制,凝聚監管合力,著力在綠化、設施、環境衛生等方面下功夫,嚴格按照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后的管理要求,加強管護力度、鞏固改造成效,形成長效管理機制,保持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效果。
下一步,太湖縣人大將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為務實的作風,努力讓“民意”變“滿意”,以“民聲”定“民生”,擦亮城市發展的文明底色,全力以赴助力城市煥新顏。(余佳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