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榫卯建筑、藥發木偶,到昆曲唱腔、皮影戲,近期收官的《藏海傳》精彩呈現十余種非遺技藝,令海內外觀眾紛紛點贊。
今年以來,古裝劇“出海”成績亮眼。不僅《藏海傳》在海外走紅,《雁回時》《臨江仙》《錦繡芳華》等劇也相繼登陸海外電視臺及主流視頻平臺。這些劇集精心融入大量非遺元素,助力“中式美學”閃耀國際舞臺,持續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化傳播新路徑。
古裝劇“牽手”非遺
開啟“出海”新篇章
近年來,將非遺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劇情,成為古裝劇創作新風尚。
《錦繡芳華》巧妙融合非遺年俗與國風美學,神秘的儺面具、甜蜜的糖畫、震撼的火流星、絢麗的長沙窯等,盡顯民族瑰寶魅力,帶觀眾夢回大唐。該劇開播3小時便登頂貓眼熱度榜,海外355處地標同步點亮盛唐牡丹。
《錦繡芳華》中的儺面具
《藏海傳》以古裝權謀為外殼,以中式美學與非遺文化創新表達為內核,劇集在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IMDb評分8.8,TikTok相關話題播放量超40億次。世界各地觀眾熱衷于研究劇中榫卯、昆曲等非遺技藝,“中式美學”“俠文化”成為海外評論區高頻詞。
《藏海傳》中的皮影戲
《臨江仙》將“皮雕皮塑”非遺工藝融入劇情,上線后在愛奇藝國際版位居超15個國家(地區)實時播放榜首,在泰國TrueID國際項目排行第一,還登陸Netflix,在VIKI多地區排名第二,在越南K+獲高度推廣。
華策影視集團是國內最早“走出去”的民營影視公司之一,其出品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錦繡南歌》《長歌行》等古裝劇,至今仍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熱播;《國色芳華》《錦繡芳華》等近年作品也備受歡迎。華策相關負責人表示,影視創作中,“內容+非遺”模式雖難完全標準化,但存在共性邏輯。非遺的生命力不僅在于技藝流程,更根植于人的精神譜系;影視故事的能量不僅來自情節張力,更源自人物弧光的真實映照。二者在底層邏輯上深度契合,當非遺傳承的匠心精神與影視角色的生命軌跡同頻,便能實現雙向賦能、價值共生。
《鬢邊不是海棠紅》中的京劇
近年來,歡娛影視60余部作品被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20余種語言,通過 Netflix、Disney+、HBO、VIKI等40多個國際平臺發行,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作品深度融合非遺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國風美學隨劇集傳播至全球各地。如《延禧攻略》融入盤金繡、打籽繡、緙絲等多項傳統文化及非遺技藝,被譯成15種語言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鬢邊不是海棠紅》將京劇藝術與角色精神內核深度綁定,是首部走進北美的京劇題材華語劇,被200多家海外媒體報道轉載;《尚食》邀請參與制作的常駐廚師有15位,在制作特殊工藝菜肴《輞川圖》(劇中女主角姚子衿仿唐代王維畫作制作的冷盤)時,特邀雕花工藝非遺傳承人進行指導與制作,劇中大量菜肴引海外美食博主效仿;《墨雨云間》里的中式衣冠、發髻、簪花、庭院置景文化元素,展露獨特東方韻味與審美風格,成國際傳播亮點。如今,歡娛影視在YouTube等海外社交媒體自建并運營中英雙語頻道,還與HBO等40余家知名平臺深度合作,為海外觀眾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打開多元窗口。
楊樂
歡娛影視聯合創始人、總經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單位代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大使楊樂認為,傳統文化和非遺技藝對推動影視劇國際傳播意義重大,有利于打破文化壁壘,增強文化認同,“不僅可以降低海外觀眾的理解門檻,也讓他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感受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高琛
近期舉辦的第30屆上海國際電視節,嘉行傳媒攜11部新片參展,其中包含多部正在籌備的古裝劇。嘉行傳媒總制片人高琛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見證,是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為影視創作提供豐富素材。“古裝劇集含大量古典元素,與非遺元素結合是天然優勢,既能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又能引發年輕觀眾興趣共鳴。從制作層面看,服化道融入非遺技藝,可提升畫面精致度與藝術美感,打造差異化,滿足觀眾對質感的追求。”
挑戰與機遇并存
傳播策略多管齊下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國產劇出口總額8274萬美元,較十年前增長近20倍,覆蓋的國家和地區從東南亞拓展至歐美、中東、拉美等195個市場。其中,古裝劇作為中國特色劇集類型,在海外市場廣受歡迎,數量與播出成績優勢顯著。
高琛表示,非遺與古裝劇聯動已成為當下影視創作趨勢,背后有多重力量推動。政策層面,國家高度重視非遺的保護傳承,出臺系列扶持政策,鼓勵文化創作融入非遺元素,為影視創作與非遺聯動提供堅實基礎。市場需求與觀眾審美提升也是關鍵因素,古裝劇市場競爭激烈,觀眾審美水平不斷提高,當下“國潮文化”盛行,年輕觀眾對傳統文化與非遺技藝興趣濃厚,成為古裝劇與非遺聯動的助力器。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產劇走出國門,受到海外觀眾喜愛。高琛認為,盡管中外歷史文化存在差異,但人們對美的感知相通,文化之美自帶獨特韻味與強大吸引力。海外觀眾先被這份美觸動,進而好奇并了解非遺文化,更多人愿意深入探尋其歷史內涵,領悟東方美學意蘊。劇集中的非遺呈現與常規展覽不同,劇情和人物關系更能激發觀眾的情感連接,促使他們主動了解、學習甚至體驗非遺技藝,探尋背后故事。這一過程實現傳統文化與觀眾的雙向互動,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不少小眾非遺技藝借助劇集重新“出圈”。“非遺‘出海’不僅是技藝的傳播,更是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的同時,傳遞其包容性與創新性,吸引全球友人感受其獨特魅力。”
楊樂表示,不同地域的海外觀眾對古裝劇類型偏好差異明顯,因此需深入分析海外各平臺內容調性,確保劇集與平臺需求相契合。非遺文化承載的東方美學,在國劇“出海”過程中,面臨文化背景差異等挑戰。以早期京劇臉譜的色彩象征為例,紅臉代表忠義、白臉象征奸詐,這種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跨文化傳播中,容易被簡單化為視覺奇觀,導致敘事信息大量流失。此外,東方美學強調的“留白”“意境”等含蓄表達方式,與西方戲劇注重強沖突的敘事結構存在顯著的結構性差異。
楊樂認為,通過創新敘事策略、借助技術賦能,非遺等東方美學能形成獨特文化吸引力。在傳播路徑上,歡娛影視過去幾年優先以東南亞地區為突破口。這些國家和地區與中國文化基因深度交融,文化親緣性和相似審美傳統,為非遺技藝、傳統文化傳播奠定良好基礎。在內容創作方面,創作者要將非遺元素與普世價值相融合,把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融入作品的“衣食住行娛”,引發海外觀眾情感共鳴,讓非遺成為跨越文化差異的情感紐帶。基于本土化傳播策略,如《臨江仙》推出了泰語、越南語、韓語版本,降低文化理解門檻,本土化運營增強文化親和力。此外,歡娛影視還充分發揮演員影響力,助力非遺走向國際舞臺。“歡娛影視將持續探索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表達,通過影視化呈現傳統工藝、國際化詮釋東方美學、全球化共鳴本土敘事,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楊樂說道。
以非遺為媒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在海外影視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如何在全球化語境中講好中國故事,借助古裝劇傳播包括非遺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影視行業的重要課題。
華策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非遺元素融入影視創作,需秉持“以人為本”理念。從鮮活的人物切入,讓觀眾先理解、認可具象的藝術精神,再接觸技藝,實現“人的故事”(影視內容)與“人的文化”(非遺)深度互文。鑒于非遺具有活態性、地域性等特征,創作中要結合內容特質定制開發,找準敘事錨點,將非遺元素深度融入角色成長與劇情發展。以微觀敘事解構宏觀文化命題,達成內容與敘事的深度統一。例如,《國色芳華》以牡丹栽培技藝映射女主濟世理想,形成技藝與人物蛻變的雙線互文,避免文化淪為“背景板”。該劇以情感共鳴替代生硬輸出,聚焦文化精神內核,引發觀眾共情,讓觀眾先認可“人”的故事,再感知“文化”魅力,有效規避“文化符號堆砌”帶來的距離感與說教感。
將非遺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作品,絕非簡單堆砌“東方意象”。高琛強調,影視公司的首要任務是提升作品品質,涵蓋故事與制作層面。“要以浪漫唯美的東方情感故事吸引海外觀眾,用古典獨特的視聽語言彰顯文化風格。”古裝劇若想實現海外破圈傳播,關鍵在于內容“破壁”。一方面,要打破傳統古裝劇的固有設定與敘事模式,人物角色突破套路化設定。除了打磨故事內核,還要在文化美學細節呈現上下足功夫;另一方面,劇集價值觀要與當下社會深度共振,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精神認同,探索東方文化和東方故事的可持續發展路徑,讓古典與現代連接,讓東方文化與海外連接。例如,《柳舟記》中淮陽王府和崔宅兩大主場景設計,均融入中國建筑美學精髓,并依據人物情緒定制;角色造型以大氣、簡約、清雅的江南風格為基礎,結合現代審美,打造古風古韻與現代時尚相融合的服裝風格。許多海外觀眾觀看劇集后,既被故事的趣味性與浪漫氛圍所吸引,又沉醉于劇中的田園美景。此外,破圈聯動也是古裝劇廣泛傳播的重要一環,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以及非遺衍生品在生活場景中的創新體驗等,都能為古裝劇傳播拓展新空間。
高琛表示,影視創作者要對傳統文化心懷敬畏,不能僅將傳統文化、非遺元素作為吸引眼球的噱頭,應深入學習,確保劇中呈現準確無誤。同時,非遺元素與服化道、人物設定要自然契合,以更具深度與創意的方式融入劇情,讓非遺等傳統文化在古裝劇中煥發活力。
特別策劃|國風新韻非遺遇見古裝劇
非遺遇見古裝劇
古裝劇揚非遺“出海帆” 東方美學閃耀國際舞臺
非遺“入戲” 沉浸式文旅讓千年技藝活起來
古裝劇中的非遺美學
部分圖片:豆瓣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來源,并附上原文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