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Wallace
本周早些時間,懂車帝播出了新一期《 懂車智煉場 》,該節目最大看點莫過于找來 36 輛不同品牌的車型同臺競技,希望通過一系列的項目測試,來展示不同品牌、不同車型智能輔助駕駛的能力水平。
從結果來看,《 懂車智煉場 》確實「火遍全網」,但除了節目本身頗有看點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測試結果引來較大爭議。
從官方海報可見,參加「高速事故場景模擬」測試的 36 款車型中,除了特斯拉的 Model 3(參數丨圖片) 和 Model X 取得相對較好的成績(6 個測試項目中通過了其中的 5 個)外,余下的 34 款車型「通過率」不及一半,甚至有 15 款車型「掛 0」,項目通過率為 0%。
要知道,「輔助駕駛」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車最核心的賣點之一,而過往大多數與特斯拉 FSD 的直接 PK,不敢說「全勝」也至少是「互有勝負」,如此「完敗」的成績從未出現過。
面對滔天輿論,懂車帝和過往一樣發長文論證其測試的公平性、合理性,但似乎并不能讓所有的汽車博主、車企買賬。
本周福利:對話框回復【摸魚】
可以參與實物禮品的抽獎活動。
馬斯克轉發
所謂本次輿論爭議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特斯拉的反應可謂熱烈。
特斯拉陶琳以及官方微博均轉發了測試相關的博文,雖稱不關注排名,但強調「輔助駕駛讓安全提升」,顯然其對懂車帝的相關測試有一定的認可度。
更有趣的是,馬斯克本人在「X」(推特)上轉發了相關新聞報道,并留言稱「FSD 在中國沒有做數據訓練,(但依然)取得了最好成績」。
在「城市事故場景模擬」測試中拿到約合 78% 通過率的廣汽豐田廣汽豐田,是另一家轉發懂車帝相關博文的車企。
廣豐彭寶林在轉發文案中表揚了鉑智 3X 的主動安全能力,言語中也看得出對該車型取得不俗成績的贊賞。
嵐圖的產品并未參加本次的橫評,因此嵐圖邵明峰可以更中立、客觀地表達對橫評的看法。
他向行業給出兩點建議,首先是需要加強對「技術可靠性」的關注,然后則是需要始終關注被動安全。
而其他主流車企,態度明顯分為兩派。
鴻蒙智行的反擊
有的車企選擇「不回應」,如極氪、比亞迪和小米等等;當然也有車企表達不滿,如鴻蒙智行以及旗下的品牌矩陣,就給出冷冷的一句話:「 已看到某平臺所謂‘測試’,不予置評。 」
再加上官方火速發布《華為乾崑2025年上半年出行報告》,很容易讓人聯想這是「隔空回應」。
鴻蒙智行在《報告》中強調,過去半年乾崑 ADS 輔助駕駛的使用總里程達到 35.4 億公里,輔助泊車功能累計使用次數為 2.3 億次,避免可能發生的碰撞高達 238 萬次。
可以認為,這一系列的數字就是鴻蒙智行針對懂車帝大橫評的最好回應——靠用戶的真實數據,來推翻「定制測試」的成績結論。
實際上,「定制」二字也是部分汽車博主質疑懂車帝本次橫評節目的核心所在。
一些觀點認為,懂車帝本檔節目「不控制變量」,且「不規范使用輔助駕駛」,因此才造成大量測試車型成績偏低,甚至不通過。
而且,某一「現象」的悄然出現,讓懂車帝站到了更不利的位置。
「 央視新聞 」改微博
插播一下懂車帝本檔輔助駕駛橫評節目的大背景。
上線之初,外界認為懂車帝本期節目具有較強公正性的原因,除了樣本數量足夠大(最多 36 款車型參與)、有明確規則外,「聯合央視新聞出品」是更重要的因素。
7 月 23 日,央視新聞曾以「過度依賴輔助駕駛有何隱患」為話題發布微博,明確提到「央視新聞聯合懂車帝」字眼。
然而,當爭議逐漸發酵,7 月 25 日下午,央視新聞通過「編輯微博」的方式去掉了「聯合懂車帝」字眼,同時刪除、下架了短視頻平臺上的相關內容。
背后的原因無法得知,但這樣的行為足以說明,懂車帝輔助駕駛橫評節目的爭議,已經上升到不只是「媒體質疑、車企反對」的程度。
同時,因為央視新聞的態度轉變,再加上鴻蒙智行的「不予置評」回應,讓懂車帝的這檔橫評節目徹底「出圈」。
有網友認為,懂車帝這一次真的「越了雷池」,過分追求節目效果而導致成績與大眾認知有太大偏差,反而導致了可信度下降。
要知道,華為乾崑 ADS、小鵬 XNGP 在市場上均有不錯的口碑,甚至被個別媒體形容為「第一梯隊」。
而在懂車帝的測試中,除了特斯拉 FSD 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新能源車企的輔助駕駛表現能令人滿意,已經對大眾認知構成了挑戰。
還出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插曲,網絡上開始流傳各種由 AI 生成的,「馬斯克提著禮物到訪懂車帝」漫畫,來諷刺測試結果。
但也有網友不認可車企們的表態,認為車企們不能在成績不利于自己的時候才「不予置評」,還放出了一張 2023 年的宣傳海報。
該海報顯示,2023 年懂車帝舉行夏測橫評的時候,問界 M5 取得了優異成績。當時問界官方是以發布微信公眾號的形式,來肯定懂車帝的測試結果。
其用意很容易理解:鴻蒙智行對待懂車帝橫評的態度,視最終結果而定。
沸沸揚揚的討論或許很難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我們依然能從本次的風波中窺見新能源車汽車發展的一些問題。
還是以嵐圖邵明峰的觀點最具代表性,中國新能源車發展時間短,而輔助駕駛在國內普及的時間更短,無論是媒體還是玩家,都很難設計出一套足夠有大眾說服力的測試體系,來量化輔助駕駛的能力水平。
也因此,在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輔助駕駛好不好用」這個問題,會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態呈現。
而且,頭部媒體的評測,看似嚴謹卻無法服眾,對消費者而言,會是更大的困擾。
最終我們的思考,可能還是要回到「第一性原則」,也就是「實際體驗」上。
鴻蒙智行給出的回應就很有代表性,一套輔助駕駛系統到底好不好用,會體現在真實數據上——輔助駕駛系統只有「好用」,用戶才會「愿意用」。
話又說回來,雖然懂車帝的橫評節目爭議不斷,但至少有一點貢獻值得肯定:通過節目強調了「輔助駕駛不是自動駕駛」這一觀點,并提醒觀眾,安全永遠掌握在駕駛員自己手里。
如果以「輔助駕駛科普節目」的初衷來看,懂車帝的目的,應該是達到了。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