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助力文化傳承,昆明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三下鄉”團隊于7月11日在永德縣開展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在紅色教育與非遺文化傳承的實踐中汲取奮進力量。
清晨,團隊成員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永德縣烈士陵園。蒼松翠柏環繞的陵園內,莊嚴肅穆的氛圍讓每一位成員都肅然起敬。大家整齊列隊,向長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獻花束,低頭默哀,深切緬懷他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出的卓越貢獻。
在鮮艷的團旗下,團隊成員陳梓涵帶領全體成員舉起右拳,莊嚴重溫入團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鏗鏘有力的誓言回蕩在陵園上空,既是對革命先烈的告慰,也是對青年使命的重申。隨后,大家緩步繞行,仔細瞻仰烈士碑文,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段段厚重的文字,將先烈們浴血奮戰的往事娓娓道來。成員們紛紛表示,革命先輩用生命踐行的忠誠與擔當,是新時代青年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唯有以奮斗傳承初心,方能不負先烈囑托。
圖1:團隊成員重溫入團誓詞 通訊員 王艷霞 供圖
告別烈士陵園,團隊馬不停蹄趕往永康鎮,圍繞當地文化傳承與發展開展問卷調查。成員們兵分多路,走進集市、商鋪、景區,向當地居民、外來游客發放問卷,面對面交流。“您平時會關注本地的非遺文化活動嗎?”“您覺得知青文化對永康鎮的發展有什么影響?”一個個接地氣的問題,讓大家在互動中收集到第一手資料,也感受到當地群眾對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
圖2:團隊成員采訪當地居民 通訊員 王子豪 供圖
一位經營水果攤的阿姨笑著說:“我們永康的芒果可有名了,每年成熟時都有好多游客來摘,不少人還會順便去知青園看看,那里的老故事可多了!”游客王先生則表示,通過這次旅行,不僅嘗到了永德的特色水果,更對知青扎根邊疆的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些故事比課本上的文字更讓人感動”。
午后的陽光溫暖而熱烈,團隊來到調研的重點地點——永康知青園。作為白塔社區文旅產業的代表性項目,這里總投資396萬元,將60余年的發展歷程濃縮于展館之中,成為永德縣文旅融合的亮麗名片。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永德縣豐富的農特產品資源——一年中有9個月可供應楊梅、芒果等特色水果,知青園還巧妙融入“農旅結合”理念,讓游客在感受歷史的同時,體驗當地風土人情。
步入展館,仿佛穿越回激情燃燒的歲月。1955年軍墾農場的第一臺放映機靜靜佇立,當年正是它為邊疆帶來了外界的光影;老式收音機里似乎還回蕩著過去的新聞播報;玻璃展柜中,軍墾農場復員軍人的軍功章雖已褪色,卻依然閃耀著忠誠的光芒。這些實物無聲訴說著一段艱苦卓絕的開拓史:1955年,156名復員軍人響應號召就地轉業,在蒙底農場開啟了墾荒之路,他們用鋤頭與汗水開墾的梯田,如今仍在滋養著這片土地。
圖3:團隊成員瞻仰知青紀念館 通訊員 王艷霞 供圖
順著時間軸前行,知青們的奮斗足跡愈發清晰。1965至1971年間,530名來自四川、上海、昆明的知青分批抵達,最小的僅16歲。他們帶著青春與理想,投身衛生、教育、農業技術推廣等工作:改良水稻品種時,他們用種子工作箱精心保存標本,讓高產稻種在邊疆落地生根;建設農田時,他們肩挑手扛,用智慧與汗水澆灌出豐收的希望。上海知青陳靜紅設計的青樹水庫,至今仍在灌溉萬畝良田;成都知青黃平1973年在送貨途中為保護集體財產不幸犧牲,年僅20歲,他的墓碑如今安放在蒙底農場,成為“青春無悔”的永恒見證;昆明知青朱成麗則化身“文物守護者”,走遍各地收集知青時期的老物件,為展館的籌建立下汗馬功勞。
歲月流轉,精神永存。展館內收藏的知青通行證、工作證、工資記錄等文件,無聲延續著那段歷史;2015年知青返鄉時與群眾的合影,定格了跨越時空的情誼;上海市崇明區的定點幫扶,則讓“知青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生。而“網紅牛”裝置藝術等打卡點的設置,更讓年輕游客樂于走近這段歷史,讓知青文化從“紀念館里的故事”變成“朋友圈里的熱點”。
一天的調研充實而厚重。從烈士陵園的初心洗禮,到永康鎮的民情體察,再到知青園的歷史回望與非遺文化的現狀探尋,團隊成員在實踐中深化了對“奮斗”與“傳承”的理解。正如一位成員在日記中所寫:“先烈的犧牲讓我們懂得珍惜,知青的奉獻讓我們明白擔當,非遺的困境讓我們知曉責任。作為青年,我們既要做歷史的學習者,更要做文化的守護者,用青春力量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民族文化永流傳。”
圖4:團隊成員觀看知青紀念物 通訊員 王艷霞 供圖
此次調研不僅為昆明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三下鄉”活動寫下了生動篇章,更讓團隊成員在行走中堅定了“強國有我”的信念——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收獲與思考,繼續在實踐中錘煉本領,為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貢獻青年智慧。
通訊員 虞迅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