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希臘克里特大學位于伊拉克利翁的新校區(qū),本報記者見到了該校副校長、古希臘文學教授梅麗娜·塔米奧拉齊(Melina Tamiolaki)。作為一位熟悉中國的學者,塔米奧拉齊深切感受到中希高校合作日益緊密。談及中國學生對古典學的熱情,她坦言深受觸動,認為這份跨越時空的興趣正賦予古典學新的生命力。
在這次對話中,塔米奧拉齊從克里特島深厚的人文傳統(tǒng)談起,講述米諾斯文明(又譯為“彌諾斯文明”)如何塑造大學精神。她還從全球比較視角出發(fā),展望了古典學的發(fā)展以及中希學術交流現(xiàn)狀與前景。
以古典文明為根基的現(xiàn)代學術追求
《中國社會科學報》:克里特大學坐落于米諾斯文明的核心區(qū)域,這里被譽為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這種與愛琴海世界深厚考古根基的地理相鄰性,如何影響并塑造了貴校的學術方向與文化認同?
梅麗娜·塔米奧拉齊:克里特大學雖然只有40余年的辦學歷史,但作為一所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學術機構,它始終扎根于這片承載多重文明遺產(chǎn)的土地。米諾斯文明不僅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根基,而且深刻影響了克里特大學的學術使命與人文精神??死锾卮髮W設有兩個校區(qū):雷斯蒙校區(qū)主要聚焦人文與社會科學,伊拉克利翁校區(qū)則是理工類院系和醫(yī)學院所在地。我校始終將人文學科的發(fā)展作為戰(zhàn)略重點,特別是在哲學院,語言學、文學、歷史學、考古學、哲學等學科蓬勃發(fā)展,體現(xiàn)了對古典傳統(tǒng)的傳承。值得一提的是,哲學院的建筑本身體現(xiàn)了與古代文明的精神對話,其設計靈感源自米諾斯王宮,象征著對歷史的尊重和探索。
我們始終致力于將克里特地區(qū)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融入學術生活??死锾卮髮W不僅積極為古埃勒夫塞爾納遺址博物館及相關考古項目提供支持,還面向國際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與文化體驗活動。這些活動有的聚焦克里特文化與古代哲學,有的通過實地參訪歷史遺跡與考古現(xiàn)場讓學生獲得沉浸式文化體驗。我們還推出了“在克里特學習”海外學期/學年項目,這一全新項目專為對古代克里特和古典文化感興趣的國際本科生設計,旨在結合課堂教學與實地考察,提供跨文化多學科學習機會。該項目將于2025年秋季開放申請,真誠歡迎中國學生參與其中,親身探索這片孕育歐洲文明的熱土。
《中國社會科學報》:近年來,克里特大學在各類世界大學排名中持續(xù)位列希臘高校前列。您如何看待此類國際排名的意義?它們能真實反映高校的學術質(zhì)量和科研環(huán)境嗎?
梅麗娜·塔米奧拉齊:克里特大學是一所以科研為核心的高等學府,其最大優(yōu)勢在于教職員工卓越的科研實力。我們是希臘唯一獲得歐盟委員會“科研卓越人力資源”(HR Excellence in Research)獎的大學。此外,根據(jù)斯坦福大學發(fā)布的高被引學者名單,我校約有1/5的教職員工入選國際高被引學者。我們很高興這一卓越表現(xiàn)在各類排名中得到了體現(xiàn)。
關于大學排名的意義,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排名應當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只有基于穩(wěn)固合理的評判標準,排名才有參考價值。然而,排名評判標準幾乎每年都會有所調(diào)整,因此社會上對排名的信任度存在波動,甚至有些高校選擇不參與排名。此外,現(xiàn)有排名體系普遍偏重理工科,對于人文學科的覆蓋和評價相對有限。
盡管如此,克里特大學仍積極參與多個世界大學排名,并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排名不僅是展示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平臺,而且為我們提供了反思和完善戰(zhàn)略規(guī)劃、鞏固優(yōu)勢、彌補不足的寶貴契機。
古典學在跨文明交流中發(fā)展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西方學術界,古典學傳統(tǒng)上主要聚焦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隨著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視角的興起,部分學者開始倡導一種更為包容的“世界古典學”理念。您如何看待這一范圍更廣闊的古典學觀念?這種擴展會給古典學帶來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
梅麗娜·塔米奧拉齊:在全球古典學領域,跨文明和跨文化的比較研究正逐漸成為重要趨勢。克里特大學積極響應這一潮流,近年來舉辦了多場國際學術會議,聚焦領導力與危機、古代世界的歷史書寫、和平與戰(zhàn)爭、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等主題,并出版了相關論文集。
這一學術潮流推動了對古代文明的比較研究,突破了傳統(tǒng)上僅關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局限。但跨文明研究視角在極具吸引力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例如,成為多文明領域的專家難度較大,因為需要掌握多種語言。一個更為切實可行的路徑是促進不同學科專家間的對話。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這種跨學科交流效果顯著,不僅有助于深化對各文明獨特性和價值的理解,而且可以推動對理解與包容精神的培養(yǎng)。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對希臘歷史學家的研究常涉及自由、領導力與公民責任等議題。在全球不確定性與政治復雜性日益加劇的今天,您如何看待古希臘文學和古典學的現(xiàn)實意義?
梅麗娜·塔米奧拉齊:近期,我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舉辦的凱爾特古典學國際會議上聯(lián)合組織了一場專題討論,聚焦古希臘與古羅馬的自由概念。這場專題討論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并有記者主動要求采訪,這證明了古代主題的持久生命力。作為古典學的堅定擁護者,我深信古代關于自由、領導力、民主、公民責任、平等與法律等概念的思考豐富且多維,不斷激勵我們重新審視并重塑這些核心價值。
誠然,古希臘文明與現(xiàn)代社會存在顯著差異。然而,研讀古希臘文學及廣義的古典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我們的批判性思維,令我們關注細節(jié)和復雜的微妙之處,而且能促使我們成為更有責任感的全球公民。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認為全球范圍內(nèi)對希臘古典文學的重新關注,尤其是中國等非西方地區(qū)對希臘古典文學的關注,能否為解讀這些古代文本帶來新視角?
梅麗娜·塔米奧拉齊:毫無疑問。不僅在中國,在拉丁美洲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以及日本和印度等國家也有類似趨勢。在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對古典文本的翻譯日益增多,與之相伴的是豐富的學術成果,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對古典學感興趣。2024年10月,我隨克里特大學代表團訪問中國,走訪了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當時讓我深感震撼的是,有如此多學生選擇學習希臘語,而且他們的受教育水平非常高。相比之下,遺憾的是,古典學在希臘本土并不算是一個熱門專業(yè)。因此,當中國學生告訴我他們學習古典學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現(xiàn)代世界且希望未來成為外交官時,我深受感動。
我堅信,這些學生將擁有光明的未來。憑借跨文化教育背景,他們不僅能夠為古典文本帶來新的詮釋,也將更廣泛地推動構建一個充滿活力與和平的世界。
中希高校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在雅典成立,為中西之間的學術與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平臺。您對這所機構有哪些期待?您認為它在促進古典學領域的跨文化對話和學術合作方面可以發(fā)揮怎樣的作用?
梅麗娜·塔米奧拉齊:雅典長期以來是眾多外國考古機構的駐地,這些機構在考古研究、學術活動開展與人才支持等方面有著卓越的傳統(tǒng)。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作為新成員加入這一行列,令人倍感欣喜。
我對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寄予厚望,源于我對中國學者的智慧、勤奮與高效的深切信任。為了在古典學領域更好地促進跨文化對話與學術合作,我建議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強與希臘相關大學院系的聯(lián)系,與當?shù)毓诺鋵W學者開展深入交流,共同策劃會議、研討會與講座等活動;第二,為研究人員特別是青年學者創(chuàng)造發(fā)展機會;第三,積極參與國際學術對話,通過發(fā)表論文和組織考古項目提升國際能見度;第四,定期發(fā)布活動通訊,除了在希臘國內(nèi)傳播外,也應面向全球讀者,擴大影響力。
我非常歡迎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代表團訪問雷斯蒙校區(qū),與克里特大學的師生開展面對面交流。我相信,我們之間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與合作的領域。
《中國社會科學報》: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于2024年11月在北京成功舉辦,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共同探討古典文明??死锾卮髮W在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中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貴校未來在參與此類國際交流方面有何規(guī)劃?
梅麗娜·塔米奧拉齊:克里特大學人文學科的4位同事參與了2024年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他們不僅對與會學者展現(xiàn)的學術見解感到振奮,而且對會議的高水平組織和中國同行的熱情接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在2025年6月10日也就是首個“文明對話國際日”,我校學者還參與了一場在雅典舉辦的重要文明交流活動——以“文明與和平:從帕特農(nóng)神廟到圓明園”為主題的“古都文明對話”活動。作為克里特大學管理層的一員,我始終鼓勵同事積極參加此類國際學術交流。
為了進一步增強我校對類似活動的參與度,我認為深化中希兩大文明的相互理解至關重要。我們將于2025年秋季在克里特大學開設中文語言與文化課程,我相信,這些課程將吸引眾多學生與教職員工參加,邁出推動中希合作的重要一步。與此同時,我們也熱忱歡迎中國教師學習現(xiàn)代希臘語??死锾卮髮W多年來持續(xù)為外國人開設現(xiàn)代希臘語課程,教學經(jīng)驗豐富,廣受歡迎。
《中國社會科學報》:展望未來,您認為在高校層面,中希兩國在哪些領域富有合作潛力?
梅麗娜·塔米奧拉齊: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希高校之間的合作日益深化。多所希臘高校已與中國高校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師生交流、聯(lián)合指導論文、共同申報科研項目,并探索設立聯(lián)合學位。此外,部分希臘高校已建立孔子學院,我們也希望未來在克里特大學設立一個孔子學院,為中希文化交流提供新平臺,這些合作都值得投入和堅持。展望未來,我認為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以及科技等多個領域,中希高校合作均具有巨大潛力。
本報駐雅典特派記者 楊雪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姚曉丹
新媒體編輯:程可心
如需交流可聯(lián)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